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成都“轨道公交慢行”相融合:未来公园城市运行动脉这样建

2020-10-27 09:49:03 信息来源:发布者:isen点击量:

本报制图 申娟子

  绿色既是实现城市永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又是公园城市建设的底层逻辑。加强多种交通方式建设,倡导“轨道+公交+慢行”为主体的交通模式,成都一直不断在尝试和努力。轨道交通加密成网、常规公交服务持续提升,慢行交通覆盖不断扩大……公共交通出行的便利性、舒适度和尊严感都得到有效提升,选择公共交通绿色出行已成为成都市民出行的优先选择,一条“轨道公交慢行”相融合的公园城市运行动脉正雏形初现。

  轨道交通线网不断加密

  2020年底前线网里程将突破500公里

  9月27日上午,18号线开通。“以前是坐客车过来,要花差不多1个小时,现在只要半个小时,太快了。今天专门带着我妈过来,感受一哈。”来自三岔的许大姐,在车站开心地拍照打卡,笑成了一朵花。

  2020年年底前,6号线一二三期、8号线一期、9号线一期、17号线一期、18号线非首开段还将开通,里程约216.3公里,届时成都轨道交通线网里程将达到518公里,步入全国城市轨道交通第一方阵。成都市平均每万人拥有0.35公里地铁,这一指标和世界轨道头部城市东京、香港基本接近。

  成都对于“城市绿色交通体系”的构建规划是“以轨道交通为主体、常规公交为基础、慢行交通为补充”。成都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明确提出“打造绿色交通体系,倡导共享绿色出行,加密轨道交通网”的目标。为此,市委、市政府大力实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加速成网”战略,要求每年至少确保开通两个轨道交通项目,以尽快提高轨道交通公共出行分担率。

  在地下、高架上呼啸而过的地铁列车,仿佛一条条巨龙,承担着每天数以百万计乘客的出行;与此同时,它们正改变着成都的城市格局,对城市经济地理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围绕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的“东进、南拓、西控、北改、中优”战略布局和市委、市政府“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的宏伟蓝图,成都正抓紧推进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建设。

  目前,成都在中心城区线网不断加密的同时,还按照“东进”战略部署,坚持以轨道交通引领城市发展格局,根据“东进”区域城市功能、性质、规模、居民出行特征、产业布局等,精准规划、科学优化“东进”区域轨道交通线网。一是高水平规划龙泉山轨道交通旅游环线,支撑成都“一心两翼”的战略布局。二是加强中心城区与“东进”区域轨道骨干线路连通,实现区域内部可达,提升组团联系。三是增加天府新区与东部新区之间的轨道交通直接联系,保障服务水平。四是结合“东进”规划,完善片区轨道交通线网,实现组团间的快捷联系和组团内的有效覆盖。五是充分发挥双机场辐射功能,提升区域轨道交通运输效率和服务水平,构建区域开放型运输网络和多枢纽交通体系。六是实现“东进”区域城市轨道交通与国铁干线、市域铁路的便捷换乘和功能互补,构建以轨道交通为骨干,各种交通方式互补的交通体系。

  轨道交通引领产城融合

  16个TOD将成公园城市地标和活力中心

  今年,中央财经委员会提出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这一战略规划,对成德眉资同城化建设也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围绕如何构建“一小时轨道交通生活圈”,成都轨道集团将在网络规划、线路建设、制式选择、资源共享、全程服务上做更多的探索和尝试。

  通过向全球城市取经,成都轨道集团学习东京以及香港的经验,最后选定了走“轨道交通+社区”“轨道交通+城市”综合开发的路子。

  为此,市委、市政府研究出台了一系列顶层政策,包括规划、供地、容积率调整,以及商业、住宅、城市形态的定位与打造,确定了“无规划不设计,无设计不开发”的理念,把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和城市社区的更新有机融合,这样城市发展了,轨道才能更好地发展。

  为了高水平实现这一目标,成都轨道集团引进全球知名的专业机构,打造成都轨道交通开发建设智库;去年还引进了全球享有盛誉的“日建设计”作为合资公司,来全面参与成都TOD的规划和设计。

  目前,全市已启动16个TOD项目规划建设,并正在有序推进。针对TOD后半篇文章,即怎样做好TOD项目的经营,确保持续性盈利,成都轨道集团下属的成都轨道城市发展集团做了一系列的准备,包括引入日本的茑屋书店和国内很多大型综合运营商,如苏宁、红星美凯龙等;同时也与很多地产行业的头部企业开展合作,包括万科、龙湖、保利等。

  在未来5年内,TOD项目将全面建成生产、生活、生态多元复合的公园城市地标和活力中心,实现轨道交通有效覆盖中心城区60%以上居住就业人口,真正树立轨道交通引领产城融合发展的典范。“我们将蓄积各方势能,着力将成都打造成TOD资源要素聚集的世界高地。”成都轨道城市发展集团负责人表示。

  绿色出行改写城市生活

  “公交+地铁+共享单车”成为出行时尚

  晚上7点,正值晚高峰。光华大道三段的地铁南熏大道站,乘客们从地铁站内鱼贯而出,站外等待他们的则是一排排整齐的共享单车和陆续进站的接驳公交。

  市民杨先生家住温江区光华新城,上班在市中心春熙路片区,每天通勤都需要通过共享单车或者公交、地铁完成。“成都现在公共交通非常方便,出了家门就有公交或者共享单车,通过它们去地铁站非常快捷。”杨先生告诉记者,天气好的时候,他就选择骑行到家或者去地铁站,不想骑行的时候地铁站也有直接到家附近的公交。

  市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假定一辆公交车相当于10辆小汽车,并且所有里程全部由小汽车完成测算,相当于替代1.23亿辆小汽车出行,节约汽油约8610万升,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9820吨,减少PM2.5排放14.76亿毫克,相当于植树392.9万株。

  市民越来越愿意选择公共交通出行,这得益于成都日益完善“快+干+支+微+特”的多层次公交服务网络。据了解,为引导市民自觉选择公交出行,逐步养成绿色出行的习惯,成都不断优化地面公交服务,构建“环+放射”绿色快速公交体系,补充覆盖轨道交通薄弱区域,实现绿色公交快捷提速;持续优化加密常规绿色公交线网,加强绿色公交轨道接驳,消除绿色公交服务盲区;推进公交精细化运营管理,科学设计公交运力投入和发车间隔,减少高峰拥挤和平峰久候,提升线路运营效率;开通运营定制公交、旅游公交等多元化公交线路59条,满足市民高品质、差异化的出行需求。

  来自市交通运输局的数据显示,目前成都市拥有公交线路1385条,其中快速公交线路14条。穿梭在大街小巷的公交车有16691辆,其中天然气公交车10135辆,新能源公交车5838辆。共享单车企业3家,数量约116万辆(“5+1”区域共享单车投放数量约为45万辆),日均骑行208万人次,周转率为1.9次/日,活跃率为63%,骑行指数全国领先。

  “轨道交通为主干、常规公交为基础、慢行交通为补充”三网融合的绿色交通出行体系不断完善,公交、地铁、共享单车、共享汽车、新能源汽车等多种绿色出行方式无缝转换。“快+干+支+微+特”的多层次公交服务网络广泛覆盖城乡,便捷服务广大市民。“轨道公交慢行”相融合的公园城市运行动脉已雏形初现。

  本报记者 田程晨 袁弘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