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黑龙江方正县研发智慧平台:一户一个二维码 各项服务精准化

2018-05-21 22:16:50 信息来源:人民日报发布者:isen点击量:

  针对扶贫工作中填表繁琐、工作留痕不规范等问题,黑龙江省方正县自主研发扶贫服务平台。“减负”后,填表像发朋友圈一样简单,干部将更多精力腾出来,寻思怎么帮怎么扶。借助扶贫“云”,每户贫困户生成一个二维码,基础信息、工作记录、帮扶成果全收录;扶贫公众号上线帮扶日志填写、心声诉求反映等功能,实现贫困户的精准化服务;扶贫热线24小时开通,群众需求分类派送,实现闭环服务。

  表格填报,工作量大、程序繁琐,牵扯了帮扶干部大量精力;扶贫政策,政出多门、时有调整,贫困群众和基层干部难以全面掌握;群众诉求,各式各样、牵扯面广,不能时时事事精准对接;监督考核,人盯人效率低成本高……

  针对扶贫领域存在问题,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方正县自主研发出“智慧方正精准扶贫服务平台”,利用互联网+、大数据技术,让脱贫攻坚更精准、更高效。

  填表繁琐

  烦恼倒逼新办法

  方正县位于黑龙江省中南部,松花江中游南岸,下辖8个乡镇,人口26万,贫困群众有3556户。

  “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容不得哪一个环节出问题。扶贫领域有哪些不担当、不作为的行为?脱贫户是不是‘被脱贫’‘假脱贫’?都容不得半点含糊。”县委书记董文琴说。

  2017年9月、11月,方正县委巡察办组织4个巡察组,对全县8个乡镇精准扶贫工作,进行了两轮机动式巡察。

  “通过巡察,我们发现了四大方面153个具体问题。”县委巡察办主任徐凤芝说,通过对问题的“望闻问切”,县里梳理出一线扶贫干部工作繁重、工作留痕不及时不规范、扶贫政策普及存在死角等深层次问题,“这些问题,其实也是基层扶贫工作的几大‘痛点’。”

  对此,县政协的帮扶干部孟莉深有感触。

  “县里规定,帮扶干部每个月要进村入户4次以上。单位日常工作不能耽搁,我们大多时候只能周末进村。工作要留痕,每次来都填报两份纸质档案。先要去村委取档案,再找地方填写,还要拍照附后留档,填好再找贫困户签字证明。拍的照片,只能带回县城冲洗或打印。既费事,又影响群众生产生活。”

  “喏,你看,才大半年,就两大柜子了!”县市场监督管理局驻德善乡德善村工作队队长黄力新,指着工作队驻点办公室满满当当的帮扶材料感叹道。

  有的帮扶干部自嘲:大伙都成了“表哥表姐”,扶贫成了“填表”。

  “纸质档案留痕,也给了极个别干部弄虚作假的空间。”县委常委、纪委书记、监察委主任刘广军说。

  “巡察是一次‘政治体检’,既要查病,更要治病。对深层次、机制性的问题,我们希望通过信息化、大数据等手段加以破解。”身兼县巡察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的董文琴介绍,经过充分调研、科学论证,方正县于2018年1月推出了自主研发的“智慧方正精准扶贫服务平台”。

  一户一码

  表格成了活档案

  有了大数据平台,孟莉再也不“怕”填表了。她的手机号,已录入系统。登录后,系统自动弹出她自己与帮扶对象的相关信息。进村入户干了啥,群众有啥诉求,只需在“帮扶日志”栏目中,用手机录入、保存即可。同时,可附上相关照片,做到“有图有真相”。“以前费半天劲折腾的表格,现在几分钟就搞定。甭提多方便啦!”

