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加快推进全面振兴步伐
2018-05-30 21:29:36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哈尔滨市出台《中共哈尔滨市委关于贯彻落实〈中共黑龙江省委关于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奋力走出黑龙江全面振兴新路子的决定〉的实施意见》两年来,全市上下完善思路目标,分解工作责任,狠抓任务落实,持续向经济建设中心聚焦发力,在大力推进转方式调结构、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全面扩大对外开放合作、努力营造全面振兴好环境、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持续用力整改干部作风八大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加快推进了哈尔滨全面振兴步伐。
大力推进转方式调结构,哈市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项目建设为重点,打好发展组合拳,加快构建现代产业新体系。重点支持“老字号”改造升级项目,补齐工业短板;深度开发“原字号”,加快打造以农产品为主要原料的特色加工产业集群;培育壮大“新字号”,扎实推进“中国制造2025”哈尔滨行动计划。两年来,累计开复工亿元以上产业项目470个,其中,新开工项目207个,建成投产130个,实际完成投资983.4亿元。2017年,哈尔滨市地区生产总值在全省占比达39.2%,固定资产投资总量位居15个副省级城市第8位。长安福特汽车、中小型燃气轮机等一批带动能力强的工业大项目投产运营;万达文旅城、传化物流港等一批高水平现代服务业大项目填补相关领域的空白;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23.3%,比上年提高5.8个百分点,服务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76%,经济结构优化、动力转换特征更加明显。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哈市以高新技术产业为突破口,引导科研单位、科研人员通过市场化实现高科技成果产业化,支持科研校所组建产业集团,落实科研人员科技成果股权激励政策,推动哈工大建立以成果转化效益考核为重点的绩效考核评价办法,助力哈工程大学建立“确权链条”为核心的科技成果作价投资机制,科技成果“三权”改革取得重大进展。两年间落地转化科技成果741项,新增科技企业2590户。大数据、机器人、石墨烯、钛合金等产业加快发展,科技创新对振兴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日益增强。
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截至2017年,哈市绿色有机食品认证面积扩大到1020万亩,各类新型农业主体发展到25232个,带动农民60余万户,人均增收近千元。农产品电商平台实现区县(市)全覆盖,五常大米以640亿元的品牌价值位列全国大米类榜首。突出发展优质高效特色农业,哈市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把结构调整放在更加重要位置,农业发展方式加快转变。
持续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哈市以混合所有制改革为突破口,确定首批60户混改企业名单,启动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的市属国企改革攻坚。实施负面清单制度,推进“放管服”改革,共精简市本级行政权力951项,比2015年精简19.9%,市本级34个部门401个行政许可事项中减少审批环节215个,29个部门194个事项精简审批要件629个,有379个事项实现网上办理。截至今年4月,哈市新登记市场主体4.71万户,占全省新登记市场主体的33.06%。
坚持走对外开放合作发展之路,哈市发挥中蒙俄经济走廊枢纽作用,重点打造中高端服务和要素集聚平台,加快完善铁路、航空口岸功能,哈欧、哈俄班列常态化运营规模均呈爆发式增长。综保区封关运营,临空经济区加快推进,哈尔滨新区规划建设和体制创新取得积极进展。积极与深圳开展全方位对口合作,截至今年3月,深哈两地共签约合作产业项目202个、总投资1620亿元。
努力打造全面振兴好环境,哈市重点解决部门利益法制化、法制工作随意化、新官不理旧账等倾向性问题。深入实施大气污染防治三年专项行动,市区10蒸吨及以下燃煤小锅炉退出供热市场。创建最具安全感省会城市,首获综治领域最高荣誉“长安杯”。
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哈市围绕实现“两不愁、三保障”精准施策,针对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出台医疗救助新政,大力推进产业扶贫,脱贫攻坚取得重要进展。坚决织密扎牢民生“保障网”。
持续用力整顿干部作风,哈市严肃查处违法建设涉及的干部不担当不作为、“黑出租车”保护伞、“疯狂大货车”保护伞等一批作风和环境方面的重点问题。2016年以来,共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1066起,处理1612人;给予党纪处分985人。共受理企业投诉180件,已办结175件,帮助企业追回政府欠款5.3亿元。公开通报破坏发展环境典型案件18起、处理275人。(记者韩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