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德升(中评社 梁雅雯摄)
艾森网消息:中评社台北1月13日电(记者梁雅雯)政治大学国际关系研究中心研究员、两岸共同市场基金会执行长陈德升接受中评社采访表示,台商处于节节败退状态对两岸关系是不利,因为经济依存关系也是两岸政治关系的基础。
陈德升,政治大学国际关系研究中心研究员、两岸共同市场基金会执行长,研究专长为政治经济学、地方政府与治理、两岸经贸关系。
近期知名台湾品牌包括台菜连锁店鹿港小镇卖给大陆英联集团,金钱豹也2度转手,内衣大王欧迪芬被陆企接手;称霸中国女鞋的达芙妮2年来关店逾2成,而大陆KTV的始祖钱柜去年退出大陆。
根据台湾“经济部”投审会统计,台商赴陆投,2017年1到11月核准对中国大陆投资件数为453件,件数较上年同期增加112.68%;核准投(增)资金额计美金77亿8293万元,较上年同期减少7.57%。
熟悉两岸经贸市场的陈德升表示,大陆经济发展非常快速,加上互联网经济对传统产业冲击剧烈,台湾传统产业毛利率变低,而大陆民企设备和技术又超过台湾,台商竞争压力大。
谈及大陆创新技术发展,陈德升举例,华为、阿里巴巴、腾讯都有民营色彩,但背后也有政府和相关法令支持,反观台商,不仅在创新这块的表现较弱势,面对大陆转型升级能利用的资源都非常有限。
此外,陈德升指出,过去台商靠原材料整合出口获得很多利益和机会,但全球化变迁快速,出口荣景不再了,即使去了20年的台商也未必能经营内需市场。某种程度来说,台商安逸太久,且多数在地化不足,联系网络几乎都在台商圈。
面对大陆新经济时代来临,陈德升认为,台商固然是工匠技艺、专业能力,若无法面对快速市场竞争,很可能面临淘汰命运,东莞台升家具熄灯就反映这波现实。台商出现快速淘汰,跟大陆市场大环计变迁和能否抓住变迁趋势有关。
陈德升指出,投资环境每15年到20年就有一波转型,20年后的今天台商面临生产生成本快速增加,如果台商处于节节败退状态对两岸关系是不利的,因为经济依存关系也是两岸政治关系的基础。
对于东莞台商家具龙头“台升家具”最近却因环保监管趋严,订单急剧减少,亏损严重,下个月起停止生产,全体员工裁员,有何看法?
陈德升对中评社指出,大陆加强防范金融风险、精准扶贫、严格执行环保议题,各地方应该都下了非常严肃命令,要杜绝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多的环保查缉凸显了台商若想靠拉关系解决问题的可能性越来越小,台商应该意识到,环保问题是必须去遵守的,就算必须大笔添购机械设备或转型因应法规,这一步也是必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