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广东代表团向中外媒体开放

2017-03-07 12:17:39 信息来源:广州日报发布者:看广东谷勇点击量:

0307A1b001.jpg

 3月6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广东代表团全体会议向媒体开放。 新华社发

艾森网广东消息:广州日报讯 昨日上午,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广东代表团举行全体会议,审议李克强总理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本次全体会议向中外媒体开放,来自110多家媒体的300多名记者到会采访。代表审议结束后,媒体记者纷纷举手,针对协调发展、粤港澳合作、创新发展、预算监督、环境保护等热点话题向代表们抛出问题。省委书记胡春华、省长马兴瑞、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李玉妹、副省长袁宝成、省环保厅厅长鲁修禄等代表分别作了回答。

人民日报记者:胡春华代表,我们发现过去一直比较落后的粤东西北这几年在发展上有了比较大的改观,特别是在交通上有很大的进步。下来,广东在解决发展不协调的问题上有什么新的考虑? 

胡春华:区域发展不协调始终是广东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深圳的人均GDP是梅州的7倍。总体上看,广东已经过了让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阶段,到了先富帮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阶段。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始终注重协调发展,切实解决发展中不协调不平衡的问题。我们将着重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加强粤东西北联通珠三角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包括高速公路、高速铁路、机场等。比如高速公路,过去4年,我们新建成2100多公里高速公路,近2/3集中在粤东西北。

二是推动珠三角与粤东西北开展产业共建,把珠三角的先进生产力引到粤东西北。比如,深圳与河源在河源共建中兴通讯生产基地,深圳与汕尾在汕尾共建比亚迪生产基地。这样就可以确保从珠三角转移到粤东西北的都是先进生产力,而不是落后的、过剩的生产力。

三是努力提升粤东西北公共服务能力。粤东西北与珠三角的差距,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公共服务水平的差距。举个医疗方面的例子,总体上看珠三角的医疗资源是足够的,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深化改革;但粤东西北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医疗资源严重不足。因此,省委、省政府决定,拿出近500亿元,在人口较多、经济欠发达的偏远地区新建第二、第三人民医院,初步规划新建45家县级综合性医院,解决基层医疗卫生资源不足、群众看病难的问题。这45家医院年内将全部开工建设。

四是确保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按照广东的脱贫标准,全省有176.5万相对贫困人口。通过努力,去年脱贫了52.4万,下来要扎扎实实地把剩下100多万人的脱贫问题解决好。我们从实际出发,把2277条省定贫困村纳入新农村示范村建设,使这些贫困村一步迈上中等水平,避免再次返贫。我们希望通过省加大支持力度、珠三角对口帮扶和贫困村自身努力,让贫困村由后队前队,彻底解决贫困问题。

珠三角与粤东西北实现协调发展,将是一个较长的过程,也需要更多的措施。我们相信,只要落实好协调发展理念,沿着既定思路做下去,粤东西北的面貌一定会得到更大改变。

香港大公文汇传媒集团记者:一直以来粤港两地不断紧密合作,今年正值香港回归20周年,20年来粤港两地合作取得了哪些主要成果,广东将如何进一步深化两地合作?

马兴瑞:广东省委、省政府坚决贯彻中央的决策部署,香港回归祖国20年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粤港合作在制度层面、基础设施建设、平台建设、科技合作、经贸合作等方面都取得显著成果。

一是合作制度体系日益健全。2003年《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正式签署并推出一系列措施在广东先行先试;2010年,在习近平同志亲自见证下粤港两地签署《粤港合作框架协议》;同时,两地在政府层面建立了高层会晤、联席会议、专责小组等具体合作机制,合作模式不断完善。

二是合作平台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比如2010年深圳在前海建设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2015年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获批设立,成为粤港合作新的高水平平台;2016深港通正式开通;今年1月,深圳与香港签署《关于港深推进落马洲河套地区共同发展的合作备忘录》,拟在该地区合作建设港深创新及科技园

三是重大跨境基础设施建设顺利推进。港珠澳大桥主体桥梁工程顺利合龙,广深港客运专线内地段建成通车,深圳东部过境高速公路建成后将免费通行,口岸建设和通关便利化取得新进展。

四是科技教育人才等交流合作不断深化。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建成开学,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等创新创业平台不断落地,支持香港青年到内地创业发展,涌现出大疆无人机等典型案例

五是经贸合作取得显著成效。香港至今仍是广东最大的贸易伙伴,粤港进出口贸易额快速增长。在粤港服务贸易自由化的带动下,粤港服务贸易合作迅猛发展,香港高水平的专业服务机构和专业人士,如律师、会计师、计量师、评估师等纷纷进入广东执业。

总之,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广东旗帜鲜明地讲政治、顾大局,推动粤港合作取得了重大进展。

新华社记者:李玉妹代表,公众对政府预决算公开的关注越来越高,不仅要知道钱袋子计划怎么花,还要知道花的过程,以及最后花的结果。请问人大及其常委会如何开展工作回应公众这方面的呼声,真正做到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每一笔钱都花在明处、用出实效。

李玉妹:公众对政府预决算公开和监督的关注确实越来越高。预算监督是人大及其常委会的重要职能,政府工作报告对预决算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要有新的思路和新的办法去贯彻落实。广东2016年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已超万亿元,这么大的“钱袋子”花在明处、用出实效就显得更为重要。

多年来,广东省人大及其常委会在省委领导下,与省政府及其财政等有关部门做了全方位、全过程、有深度的探索。我们探索了事前监督,在预算草案编制确定之前,省人大就提前介入,与政府有关部门及时沟通,就代表关注的重点民生、重大发展项目反复磋商、形成共识。我们探索了事中监督,开展预算支出的联网监督,把财政拨付的每一笔钱实时纳入在线监督系统。我们探索了事后监督,省人大连续多年对重点专项资金使用绩效组织第三方进行评估。

