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台当局公文将"华侨"改称"侨民":这样包容性大

2018-05-21 22:39:11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艾森网消息:据香港中评社21日报道,国民党“立委”李彦秀当日上午在“立法院外交暨国防委员会”质疑这是在操作族群对立,是政治操作。对此,“侨委会委员长”吴新兴否认在操作族群对立,辩称是“因为有人说他不是华侨”,所以改用“中性称呼”。

蔡英文当局官员目前称呼大陆多改称“中国”,包括台湾地区的“官方通讯社”“中央社”在内。

台立法机构“外交国防委员会”上午邀请“侨委会”专案报告并备质询,民进党“立委”黄伟哲问“侨委会”,日前公布行政规定中的将公文中称呼“华侨”的用词改称“侨民”,是公文作业称呼改变,还是日常用语改变?

吴新兴声称,过去两年中侨界有不同声音,有人说他是“台侨”、“华人”、“华生”(华人学生),所以“侨委会”根据“宪法”第141条使用的名词,官方称呼一律改“侨民”。他又宣称,这样“包容性”比较大,在官方以及法律定义上,“侨民”必须具有“中华民国”国籍,而广义定义来看只要认同台湾或“中华民国”就算。

对此,国民党“立委”马文君质疑,如果改称“侨民”而非“华侨”,全世界各国都称“侨民”,到底是谁的“侨民”?

另一名国民党“立委”李彦秀也表示,华侨长期居住海外,把“华侨”改称“侨民”,如果是因为“宪法”第141条使用的名词,但“宪法”第91条也使用“华侨团体”呀!改用“侨民”在华侨眼中、在她看来这是操作族群对立、政治操作,实际上是限缩,而非中性、包容,她希望“侨委会”不要因为政党轮替就改变作法。

吴新兴表示,过去两年来愈来愈多抗议,有人说他不是华侨,而是“台侨”,让“侨委会”很困扰,因为怎么做大家都不满意,所以改用“侨民”比较“包容性”、“中性”的字眼,其实只要面对传统侨社,都还是称呼他们为“华侨”,都没有改变,所以没有政治操作族群对立的用意。

其实,早在2016年,深绿的“时代力量立委”林昶佐在“立法院”质询时就曾建议“侨委会”最好“立法”定义“台侨”,声称这样才能“避免与中国侨胞模糊”。当时就有岛内媒体强烈反对这一观点,批评这种狭隘“锁台”的心态,充分显示林昶佐见识有所偏颇,若真按照他的想法去做,只会让台湾的路越走越窄,在国际社会中更加孤立。

而如今,蔡英文当局貌似“退而求其次”,将公文用语中的“华侨”改为“侨民”。但说穿了,在实质上还是刻意要把侨胞局限为“台湾出去的侨胞”,把台湾和中国大陆彻底脱勾,其用意正所谓“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