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不能作为执法依据
2016-12-14 13:17:32 信息来源:广州日报发布者:看广东谷勇点击量:
艾森网广东消息:这几天,关于深圳大学部分食堂检测出“地沟油”的传闻甚嚣尘上,面对舆论的质疑,事件相关方先后发声,称涉事食堂使用的食用油在以往的检测中均为合格。昨日,记者来到引起争议的图片源头——深圳建和油品检测有限公司,该公司执行董事、总检验师邓平建告诉记者,流传的图片是真实的,但数据只是“实验数据”,有参考价值,但不能作为执法依据。
受食药监局委托开展研究
根据引起这场风波的图片所示,检测报告出自深圳建和油品检测有限公司。然而,深大后勤部表示,近期该公司没有来学校食堂接洽油品抽查抽检事宜。
邓平建表示,流传出的图片内容是真实的,但建和公司确实没有直接与深大接触,样品是由深圳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下称深圳食药监局)提供。该局也就此事声明,网传表格中有关内容是深圳建和油品检测有限公司针对目前国内尚无对废弃回收油脂的国家标准检测方法而开展的一项科研课题研究。“今年我们公司接到食药监局委托,根据合同约定针对深圳所有大中专学校集体食堂食用油中违法添加地沟油的抽样检测,主要做地沟油指标方法验证和基础数据调查。”
对其中检测出地沟油的结果,邓平建称,那只是实验数据,“不能作为执法依据,也不能作为行政处罚依据”。
邓平建介绍,建和公司和食药监局之间签署了保密协议,按理说信息不会流传出来,信息泄露也给他们造成了很大的困扰。
“不是标准方法”结果不能认可
网传图片中,涉事的深大食堂所使用的食用油来自名为“中粮新沙粮油工业(东莞)有限公司”(简称“中粮新沙”)。深圳食药监局声明,去年和今年,深圳市有关检测机构按照国家标准两次抽检该厂家的食用油3批次和12批次,检测结果均合格。
为何结果和建和公司的检测不一致?邓平建解释,他们用的是非食用物质检测标准,相关部门抽检用的是国家规定的食用油检测标准,其中并不涉及检测地沟油的指标。
记者了解到,地沟油的形成过程有很多种,有的是煎炒烹炸后的剩油,有的是动物内脏提炼的油脂。“经过充分使用、废弃的过程,会产生一些标志物,这些是正常的食用油所没有的。”邓平建介绍。
深圳市食品安全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杨万颖表示,现阶段国内外都没有统一的地沟油检测标准,全国各地都在进行研究。
“没有统一标准是因为找不到适用于检测地沟油的单一标志物。”邓平建说,现在有的方法是检测辣椒素,有的是检测动物基因,这些方法检测的标志物都比较单一。辣椒素是火锅的废弃油脂中经常含的标志物,动物基因是动物内脏提炼油脂的标志物,但地沟油形成的途径多种多样,只检测单一的标志物很容易出现“漏网之鱼”。
建和公司的检测方法是从共性入手,检测一组包含几十到上百个标志物数据,以此将产生地沟油的可能性一网打尽,目前该公司的地沟油检测方法已经取得了专利。
记者了解到,2011年,卫生部曾征集发布了7种筛查地沟油的方法,但仅仅用于提供线索。杨万颖说,筛查完之后,还要继续追踪,所以不能作为是否地沟油的判定依据。
邓平建说,虽然他们的方法已经有了专利,但目前还没有得到相关权威部门的认可,也不是全国范围内施行的检测地沟油“标准方法”,所以不能作为行政执法的依据,只有参考价值。从专利上升到国家标准,需要经过漫长的认证过程。
食药监局将调查信息泄露情况
关于建和公司所称信息泄密情况,深圳市食药监局表示将调查此次检测报告的外泄情况并将调查结果及时公布。目前,深大后勤部通报称,已向公安机关报案、备案,并表示将对本事件追查到底,如发现违反规定、违反纪律的行为,将严肃处理;如发现弄虚作假、造谣、传谣等行为,将保留一切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