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根植三江沃土 诗画赫哲传奇

2018-05-30 21:28:02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说唱伊玛堪、纵情萨满舞、放歌嫁令阔,民族和谐的欢乐情绪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位观众。赫哲舞剧《乌苏里传歌》5月22日和23日在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剧场精彩呈现,同时拉开了全国巡演的序幕。作为国家艺术基金2018年度传播交流推广资助项目,《乌苏里传歌》由省文化厅、省民族事务委员会、佳木斯市政府联合出品,是我国第一部赫哲舞台剧目。

多年来,佳木斯市致力于赫哲族文化的保护、挖掘和传承,希望通过这部舞剧的创排与演出,让更多人认识、了解赫哲这个古老的民族,保护并传承他们丰富的精神和物质文化遗产,让赫哲文化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从《乌苏里船歌》到《乌苏里传歌》

“乌苏里江来长又长,蓝蓝的江水起波浪,赫哲人撒开千张网,船儿满江鱼满舱……”这首创作于上个世纪60年代的赫哲民歌,高亢悠扬的旋律唱遍神州大地。

《乌苏里传歌》总导演王举认为,再次将赫哲族文化搬上舞台,从“船”到“传”,一字之差,既是对赫哲族传统文化的还原,也是希望能通过整部剧向观众展示一个民族的传奇精神,唤起人们的文化传承意识。

《乌苏里传歌》由序篇(伊玛堪)、上篇(鱼茧、祭江、追日、渔歌、婚礼),中篇(万物之灵,乌苏里画印,冬捕渔歌,太阳之子),下篇(传承、盼归、莫日根、桦之魂),尾声(传歌)五个部分构成。讲述了赫哲族青年德勒乞与胡撒,在船上心生爱慕,终成眷属。舞剧以赫哲族古老的伊玛堪传唱与具有民族风情的舞蹈表演为基调,娓娓道来赫哲族的由来、赫哲族曾经的坎坷命运和发奋图强的传奇故事。

王举与主创团队三次到同江等赫哲族聚居地区体验生活,采风中,他们发现古代赫哲人创造的一种独特的记岁方式:木制日历,12个圆木块代表12个月份,于是将这些作为赫哲族的重要文化符号搬上了舞台。此外,像祭祀、祈福、婚礼、冬捕等古老民族文化元素的融合,全景展现了赫哲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存状态,演绎了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和深挚热烈的家国情怀。

舞台上的赫哲文化“博物馆”

“千年赫哲千张网,船歌代代育子孙”。

《乌苏里传歌》是一部舞蹈化了的伊玛堪。它将伊玛堪作为剧情进展的另一条线索,剧中老、中、少三代伊玛堪传承人分别传唱伊玛堪,让观众体验原汁原味赫哲语言的优美,同时通过故事的叙述将观众自然地引入剧情中去,让更多的人走近赫哲,了解赫哲。

当年申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时,赫哲族只有5个人能够说唱伊玛堪片段。现在,一度失传的伊玛堪大唱已经可以完整地呈现了,现在的同江市八岔赫哲族伊玛堪传习所里经常歌声阵阵,慕名来学习伊玛堪的人也越来越多。

《乌苏里传歌》从语言、服饰、布景、道具等多方面融入了大量的赫哲族历史文化元素,还原了赫哲族历史生活的场景,把只有语言没有文字的赫哲族文化进行了活态性传承。“盼归”一节中,呈现了行将失传的鱼皮制作工艺,让观众近距离地感受赫哲人的心灵手巧。“冬捕”等篇章中,赫哲族的汉子展示出他们的捕鱼绝技。《乌苏里传歌》还向世人展示了赫哲族的原始信仰。赫哲族原信仰萨满教,相信万物有灵。这些丰富多彩的文化作为舞蹈诗意境营造的一部分,带给观众一种身临其境的非凡感受。

歌好听舞好看戏有味

2018年度国家艺术基金传播交流推广资助项目,对舞台艺术、美术、书法、摄影、工艺美术作品的展演、展览等传播交流推广活动都给予支持,共计187项。这些被资助的项目作品,内容优、主题好、质量佳,能够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体现中华文化精神,反映中国人审美追求。《乌苏里传歌》成功入围。

《乌苏里传歌》由佳木斯市演艺有限公司近80人参加演出,著名作曲家吴旋、舞台美术设计郭健、编导王铎等一大批知名人士加盟主创团队。刚刚获得国家160万传播交流推广资助后,团队创作与生产热情受到鼓励,该剧经过不断打磨提高,开启了北京、山西、吉林、黑龙江多地23场巡演。

难能可贵的是,《乌苏里传歌》重拾深度创作之路,注重提炼民族精神,通过具有内在逻辑的故事情节和具有典型意义的人物形象来表达深刻思想和深沉情感,整个作品充满激情,音乐与舞蹈动作也表现出正义的力量和坚韧不拔的气质,体现了文化担当与精神担当,获得了专家与观众的一致好评。(记者晁元元)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