经过多年努力,广东已经实现了省级预算资金覆盖范围从一般公共预算资金、政府性基金预算资金逐步扩大到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资金和社保基金预算资金,实现了四本预算资金全纳入预算支出联网监督系统;实现了预算单位全覆盖,即联网监督系统涵盖了119个省级预算单位和省对21个地级以上市及121个县区转移支付资金拨付情况;实现了预算执行全跟踪,即可以查询到年初预算编制、年终决算以及年中每笔财政资金的具体拨付情况;积极推动省市县三级联网等,效果非常明显。一是提高了预算执行的透明度,力争做到每一笔钱、每一笔资金从申请到审批再到支出,拨到哪里、什么用途、什么支付方式,都看得清清楚楚,做到花在明处。二是提高了人大监督的主动性、针对性、实效性,及时发现问题,督促有关部门及时解决在执行中出现的问题。总之,做好预算监督工作是摆在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面前的重大课题,我们一定要继续努力探索实践,认真总结经验,按照中央部署要求,完善监督机制和程序,让老百姓的钱袋子真正花在明处、用出实效。

中央电视台记者:有人说广东创新靠深圳,深圳创新靠华为,请问广东如何在全省建立科技创新体系和建设国家科技产业创新中心?

袁宝成:你的问题前面两句话我只同意一半。首先你说广东创新靠深圳,深圳创新靠华为,深圳作为广东的创新引擎,各项科技指标确实都走在前列;同时华为也是一家优秀的企业,从什么都没有发展到现在超过5200亿元的销售额,它的创新非常强大,这两个事情是成立的。但是,如果说广东创新只靠深圳,深圳创新只靠华为,我是持保留意见的。因为广东作为一个整体来讲,这几年发展得不错,广东高新技术企业数去年居全国第一,达到19857家,其中深圳占了百分之四十几的数量,也证明不只是靠深圳一家。同时广东在平台、载体的投入各方面都有发展,特别是去年广东有效发明专利量和pct国际专利申请受理量均居全国第一,全省科技企业孵化器634家,也是全国第一。这些数字都表明,我们的科技创新是做了一些工作的。

广东省特别重视全省的合力推动,我们每年都召开以创新发展为主题的全省性会议。当然,广东的创新确实存在区域不平衡的问题,珠三角相对不错,粤东西北相对薄弱。今年的创新发展大会就提出要围绕国家科技产业创新中心的定位,整合各种科技资源,真正建造中国乃至世界级的科技产业创新平台。

一是加大政策的推动和落实力度。发挥好广深龙头作用,加大财政投入和人才引进培养力度,优化创新环境。

二是继续发挥好企业的主体作用。企业活力以及科技产业化是广东的优势,国家十三五规划之所以把广东定为国家科技产业创新中心,也是因为我们产业带动能力强。

三是加快建设高水平大学和高水平理工科大学,提升大学的科研能力和科技产业能力。

四是大力加强科技研发,充分发挥好科研机构、大学和新型研发机构的作用。

五是发挥好中介组织,特别是专利代理机构、资产代理机构、金融服务机构、计量测速机构的作用,围绕科技产业发展形成产业闭环。

六是推进科技金融产业融合发展。

未来,广东将围绕政、产、学、研、介、金这六个要素继续加大工作力度,真正使广东按照国家的要求圆满完成建设科技产业创新中心的目标。

南方日报记者:随着经济快速发展,环境污染问题也进一步增大,东江水的污染问题近期被国家环保督查组要求整改,也引起了大家的高度关注。想请问鲁修禄代表,今后广东将如何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鲁修禄:您的问题涉及环保督查、东江水、经济与环境共赢的问题。

环保督查方面,去年12月中央环保督查组在广东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驻点督查,共收到来信来访的交办案件4403件,主要涉及大气、水和噪声等环境问题。

有一个案件涉及河源市紫金县下黄塘村村民简易生活垃圾填埋场。按照中央环保督查组的要求,在去年12月已完成立行立改,对垃圾填埋场进行了封场复绿。经核查,该垃圾填埋场规模较小,距离东江口30多公里,对东江水未造成影响。中央环保督查组能够把垃圾填埋场作为整治案件交办,说明了中央和省委对于东江水的高度重视和对东江环境保护的严格管理。

东江水是广东的生命水。多年来,广东采取了强有力的措施,推动东江水质保护和环境改善,东江干流的水质始终保持在地表水二类水质以上。省委书记胡春华同志担任珠三角水污染防治协作小组组长,亲自到东江干支流调研水质保护工作。省人大、省政府的历届主要领导高度重视做好东江和支流石马河、淡水河的污染防治工作。流域内4个市这几年拒批涉水污染项目近7000个,淘汰重污染企业1292家,建成污水处理设施142座,污水管网约6000公里,清理非法畜禽养殖1.2万家,执法检查企业24.6万厂次,立案处罚21361家。

关于广东经济与环境发展的情况,这次中央环保督查的初步反馈认为,广东的转型已经发生了标志性的转变,基本上摆脱了依靠拼资源、牺牲环境谋求发展的阶段。从数据分析来看,广东基本形成经济保持中高速发展、迈向中高端水平,同时污染物浓度持续下降、污染物总量保持不增加的格局。广东这几年践行五大发展理念,从实践中感受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们将按新发展理念,努力实现更高水平的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共赢。

一是全面建设珠三角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二是打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的三大战役,落实好省委、省政府关于确保广东蓝的各项硬措施;三是全面落实生态环保体制改革;四是加快完善垃圾、污水和管网等环保基础设施建设;五是强化环保科技和环保产业。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