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浪漫森林城天然大氧吧 生态伊春绿色招牌愈加闪亮

2018-05-23 22:08:31 信息来源:黑龙江日报 发布者:isen点击量:

黑龙江日报5月23日讯 总书记的嘱托记心上

过去林场为国家建设提供木材是为国家作贡献,现在林区全面停伐,保护和建设生态环境同样是为国家作贡献。保护生态环境的意义是战略性的。

漫山遍野的绿色,沁人心脾的空气。生态功能区绿色满园,生态主导产业绿色四溢。林都伊春,正在向世人展示她独特的风采,独有的魅力。

每年一度的伊春马拉松比赛成为汇聚人气的品牌。

生态功能区让环境更美好

【按照总书记“生态就是资源、生态就是生产力”重要指示精神,伊春坚持把生态建设作为第一责任,维护小兴安岭生物多样性和自然生态系统的完整性,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实现了新提升。】

对于上甘岭林业局溪水森林经营所副所长秦瑞亮来说,“防火巡护员”是他的终身职业。溪水经营所所辖19个管护区,他和管护区里的巡护员一样,为了这片山林,辛勤工作着。

防火、防盗、防垦防灾、防病虫害、防掠青,坚决守住生态红线。在巡护员的眼里,责任重于泰山。与此同时,严厉查处打击乱砍滥伐、乱垦滥占林地、湿地,乱捕乱猎野生动物等违法犯罪活动,保证了资源林政案件“零发生”。

在伊春市森林防火指挥部,记者看到同样的情景。伊春市副市长白波坐镇防火一线,一刻也不敢松懈。每年的3月15日至6月15日春防期间,都有人24小时值班,秋防也一样。

栽树近百万棵,张英善为国家创造收益2000多万元。

伊春相继制定和完善了森林生态监测预警机制、自然资源资产用途管制等制度。由于生态保护力度的持续加大,严厉打击各类涉林违法行为,两年来伊春依法恢复林地329公顷。持续推进森林防火“四网四化”建设,连续14年未发生重大森林火灾。

按照总书记“生态就是资源、生态就是生产力”重要指示精神,伊春两年来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翠北湿地新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全市已建立各类自然保护区21个,覆盖率居全省前列。加大了红松林和“三大硬阔”营造比例,实现了森林质量、蓄积的双提升,全市森林蓄积量由2015年的3.02亿立方米提高到3.21亿立方米,年净增长1000万立方米。

两年来,伊春环境污染综合治理成果显著。深入开展“净水”“卫蓝”“保土”行动,建立了市、县、乡、村四级河长体系,对境内387条河流实施管理保护,城市集中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保持在100%。坚决打好“蓝天保卫战”,严控企业污染物排放,强化大气污染防治;严格项目准入,不上污染型项目,伊春的环境空气综合质量连续多年全省排名第一。2016年通过省级生态市验收,进入“中国氧吧城市”50强,“浪漫森林城、天然大氧吧”成为伊春的靓丽名片。

林区绿色产品越来越丰富,市场前景广阔。

绿色生态产业体系让林区永续

【深入践行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理念,伊春充分依托林区整体化生态优势,着力构建以森林食品和农副产品精深加工、森林生态旅游、林都北药开发、木业加工、绿色矿山“五项产业”为主导,以森林碳汇、冰雪经济、森林康养等为支点的绿色生态产业体系。】

数字最具有说服力。截至2017年末,伊春市“五项主导产业”占GDP比重已达45.8%,同比增长17.2%。

走进“友好万亩蓝莓”基地,棚室蓝莓已经开花结果。这里已经成为全省最大的蓝莓种植基地和集散地。在黑龙江伊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蓝莓大棚里,负责人安晓莉说,现在是最忙的时候,除了蓝莓,还开始种植从美国引进的软枣猕猴桃。旺季用工要1500人左右,带动了当地林场职工就业。

好山好水好风景吸引俄罗斯新人专程来此举办婚礼。

近两年,伊春新建木耳棚室1305栋,全市木耳棚室达到1995栋。在伊春市伊林养殖有限公司的智能温室内,现代化的木耳立体栽培模式让记者大开眼界。公司总经理刘丛仁自己开发的这套模式设备,让他倍感自豪。他说,大棚只能提供温度,智能温室才能生产出高品质的木耳。木耳在这里半个小时做一次循环,白天能够达到20多个循环,光照均匀,品质极佳,去年他的木耳1公斤卖到300元,供不应求。

目前伊春建立各类种养基地已达261个,他们拓展国土资源森林开发空间,向绿色要效益,向规模要效益、向特色要效益。鼓励加工企业、经营大户建基地,实行标准化生产,推动林下种养基地做大做强。

总书记的殷殷嘱托牢记在心,成为林区人民的行动纲领。两年来,他们潜心研究,务实行动,将生态这一金字招牌擦得雪亮,将绿色做得更精更深更透——

绿色产业多元发展。突出“粮头食尾”“农头工尾”,加快研发新产品,提高资源利用率,构建从林间地头到餐桌的全产业链。突出龙头企业引领作用,围绕“红蓝黑白+林药+林畜+林菜”7条优势产业链,提升优势资源精深加工比重,全市龙头企业由2016年的38户增加到60户,农产品和森林食品就地加工转化率达到45%。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着力拓展产品品种,全市加工类产品已发展到300余种。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围绕打造“避暑度假胜地”“会议会展之都”“康体养生名城”,“去景区化”、市场化、全域化发展森林生态旅游业,带动第三产业不断拓展、不断做活,森林生态旅游业呈现井喷式发展。强化旅游产品精准供给,重点推进了伊春蓝莓小镇、乌马河木艺小镇等10个特色小镇,九峰山养心谷等10个特色山庄建设,成为森林生态旅游的新亮点。集中打造了温泉滑雪、水上娱乐、狩猎运动、民俗风情等特色旅游产品,满足了游客多元化旅游需求。

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策划推出了时尚运动、娱雪亲子、悦飨兴安美食、民俗民宿4大系列主题产品和“年猪会”、“森林泼雪节”等14项冬季旅游活动,举办了森林冰雪欢乐季等系列品牌活动,“中国伊春林都雪城”品牌不断叫响,伊春进入中国十大冰雪旅游目的地城市……

昔日山间回响的伐木声,变成了今朝游客的欢声笑语。2016年伊春全市游客突破千万人次。

2017年,接待游客1258万人次,旅游收入11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5.4%和29.6%,伊春也被中国旅游品牌联盟授予“向全球游客推荐的生态旅游目的地”。今年一季度,接待游客287万人次,旅游收入22.6亿元,同比增长20.1%和21.5%。

一场春雨过后,小兴安岭绽放出最美的绿色,层峦叠嶂的山林如诗如画。两年前总书记的嘱托已经化作林区人民前进的方向和不竭的动力。美好生活是奋斗出来的。脚踏实地的伊春人正在用奋斗书写老林区的辉煌明天。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