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台媒:"戒急用忍"遗害最深 台湾错失大陆崛起机遇

2018-04-03 16:07:16 信息来源: 星岛环球网发布者:isen点击量:

艾森网消息:台湾“行政院长”赖清德近来经常出现争议性发言,其中一些应是失言,形象难免受伤,但只是个人皮毛之伤,无关宏旨,有的发言却伤害的将是台湾,就必须严肃以对。例如对于中美箭在弦上的贸易战,赖清德的解读是“台湾可能从中得利”,他的盘算是“如果贸易大战无法解决,势必会让台商离开中国大陆到美国、东南亚等其他国家,甚至回到台湾来。”

台湾《中国时报》3日社论指出,这种论调似是而非,首先,每一个经济体的生存发展路径不同,以台湾而言,资源短缺、市场“浅碟化”,自有历史记载以来,无不重视贸易,300年前台湾就是连结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日本等地的贸易岛。蒋介石迁台后,更是以发展贸易来壮大台湾经济,成就非凡,即便绿营铺天盖地“去蒋”、“辱蒋”,但面对蒋介石与蒋经国对台湾的经济建设之功,台湾成为亚洲四小龙之首,绿营也无言以对。

贸易的核心是“开放”,两蒋发展经济的方略就是向世界开放,台湾的产品以全球市场为腹地,也吸引全球侨外投资来台设厂,并逐步开放市场,才成功打造“台湾钱淹脚目”的奇迹。开放多元的环境也有助于养成、吸引人才,培养出无数专业经理人、优秀企业家及有宏观远见与执行魄力的文官团队。

社论中说,这些成就后来却急转直下,陷入低薪、年轻世代看不到希望、纷纷选择离开家园求学与工作的困境,不是因为台湾和大陆经济绑得太深,相反地,是因为20多年前被李登辉“戒急用忍”的政策误导,错失参与中国大陆崛起、分享发展红利的机遇,更造成畸型经济状态。

台湾的经济问题不是出在对大陆经济依赖太过,而是整合不够。肇始于李登辉、在陈水扁任内深化的“戒急用忍”,阻止了大陆经济能量对台的反馈。台湾资本流向大陆,大陆资本却无法反馈台湾;台湾人才被吸引到大陆,而大陆的人才却无法为台湾所用,造成台湾对大陆经济的“单向依赖”。

社论认为,道理很简单,当一个水库的经济之水向外流出,你可以设水闸阻绝流出,也可以开新的水道把水引回。后者的策略显然较适用于台湾,台湾浅碟型经济,水库容量小,内需不够,只有让活水在开放的环境循环流动,经济才有生机;封阻水路,让经济成为死水,是自绝生路。中国大陆崛起是不可逆的趋势,大陆从世界工厂变成世界市场,经济“去中”成了笑话,“戒急用忍”是台湾这一甲子来经济战略遗害最深的最大失误。

回看这一段台湾经济枯荣史,台湾要扭转劣势、走出困局,只有一条路,就是要把台湾与中国大陆的经济重新连结起来,台湾应该把自己定位为“中国的钻石”,努力让自己成为中国大陆经济发展中最光彩的宝石。

社论中说,虽然蹉跎20年,但台湾还是有许多核心优势。首先,台湾战略地理位置仍是重要的发展资本;其次,台湾在历史文化和语言上和大陆有着极大的兼容性,使得台湾进入大陆市场拥有较低门坎;其三,台湾人才养成与大陆人才养成的社会环境与基本逻辑不同,台湾较着重个人化发展,重视养成的多元性,这使得台湾人才拥有一颗活泼的“金头脑”。

台湾要做的,是在“中国钻石”的策略定位上,充分发挥上述优势,找回失落20年的开放精神,整合大陆丰厚的资金、市场、技术、人才,打破台湾对大陆经济的“单边依赖”,而积极创造两岸经贸的“双边互赖”,降低无谓的政治对抗、人为壁垒,让台湾不受限制地发挥潜能。站在中国巨人肩膀上,台湾何愁不能重新找回当年的经济传奇?

社论强调,民进党当局执政后,蔡英文坚持“维持现状”,赖清德却缓步推动现状的改变,不但改称对岸“中国”、在“立法院”自称“台独工作者”,更在公共政策上实践“独”派一贯的“弱化两岸关系”及“仇中反中观”,他在迷途上愈走愈远。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