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台湾记者:大陆村官比台湾里长难当多了

2018-09-29 02:30:14 信息来源:星岛环球网发布者:isen点击量:

原标题:大陆村官比台湾里长难当多了

“河南有三大精神,焦裕禄、愚公移山和红旗渠精神。我们这一行在太行山区,沿途所见各个村庄的人在建设美丽乡村过程中,都淋漓尽致地体现了这些精神。正因如此,在改革开放40年当中,河南大地处处都有新面貌、新发展。”河南广播电视台记者陈贞君告诉记者。

“小康路上·看乡村振兴”两岸媒体走进太行联合采访活动近日在河南展开,20余名记者在一周时间内实地采访脱贫致富的太行山村,并深入王屋山和红旗渠,感受中原大地改革开放40年新变。

“脱贫工程真不简单”

“大陆地方太大,而且几乎每个省都有贫困地区。台湾小,虽然也有穷人,但没有像我们在大陆看到的落差这么大。”台湾媒体大陆特派员王玉燕对记者说,“应该让台湾看看,大陆贫困地区是怎么发展的。怎么去脱贫转型,这个工程真不简单。尤其是看看最基层的村官,人家是怎么做的。台湾的里长,跟他们比起来轻松多了。”

“柏木洼、陈家沟、莫沟村、王屋村、郭亮村,这些村子的发展变化,背后都有村官的努力。我们乡村建设中涌现出很多美丽村官,裴寨社区党总支书记裴春亮,郭亮村党支部书记申明信等人身上,都体现出了焦裕禄精神,他们造福了一方百姓。”陈贞君说。

太行山腹地高约300米、长达2000多米的垂直悬崖,阻隔了河南省辉县市郭亮村与外界的联系。村民自古只能凭高百米、最窄处仅0.4米的天梯通往山外,险恶的自然环境令当地深陷贫困泥淖。

“俺郭亮大队要学习老愚公,领着郭亮人修一条山路!”40年前,申明信带领村中十三壮士,以钢钎铁锤等简易工具,5年多时间内历尽艰险,在峡谷绝壁中凿出长达1250米的隧洞公路。道路既通,生机不断。当地用石板建成的村落和民风民俗,吸引艺术家纷至沓来,如今郭亮村已成为全国电影和绘画创作基地,实现向服务业转型的产业升级。

“亲眼见到愚公新篇”

昔有愚公移山事,今有郭亮村和红旗渠开山人。而在寓言故事中愚公的家乡——河南省济源市王屋镇愚公村,子子孙孙无穷尽的愚公儿女们依然“移山”不懈。改革开放40年,家乡旧貌换新颜,始有开山辟路,继而大兴种植,如今家家户户又吃上了“旅游饭”。

从前居住在土房土窑的农户,如今搬进了三层小别墅,自来水顺畅接通,水冲式厕所相当普及,户户干净整洁,去年全村年人均收入还超过了1万元。

村民贾海燕是当地的致富带头人,凭借多年在酒店行业务工的经历,她依托王屋山景区办起了酒店,还带动本村村民开办农家乐宾馆20余家,户均年收入在6万元以上。2015年,她担任起愚公村淘宝服务站负责人,向村民普及农村淘宝,让身处闭塞山区的农民也能享受便捷网购。

如今的她,正致力于将当地农副产品上网销售,为乡亲们拓宽增收空间。王屋山的农副产品、旅游纪念品、土特产品将有更多机会在网上出售,打开村民增收快富的通道。

而在河南省济源市王屋镇柏木洼村,种植户董明礼告诉记者,村支书张树杰是他们的致富带头人。张树杰发现番茄销量最好,就先在自家尝试种植,继而带动全村一起种植。张树杰对记者说,2000年前,村民种菜主要是自家食用,没怎么卖,收入不过七八百元。现在村民种植蔬菜,每家收入有3万到5万元。下一步计划将种植规模提上去,发展能在全国叫得响的番茄品牌。

去年起,柏木洼村又踏上农旅融合的新征程。“利用资源发展旅游,农家乐吃住玩一条龙。游客留得住,能在这里消费,就是对村庄发展最大的支持。”张树杰说。

有台湾记者感慨,愚公故事大家都听过,“今天亲眼见到了新篇”。

“好奇特色如何呈现”

“我主要的关注点锁定在乡村旅游。我来大陆驻点采访的3年间,看到江南一带以水乡特色包装推广乡村旅游,这次就很好奇河南会怎样呈现自己的特色。”台湾中天电视台记者严珮瑜对记者说。

莫沟村位于河南省西虢镇,北依太行,南滨黄河,村庄三面环沟。2015年,当地依托窑洞特色,打造集宜居宜业、休闲旅游、生态观光为一体的特色村庄。曾经萧条的村庄,焕发出勃勃生机。全村通气通水、公交通村每天10班、村民办起淘宝店、互联网覆盖全村、老苗窑洞书馆人流不断……村民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和城里一样的公共服务。

2018年春节期间,全国各地来莫沟村旅游观光休闲度假的游客络绎不绝。320家商户迎来32万游览人次,营收超过800万元,“老家味道”“乡愁记忆”成为游客体验热点。

在乡村精神文明建设方面,为打通连接农村文化综合体的“最后一公里”,河南大河书局从2008年起就参与河南省农家书屋工程建设项目,累计完成全省农家书屋一半的图书、音像制品配送任务,先后将4000多万册图书,1000多万盘光碟(音像制品)送达省内48600多个村庄的农家书屋。2018年,为配合全省脱贫攻坚工作,大河书局率先改造1976个贫困村的农家书屋,助其走上数字化之路。

借助“农家书屋延伸服务和数字化书屋平台”,大河书局将合作方清华大学学堂在线资源、大河书局自有系列赛事及优质教育资源向农村青少年开放,使农村孩子有机会接触更多的教育资源,推动教育公平。

来源:海外网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