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城市“人才大战”,成都靠什么取胜?

2018-05-02 22:05:14 信息来源:发布者:isen点击量:

  “五一”小长假里,杭州市的各地铁站出口出现一个醒目的广告牌——“成都,许你一个美好的未来”。如果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就进入“成都青年人才驿站”的网页,线上申请入住成功,就意味着到成都找工作时,可以免费到驿站住七天。

  成都,杭州,两个在各种榜单、排名中相当接近的“新一线城市”,正在人才争夺方面“短兵相接”。

  而这只是全国城市间激烈“人才大战”的冰山一角。还有直接扫码就能落户的,比如西安;有直接给出巨额补贴的,比如浙江金华。每座城市都吆喝着“城美、钱多、速来”,落户零门槛、工作生活补助、租房买房补贴等成了“抢人”标配。

  吸引“蓉漂”

  政策之外还有温情牌

  “终于有了我们自己的节日。”从“北漂”到“蓉漂”,东北姑娘马玥在成都已经六年,如今,她带着一帮新“蓉漂”,开始在文创领域创业。

  而马玥所说的节日,是4月28日——成都首个“蓉漂人才日”。这是去年7月发布的《成都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行动计划》中确定的。这一被称为“人才新政12条”的《行动计划》,明确要打造“蓉漂”国际化品牌,深入实施“蓉漂计划”。

  这也是连续两年以市委市政府“一号文件”出台人才政策后,成都出台的“含金量最高、惠及面最广、支持力度最大、针对性最强”的人才政策。

  受政策推动,成都荣登《财富》杂志“大学生和青年求职者吸引力城市”榜首,跻身“海归就业创业最爱城市”第三位,首获“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国城市”称号。

  截至今年4月底,成都成功吸引超过17.6万名本科及以上学历青年人才来蓉落户。

  为了更好地吸引“蓉漂”前来创业发展,成都市通过“蓉漂人才日”系列活动打出“温情牌”,不仅发布成都人才白皮书、唱响蓉漂之歌、开通蓉漂地铁专列等,还有所有区(市)县联动,为各地的蓉漂们开展系列专场活动。

  “成都越来越像大家庭,大本营。”在马玥的“考拉看看”团队里,20多个人大多数都是“蓉漂”,公司主要打造专注优质内容的互联平台,经过两年多的努力,不仅实现了盈利,还在日前获得了200多万元的天使投资,“我们准备从成都发端,在北京、杭州、重庆、西安等地成立分支机构。”

  放眼全球

  高端人才引领新经济

  结婚第二天便出现在“蓉漂人才日”上,葛燕希说实在是太忙了,“只能将蜜月推后。”

  来自英国伦敦的葛燕希讲一口流利的中文,她和另外5名外籍朋友一起创立了专注外籍人力资源服务的中介机构——老外HERE。当天,他们邀请政府工作人员为100名外籍人士做政策讲解。

  葛燕希感受最深的是近两三年来,成都招才引才的范围扩展到全球,而许多海归和外国人也将目光投向了成都。

  贺大玮和潘思铭也在其中。他们都毕业于清华电机系,并在美国读博深造、硅谷工作。2016年,他们回国在成都成立易冲无线科技有限公司。两年间,这个5人的研发团队依托成都成熟的人才储备拓展至180人,推出国内领先的接收和发射芯片,芯片部分参数达到国际最先进水平。

  将选才的视野从全国的“13亿”转向世界的“70亿”,在全球范围内配置人力资源,成都升级“大数据全球人才搜索系统”2.0版,目前入库人才数据总量近5000万。同时,相继在美国硅谷、德国杜塞尔多夫等地建立3个“海外人才工作站”,建成20个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围绕新经济、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产业领域精准引入高端人才和高端项目。

  最新数据显示,2017年,成都成功从全球引进外国人才2262名,累计引进创新创业海归达1.6万余人。

  “引进一个人才,带来一个团队,兴办一个企业,形成一个产业”,成都市人才办相关负责人表示,海外高层次人才带来的产业链效应已经成为共识,他们在自我实现的同时,带动城市产业的创新发展。

  “易冲无线目前拥有50多个底层技术的专利,我们是中国本土无线充电行业的NO.1。”贺大玮说,易冲无线的目标是做无线充电领域的“独角兽”。

  成都的目标是,到2022年新经济企业达到10万家以上,独角兽企业7家以上,潜在独角兽企业60家以上。

  引培并重

  为人才搭建各种平台

  “相较于外地来的‘蓉漂’,我应该算是土生土长的。”四年前创办了“极米科技”的钟波,从大学开始就与成都结下了不解之缘。

  2013年,钟波组建智能投影研发团队,并出任极米科技CEO 一职。而成都的高速发展,也带动极米的事业扩展:许多从北上广深来成都发展的人才加入极米,共同发展。

  在大力招引人才的同时,成都不断强化本土人才自主培育,仅2017年就有90名青年人才入选“成都优秀人才培养计划”,选拔了100名“创业新星”,开展青年技能培训2.4万人次,培训企业经营管理人才6000余人次。

  目前,成都拥有各类人才460.76万人,已成功跻身海归创业最爱城市第三位,仅次于北京和上海,全市人才净流入率位居全国前三。

  “一直以来,成都的‘人才新政’瞄准的是城市和人才的相容性和互动性,把人才的成长和城市的发展作为一个命运共同体来对待。”成都市人才办相关负责人说,无论对于引进人才和本土人才,成都都积极给机会、给平台,让每一位创新创业的人才都能实现自己的梦想,都能成为城市发展不可或缺的一分子。

  经过分析,去年新落户的人才70%已经就业,还有30%未就业。对于这一人群,成都一方面开展大型人才招聘活动,帮助他们找到合适岗位;另一方面每年拿出1.6个亿,实施全民免费技术技能培训,通过多种方式,让人才在成都就业、扎根。

  此外,成都还提出“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化基地”的梯级孵化体系,为人才创新创业的不同阶段提供必要支持。截至目前,成都的众创空间和科技孵化器共171家,孵化面积达540万平方米;还构建了“政府扶持资金+企业债权融资+股权融资+上市融资”的金融支持体系,着力解决人才创新创业融资难问题。(记者 罗向明)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