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分居”管线“合住” 成都规划地下综合管廊1084公里

2018-05-29 23:22:45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为优化完善城市功能品质,加大地下空间综合开发利用,成都也提出要构建“国内示范,引领西部,多层次、网络化”的现代新型城镇化综合管廊体系。

  那么究竟什么是地下综合管廊?在城市发展中其起到什么样的作用?目前成都的综合管廊建设成什么样了?日前,成都市建委副主任陈顺治和成都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院长钟翔对成都的综合管廊建设规划进行了介绍与解读。

  绿色低碳

  地下综合管廊让“分居”管线“合住”

  避免重复开挖路面

  “地下综合管廊,指在城市地下用于集中敷设电力、通信、广播电视、给水、排水、热力、燃气等市政管线的公共隧道。”成都市建委副主任陈顺治介绍,传统地下管线各自为政,多头敷设,多头管理,处于“分居”状态,不能满足城市的发展新的理念和需求。“而综合管廊的建设打破了传统局面,具有统筹规划、建设、管理地下管线的突出优势。”

  陈顺治指出,地下综合管廊因为配备了完善的配套设施,因此可实现全方位监测、运行信息反馈,是实现市政管网智能化管理的新途径。同时,管线集约布置可实现土地集约化利用。“综合管廊还可与地铁、下穿隧道、停车场地等其他地下构筑物共建共存,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提高地下空间利用率,是一种绿色、低碳的城市基础设施。”

  “综合管廊还具有一次建设、长期使用的优点。”成都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院长钟翔补充道,将市政管线集约布置在综合管廊内,改变了传统市政管线独立敷设、独立检修的方式。“避免了埋设、维修管线而导致城市道路重复开挖,对道路交通和人们日常生活带来的不利影响。”此外,管廊结构还可以保护管线不受土壤腐蚀等外力的破坏,延长管线使用寿命,提高城市供应能力和综合防灾能力。

  因地制宜

  新老城区管廊大小有差异

  成洛大道综合管廊可容2列和谐号通过

  日月大道地下综合管廊、成洛大道地下综合管廊、高新区大源组团地下综合管廊……目前,成都的地下已经修建起不少管线的“高速通道”。

  大,是不少人对综合管廊的第一印象。例如成洛大道地下综合管廊,成洛大道作为我市中心城区首条同步实施综合管廊建设的快速路,路面下埋藏着外径9.3米,内径8.1米的管廊。陈顺治介绍,“这样的空间足够让2列和谐动车组穿行。”但他同时指出,在我市地下综合管廊的推进中,一直注重因地制宜、创新突破,目前已形成了建设中的“成都特色”,“并不是一味的求大全”。

  钟翔进一步解释,在充分考虑了新老城区、地理条件、道路断面等因素,成都将地下综合管廊工程分为新建市政道路项目和老城区市政道路改扩建项目两类,并根据入廊管线将每一类管廊细分为“大中型综合管廊”、“小型综合管廊”、“微型管廊”、“缆线管廊”,实现差异化指标控制。并出台了《成都市地下综合管廊设计导则》,明确了各种管廊的适用条件。

  “新区新建道路项目结合干线市政廊道重点选用‘大中型综合管廊’,其他类型管廊作为有效补充,旨在体现新区的高标准、科学性和现代化,比如正在建设的成都”东进“区域机场南线综合管廊。老城区及市政道路改扩建项目则重点选用“小型综合管廊”、“微型管廊”和“缆线管廊”,旨在体现老城区的因地制宜性和经济合理性,比如正在进行的一环路改造工程。”钟翔介绍。

  智能管理

  建立智能化管理平台

  巡检机器人可检测管廊“身体状况”

  记者了解到,成都地下综合管廊在推进过程中,还在同步实施智能化系统。其中不仅是新增管线全部实现智能化,既有管线也在逐步改造中,以构建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及地下管线智能管理系统。

  怎么个智能法呢?陈顺治举例,综合管廊除了土建系统外,还包括综合管廊布线、电气、消防及排水系统,内部还有环境监测、视频监控、门禁、报警等子系统。“我们把所有系统集成于一个平台之上,监控屏24小时监控,一发现管道泄漏,自动跳出事故实时视频进行报警。”这样,值班人员在同一屏上即可点击报警,点击广播,形成一体防控、一站式管理,提高了突发事件处理效率。

  BIM和大数据,也是智能管理平台的两大手段。钟翔介绍,通过搭建智能管理平台,将监控硬件、BIM、大数据分析等手段融合在一起,可保证管廊运营维护效率和稳定性。“管理人员运用BIM和大数据分析等技术,通过三维可视化的管理界面模拟管廊运行状态,可以对管廊可能出现的故障进行一个预判,防患于未然。”

  同时还非常智能的是,综合管廊里还有管廊巡检机器人和智能传感器全天候巡查和检测。钟翔表示,在它们检测管廊的“身体状况”时,只要发觉“身体不适”,便会立即向管理人员发出求助信号,请求“医治”,避免管线事故的发生。

  建设规划

  按照新的城市格局编制新规划

  规划总长达1084公里

  目前,成都正结合新区建设、旧城改造、市政工程、河道改扩建及轨道交通建设,同步实施管廊工程。金融城地下综合管廊、高新区大源组团地下综合管廊、新川大道地下综合管廊、汉州路地下综合管廊等陆续建成。

  陈顺治表示,随着成都市城市空间格局由“单中心”向“多中心”的演变,成都市地下综合管廊也正逐渐完善为引领“一心两翼三轴多中心”发展的网络。“目前我们按照新的城市格局,正在加紧修编地下综合管廊专项规划。”

  他指出,新的规划将结合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各类地下管线、道路交通等专项建设规划,合理确定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布局、管线种类、断面形式、平面位置、竖向控制等,明确建设规模和时序,综合考虑城市发展远景,预留和控制有关地下空间,遵循“满覆盖、三结合、四提升、分类入廊”的原则增强规划的科学性和可实施性。“未来,全市规划形成一个‘综合管廊系统’,规划综合管廊总长约1084公里。”(记者 尹沁彤)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