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海上的诺苏火布》在成都公演 艺术展现彝族儿童成长与追梦

2018-04-13 21:46:41 信息来源:发布者:isen点击量:

  号角和鼓点悠然响起,月亮升起在湛蓝的天空。“巨轮”缓缓驶入,船长和大副一人手持望远镜,一人在船头望向远方……4月12日晚,国家艺术基金2017年度大型舞台艺术创作资助项目,由省文化厅剧目工作室联合省剧协、成都艺术剧院有限责任公司创排的彝族题材儿童剧《海上的诺苏火布》,在四川省歌舞大剧院公演。

  《海上的诺苏火布》将目光投向彝族儿童,关注他们与亲人的关系、与朋友的关系、与自然的关系,并融合了彝族传统的文化与传说,讲述了一个展现当代彝族儿童生活和精神世界的成长和追梦的故事。

  《海上的诺苏火布》剧照。

  ① 身处大山心向大海成长故事打动人心

 

  “我曾问梦你在何方,梦说你在我的故乡,我听见月光里的海浪,我看见阿普写满地图的手掌……”伴随着优美动听的歌曲《你眼睛里的海》,《海上的诺苏火布》徐徐拉开帷幕,引领观众走近彝族儿童。

  凉山深处的一个村庄,村里的成年人几乎都外出打工,少年诺苏火布跟着爷爷长大,经常听他讲关于大海的故事。爷爷让他把大山想象成一艘巨轮,诺苏火布担任船长,并“任命”捡到的小狼崽为大副……在成长过程中,“船长”和“大副”的友情历经考验,他们有过误会、失望、彷徨甚至迷失方向,但最终勇敢面对自己、改正错误。

  演出过程中,舞台上的大山幻化成巨轮,不同的动物形象竞相亮相,结尾高潮部分更出现一只巨大的热气球,写实、写意相结合的舞美掀起阵阵高潮。“创作之初,我们的想法就是打造一部带有童话色彩,好看、好听、好玩的舞台剧,其中包括有趣的故事、好看的舞蹈、好听的音乐、好玩的游戏。”《海上的诺苏火布》导演洪少卿说。

  跌宕起伏的剧情与设计精巧的舞美,让全场观众沉浸其中。尤其是目睹“船长”和“大副”友情破裂等情节时,许多小观众更是眼含热泪。然而不少人也有疑问:凉山地处内陆,怎么就跟海联系在了一起?

  “许多彝族孩子没有机会看到大海,但关于更大更远世界的渴望,给了他们一双翅膀。”该剧编剧之一、来自凉山的吴瑜婷说,作品从头到尾并未出现真正的海,意在留给观众更多的想象空间。“‘海’可能是故乡,可能是亲人的守护,也可能是梦想。”

  ② 彝族元素有机融入本月启动凉山巡演

  去年12月,《海上的诺苏火布》在成都首演。“展现彝族儿童成长历程,提高他们的艺术修养,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应该用艺术的形式表达他们积极乐观的精神风貌。”省文化厅剧目工作室相关负责人表示。

  今年春节刚过,该剧主创团队奔赴凉山,在西昌、越西、昭觉等地进行了为期十多天的采风创作。“每到一地,我们都走进老百姓家里,和彝族小朋友同吃同住,跟他们交朋友、做游戏,听他们讲故事。结合所见所闻,我们对唱词、对白进行了很多细节上的打磨提升,更能够真实反映当代彝族儿童的日常生活和精神世界。”吴瑜婷说。

  借此机会,此次上演的《海上的诺苏火布》还大量融入彝族文化元素,如传统歌舞“朵乐荷”以及彝族特色的摔跤、斗牛、火把节等。音乐上,则以口弦、马布、月琴、编钟等彝族传统乐器融合现代儿童音乐。

  “舞台上梦幻的色彩,就像照亮心扉的一缕阳光,带孩子们进入到一个美丽、神奇的童话世界,感受剧中人物的喜怒哀乐,使每个人都从中品味到不同的人生滋味。”洪少卿认为,一部优秀的儿童剧,可能对一个人甚至一代人产生影响,《海上的诺苏火布》在绚烂的彝族风情下,更尝试深入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诺苏火布的成长,串起了亲情与友情、梦想与勇气、人与自然等主题,抒写了彝族儿童不甘贫困,勇于追梦、勤于圆梦的青春能量和精神特质。”

  省文化厅剧目工作室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4月到5月,《海上的诺苏火布》将在凉山各地巡演20场,6月开始启动省外演出。“让观众们关注凉山彝族儿童,感受他们在新时代励志远航的决心和勇气。”

  专家观剧:让人想到《狮子王》这样的作品

  本报讯(记者余如波)“我没有提前看过剧本,但是演出过程中多次被触动泪点,击中心灵中柔软的部分。剧中演员表现都很出色,很好地展现了人与人、人与动物、人与自然的关系,感情表达可信而自然。”4月12日晚,儿童剧《海上的诺苏火布》演出结束后的专家研讨会上,著名剧作家、中国剧协副主席罗怀臻感慨良多。

  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学者都坦言被《海上的诺苏火布》打动。“如果观众事先知道凉山地处山区内陆,就会更加赞叹作品以‘海’为主题的创意点,这让主创更有发挥的余地。”戏剧理论家、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李祥林已是第二次观看该剧,他认为作品有一种当代儿童剧中久违的质朴感。“越是朴素的道理,越是朴素的处理方式,可能越具有哲理性和回味余地,越具有人性的普遍性。”

  “它不是简单地鼓励人们走出大山,走向大都市,而是对人性保有信心,发掘人性中向善的一面,这样更能达到‘扶志’和‘扶智’的效果。”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话剧研究所所长宋宝珍说。罗怀臻则表示,该剧的创作水准和思考深度,可以与国内外不少经典儿童剧相媲美,甚至让人想到动画片《狮子王》这样的作品。“希望作品能走出四川,让北京、上海乃至国外观众看到。”(记者余如波文/图)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