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抵制流量诱惑,别把孩子变成挣钱工具

2024-08-27 17:47:32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网点击量:

 按照剧本卖萌,根据人设摆拍,行动举止都被明码标价……在利益的驱使下,有的家长把孩子当成了挣钱工具,让晒娃变成了获取流量的捷径。专家提醒,孩子的童年不能重来,家长不要为了短暂的利益透支孩子的童年,伤害他们成长的根基。相关部门应尽快填补法律法规漏洞,最大限度保护好未成年人的权益。(据8月26日《北京晚报》)

  在利益的驱使下,把孩子当成牟利工具,实属不该。如媒体报道,换牙期孩子当主播熟练带货,还有家长把孩子当成“试吃官”;一些“萌娃搞笑视频”流量较高,学龄前儿童话都说不清楚,却照脚本念出网红段子……大多数这样的儿童博主在简介中都挂着商务合作的联系方式。

  网络时代,让孩子过早成为“网红”的确有可能。但不能忽视这种“出名”对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的负面影响。毕竟,这会使参与的儿童逐渐固化功利思维,使其尚未成熟的心智受到冲击,不利于其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培树。现实中,就有家长表示,自家孩子因为点击量变少开始不自信,而当孩子成了“公众人物”,一些负面评论也随之而来。

  从法律层面看,《网络直播营销管理办法(试行)》《关于规范网络直播打赏加强未成年人保护的意见》《关于加强网络文化市场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意见》《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等,都明确禁止未成年人从事直播活动。但是,部分“网红儿童”背后已发展出一条成熟的产业链,部分儿童账号不乏网红孵化机构参与包装、推广,以快速实现“流量变现”。

  针对上述现象,不能掉以轻心。一方面,家长当增强法律意识,对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真正负起责任。 如果家长利用孩子非法牟利,对未成年人或其他成年人合法权益造成侵害的,将依法承担侵权责任等民事责任。利用“网红儿童”进行犯罪行为的,可能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另一方面,平台当切实负起责任。网络平台应当积极遵守和执行相关法律法规,依法履行对平台内容、账号等的监管义务。针对出现的“网红儿童”现象,既有必要高效监管涉未成年人视频账号,防止未成年人变相或以其他非法方式进行直播,也须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家长与用户的法律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再者,社会面要形成治理合力和联动机制。诚如受访专家建议,政府、网络平台、学校、家庭等也应该共同治理网络环境,为未成年人系上更牢固的“安全绳”。此外,媒体或相关机构走进社区加强对利用“网红儿童”牟利乱象治理工作的宣传,积极构建良好的社会氛围也很重要。(杨玉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