最好的教育不仅在课堂,也在路上
2018-05-30 22:02:30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曲阜孔庙万仞宫墙前,所有与会嘉宾合影。
齐鲁晚报记者王媛航 摄
日前,山东省第二届中小学研学旅行高峰论坛在曲阜开幕。本次论坛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教育、旅游、文博行业专家和从业者近300人,在孟夏时节开启一场关于研学旅行的热烈讨论。会议围绕“旅游+教育+文化,研学旅行可持续发展之路”的主题展开,多位主旨演讲嘉宾分别从自身角度出发,探讨研学旅行的现状和未来发展。
研学专家贺斌:
世界那么大,让孩子去看看
会上,原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执行主编、全国研学联盟顾问专家贺斌教授认为,综合实践活动要和研学旅行有机结合起来,把世界当成学生的教科书。“研学旅行以中小学生为主体对象,以集体旅行生活为载体,和传统意义上以家庭为单位的亲子游并不一样。”他认为,一个人可能跑得很快,但结伴而行会跑得更远,团队精神和合作精神比什么都重要。
为什么要做研学旅行?贺斌比较了中国和日本孩子在夏令营中的不同表现,中国学生和美国学生的巅峰对决等案例,指出研学旅行是为了让孩子们在未来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占领战略的主动地位。“世界那么大,让学生去看看。”他建议。
清华大学教授李昶:
研学营地应深挖地域文化内涵
清华大学文化创意与发展研究院副秘书长李昶教授分析研学旅行营地(基地)发展趋势,他建议研学营地(基地)要深挖地域文化内涵,要与最新科技成果融合,要形成研学体系。
会上,李昶还谈到了研学营地与基地的异同。他认为两者的共同点:研学营地和基地均是以接待中小学生研学旅行为目的而存在的物理空间。不同点在于:研学营地一般规模较大,可提供食宿;研学基地一般规模较小,不提供食宿。研学营地是面,内容较丰富,多主题,形成课程体系;研学基地是点,突出一个主题。
“要进行精准地战略定位。”李昶说,根据战略定位,理清营地(基地)各个功能区(主体)之间的关系,突出核心、以减少重复、形成合力。同时,一定要有较好生活设施的配套。
山东旅游职业学院陈国忠:
研学旅行是独立的教育方式
山东旅游职业学院党委书记陈国忠表示,研学旅行是旅游产品和教育产品的复合品,是“旅游+”的产物,要因材施教、因地制宜。“研学旅行不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而是课堂教学以外教育形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是非常独立的一种教育方式。”
陈国忠首先为研学旅行定位,他认为研学旅行是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是前提,研是要求,旅行是载体,是寓教于游而非寓游于教。
面对当前研学旅行的主要趋势,陈国忠建议,要科学推进研学旅游发展,遵循教育规律和旅游规律,符合青少年学生的认知特点,遵循人才成长的基本规律和青少年身心发育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