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森网消息:中评社北京3月20日电 当地时间3月16日,正当外界纷纷预测特朗普总统会以搁置的方式让《台湾旅行法》自动生效,以降低中国大陆的反应程度时,他却在期限到来的最后几个小时内亲自签署了这一法案。这一动作,继去年在特朗普政府首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称中国是对手后,又一次表明了他对中国大陆的强硬态度。
早在2016年9月,美国联邦众议员史蒂夫 夏波就提出这个法案,内容主要是促进美台间所有层级的官员互访。在众议院提案后,联邦参议院马可 卢比奥也于当月提出参议院版本。他指出,美国与台湾间长期缺乏有效沟通,透过这部法案将有助于双方关系稳定。然而,两项法案最终未能在第114届美国国会通过。
2017年1月,在台湾地区领导人蔡英文过境访问旧金山期间,联邦众议员夏波及外交委员会主席罗艾斯重新提出法案,而联邦参议元布朗、梅南德兹、卢比奥等也于5月跟进众议院重新提出参议院版法案。
2018年2月7日,美国参议院外交关系委员会无异议通过《台湾旅行法》,2月28日,参议院一致通过,国会于3月5日将法案送交白宫。按照美国立法程序规定,扣除周日,总统在白宫收到法案的的10日内,签署法案就生效。如果总统未签署,法案也将于美东时间16日自动生效,成为法律,除非动用总统的否决权,将法案退回国会。根据美国宪法,法案即使被总统否决,国会以2/3以上多数重新通过后,总统的否决就被推翻,法案即成为法律。
从法案的提出到通过,长达一年半时间。据美国媒体报道,台湾地区领导人蔡英文去年过境休士顿时,共和党联邦参议员克鲁兹和其他德州选出的众议员都收到中国大使馆来信,要求他们不要见蔡英文。结果是,克鲁兹后来不但高调见蔡英文,还明白表示,美国人自己有权决定在合适的地方见世面人。
华盛顿邮报曾报道,去年8月,提案支持《台湾旅行法》的两党参、众议员都收到中国驻美大使馆来信,警告国会若通过法案,会给美中关系带来严重后果。中国政府经常要求外国政府“不要对中国内政说三道四”,同样的,对游说美国国会,也应该避免采取强硬态度。若懂得同理心思考美国民意代表的感受,也许能争取到一些议员的支持。
根据美国宪法,美国实行三权分立制度。国会通过的法律,对行政当局有约束力。但是,在具体执行上,白宫具有很大的空间。国务院是美国外交事务的关键机构,国务卿也要根据总统的决策行事。国务院在法案送交白宫前就清楚表明立场,盛赞台湾的民主成功故事,赢得美国的尊重与支持。同时也提醒,美国行政部门和国会各自独立,指定外交政策各具重要作用,但互不控制,也不能代表对方发言。
特朗普选择亲自签署,一方面是有意借此表达尊重国会,减轻他在“通俄门”事件上的压力,另一方面,特朗普也知道美国行政部门在执行这部法律上,有很多裁量空间,并不是一签署,马上就会造成重大外交危机。
随着时间的流逝,特朗普对中国的耐心正在逐渐消失。加上朝鲜主动提出和美国谈判,美国在朝鲜问题上对中国的需要也逐渐减弱。中美两国现在的贸易纠纷,极有可能升级到贸易战。以特朗普的商人性格,如果中方经贸不让步,或是用断绝向美采购来威胁,那《台湾旅行法》就是一个好筹码。他将会看中美两边的关系发展,来决定如何执行《台湾旅行法》。
(本文作者胡浩系北京大学法律硕士、东吴大学政治学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