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绿营政客好分裂!

2019-01-19 02:30:26 信息来源:星岛环球网发布者:isen点击量:

1547795418984047

蔡英文(资料图)

大陆电视剧在台湾有多火?最近连台湾地区领导人蔡英文都出来代言了,受访时称睡前猛追《延禧攻略》《如懿传》《甄嬛传》等剧,错过剧情还要回放恶补。现任台行政机构负责人苏贞昌在“九合一”选举前,也用《延禧攻略》中的“尔晴”来形容马英九,“不像大家印象中那样又漂亮又清廉”。

要说不是真爱粉,哪会有这追剧劲头,还对剧情人设如数家珍?先前满口“文化统战”,要跟大陆强行区隔,眼下却追得不亦乐乎,如此明暗不一的分裂举动,显见服膺政治利益的“为反对而反对”实则无力,优质内容才是心之所向,中华文化魅力不言而喻。

先前只道是陆剧风靡台湾,亲临岛内才发现,若说是“全民观剧”大概也不算夸张。台湾上百家电视台,调台一圈能发现约十部大陆电视剧,再加上街头巷尾捷运站里的手机小屏幕,台湾从北到南乃至离岛都是“回首又见它”,让人恍如身在大陆,更感叹文化联结在民间的深沉坚韧。

前不久“皇帝专业户”唐国强去台湾参加活动,连台媒的报道都是“雍正来了”,熟悉中透着亲切。仔细算来,陆剧热播岛内已有十余年,屡现收视狂潮和常播常新这种事,大家都听得多了。网络世代又继续推高陆剧热度,让其从搜索播放到话题讨论量独占鳌头。

《我们台湾这些年》作者廖信忠就说,近年来大陆影响台湾最深的事物是连续剧。原来能把两边的人心拉近的事情,可以不涉及意识形态,而是一些最生活化的事情,让大家产生了共鸣。

陆剧的魅力究竟几何,无论普通民众还是政治人物都深有体会。岛内偏有些人,看不得两岸民众共同追剧的和谐亲近,看不得陆剧在台湾影响力走高,三不五时要出来“碰瓷”,声称陆剧入岛是“文化统战”“文攻”,要对两岸民众的心头好喊打喊杀。

这些年,为了跟大陆划清界限,绿营也是拼了,甚至不惜沦为笑柄。尤其蔡英文当局上台后,“去中国化”小动作层出不穷,“反中”语录更是屡见更新。先是祭出“抖空竹”是“统战”等荒唐言论,又包藏祸心地删减教科书中文言文比例,在高中历史课纲中将“中国史”纳入“东亚史”,自称“台独工作者”的赖清德一度宣称要推动英语作为台湾“官方语言”。

一面是掘地三尺,誓要将中华文化根底刨除净尽,一面是崇洋媚外,妄图重塑文化谱系甚至扭曲史实,以求拉近与日美的距离,如此数典忘祖和倒行逆施,在历史文化上认贼作父,自然引发两岸舆论痛批。

事实已经证明,绿营可能是打错了算盘。怀抱“文化中国”乡愁的长辈老去后,在“去中国化”教育下成长的年轻人,对陆剧的热情依然不减。从《甄嬛传》起,越来越多年轻人加入观剧行列。文言文和历史教育缩水扭曲,年轻人就自行上网搜索,为了更好地理解颇有古风的台词,因为对相关历史产生兴趣,又自学恶补史实和背景。

有台湾高校历史系教授提到,台湾无论学测、指考还是阅读测验里,都要通过诗词古文测出中文程度,补习班也教相关课外教材,强推“去中”课纲的官员,真就让自家孩子只念新课纲里的内容吗?说不定也把小孩送去补习。

就像政客们台上对陆剧挥舞大棒,台下追得废寝忘食。若要“去中反中”,那岛内政客何以因引用唐诗宋词成语妙句,而被视作有文化有内涵,又暗下功夫琢磨文句,逢年过节还展示书法呢?文化何来,风雅何来?总不能来自英语吧。

明知办不到却誓撞南墙,就像拔着头发要把自己带离地面,在曾以“完好保存中华文化”而自傲的宝岛,试图找到个攻击点,难免陷入自相矛盾难圆其说的尴尬局面。更何况,文化联结和历史感知本就潜藏在中华民族基因之中,会随感动共鸣被唤醒激发,政治之火烧不灭,文化春风吹又生。越是被强行隔绝,好奇心和求知补偿感越盛。如今网络如此发达,想要找寻相应的历史文化资源并非难事,政治操弄也注定竹篮打水一场空。

岛内有人将陆剧比作绿营“去中国化”的“解药”,让年轻人体认到两岸的历史联结。想来中华文化生生不息润物无声,其感染力和凝聚力超过经济利益和政治考量,文化认同虽可一时操弄形塑,却能借由触发自省回归正途。熟悉宫斗剧的绿营应该知道,从来就没有存心使诈下毒的恶人笑到最后,觉醒的民众力量有多大,有些人怕是要遭点罪了。

来源:海外网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