  该平台可概括为“四个一”:即一个二维码,一个公众号,一个998服务台,一个“驾驶舱”。

  一个二维码——根据贫困户的关键信息生成的一户一码,包含贫困户所有必备信息、帮扶责任人信息、帮扶人帮扶日志三部分,而且帮扶日志中有文字、有照片、有截图,相当于一份电子档案。

  “二维码分别贴到县乡两级相关领导办公室、驻村工作队驻地及贫困户家中。通过扫码,可以快速查看贫困户基础信息,以及帮扶干部工作记录、帮扶措施和扶贫成果等。一个二维码,就是一份详实生动的活档案。”董文琴介绍说。

  在德善乡德善村贫困户单玉忠大爷家,记者手机一扫他家的二维码,立刻跳出他的各种基础信息,以及帮扶干部的工作内容和帮扶成果。

  一个公众号——开通“方正精准扶贫公众号”。记者登录看到,公众号主要有两项功能。

  一是扶贫门户,设定有通知公告、扶贫政策、扶贫动态、民生诉求四大板块。二是管理系统,帮扶干部、村干部、贫困群众通过绑定手机号登录系统,实现填写帮扶日志、反映心声诉求等功能。“这个公众号,实际上是一个工作部署的指挥台、扶贫政策的宣传台、帮扶成效的展示台、群众咨询的互动台,实现了对全县3556户贫困群众的精准化服务和对1326名帮扶干部的扁平化管理。”董文琴介绍道。

  一个998服务台——设立总服务台,专人24小时接听电话。贫困户或帮扶人拨打“57110998”扶贫热线,系统自动弹出来电者相关信息,工作人员根据反映的诉求,定向推送给帮扶人或者相关职能部门。

  “比如说,病了,就推送给签约医生和帮扶人;反映房屋情况,就推送给住建局责任人和帮扶人,让相关部门安排专人全程跟踪解决。问题解决后,再向总服务台反馈销号。”董文琴说。

  一个“驾驶舱”——大数据运行、管理、研判中心。董文琴介绍,“驾驶舱”是指通过相关技术对全县所有扶贫数据、信息进行研究,分析扶贫工作的成效及问题,为扶贫工作决策和指挥提供依据。“通过‘驾驶舱’,实现了工作指挥智能科学、工作情况全面掌握、工作成果全程查验。”

  电子留痕

  监督不再“人盯人”

  瞅着绿油油、水灵灵的芽菜,郑淑香大娘满脸欢喜。“好种不费事,每天喷喷水就行。一月收两茬,能赚好几百哩!”

  种芽菜,是对口帮扶郑大娘的孟莉推荐的。“以前填表太耗工夫,现在写帮扶日志像发微信朋友圈一样简单。”孟莉说,“减负”后,有更多精力寻思怎么帮怎么扶了。

  考虑到郑大娘老两口家没有壮劳力,孟莉就为他们联系来了五组芽菜种植盆架。对接了县里大超市,销路不用愁。

  “你好,这里是998,请问你有什么困难要反映?”

  “我想帮女儿找个工作。”

  “好的,请说说具体的要求。”

  ……

  在998服务台,平台自动识别来电贫困户叫徐延良,工作人员一边交流,一边调出档案,并将其诉求录入上传。

  约半小时后,系统弹出县扶贫办反馈信息:“已与人社局沟通,待有新进展后继续反馈”。

  当天下午,县市场监督局反馈信息:“已帮助联系方正县丽凤美容生活会馆”。

  “我们概括为‘一站接听,分类派送,全程留痕,闭环服务’模式,快速、精准、有效地解决贫困户的困难。”董文琴说。

  5月20日,记者看到“驾驶舱”数据显示:平台运行以来,共收到144条群众诉求,已处理完成141条,对已处理的诉求,群众满意度达100%;上传帮扶日志22470条,工作队驻村日志3734条。

  运行3个多月,这朵智慧扶贫“云”的多重效应,已开始显现。

  “有了平台,扶贫政策无需大会小会上传下达,普及率、知晓率、准确率大大提升,不再出现‘好政策锁在抽屉’的现象。群众的诉求,得以精准对接、快速解决,获得感大大增加。”德善乡党委书记徐秀峰深有体会。

  “扶贫日志发布的时间、地点是系统自动生成,谁也糊弄不了。”刘广军说,通过层级授权、分级监管,可以随时随地查看每名干部的帮扶情况,不用再“人盯人”,监督更加有力有效,促进了干部作风转变。

  “省时、省钱、省力、省心,做到了贴心帮扶不扰民,工作留痕不繁琐。干部们的工作重心和精力,回归到帮助贫困户增收、节支、解难题上,真正激发了贫困户的内生动力。”董文琴介绍,目前,方正县金融扶贫户获贷比超八成,贫困户积极参与到富硒水稻种植、芽菜种植、食用菌种植以及巧手脱贫项目中。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