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开春精神疾患明显增多 门诊数量比平时多出10%

2018-03-27 15:10:09 信息来源:大庆网 发布者:isen点击量:

艾森网3月27日讯 “每年春季,精神疾病的发病率、住院率、门诊率都要达到一年中高峰,比较容易发病的是精神分裂症、抑郁症和躁狂症。”3月23日,记者从市心理卫生中心了解到,进入春季以来,抑郁症、躁狂症的患病人数明显增加,门诊量人数要比平时多出10%。

发病见到女性上去就亲

“我家楼上住着一个精神病人,母亲去世,父亲又娶了一个老伴搬了出去,现在那个男的自己独住,有时候我们就担心他忘关燃气啥的。”家住乘风庄的张女士对记者说。

张女士说,那个男的也就30多岁,不犯病和正常人一样,可犯了病,也挺吓人的,不管年长年少的,看人家穿得挺新鲜,就从后面抱住人家,上去就亲。

每次犯病,他父亲就把他送到三医院进行治疗,可治疗回家待不了几天,还犯病。

“前段时间,那男的忘关水龙头了,把我家淹够呛,可没办法,你找他也没用,只能自己干吃哑巴亏。”张女士说。有时候看他一个人挺可怜的,邻居们也会主动帮助他,给他送点吃的,可他不要,怕邻居给他下毒。

有时候在外面玩到大半夜,回家后打不开单元门,就挨家按门铃,直到有人给开门为止。

“都说春季是精神病高发期,希望有此类病患的家属,能及时领着患者去就医。”小区的居民们呼吁。

患者就诊率明显上升

据了解,每年的春季,都是精神疾病的高发季。记者从心理卫生中心了解到,目前,成人门诊量每天在140人左右,老年人就诊率与同期相比也明显上升。

那么,抑郁症和躁狂症的症状是怎样的?

市心理卫生中心老年科主任杨海波告诉记者,现在患有抑郁和躁狂症的人群越来越多,占有很大的比例。通常抑郁症的表现,可从轻度心境不佳到忧伤、悲观、绝望。病人感到心情沉重,生活没意思,高兴不起来,郁郁寡欢,度日如年,痛苦难熬。

而躁狂症以情感高涨或易激惹为主要临床表现,伴随精力旺盛、言语增多、活动增多,严重时伴有幻觉、妄想、紧张等精神病性症状。躁狂发作时间需持续一周以上,一般呈发作性病程,每次发作后进入精神状态正常的间歇缓解期,大多数病人有反复发作倾向。

“春季是大多数心理疾病的高发季节,抑郁症是表现最突出的精神疾病之一。出现这一情况,主要由三大原因造成——春季的季节特点、工作压力和个体的心理素质。”杨主任说。其中,40—50岁之间的妇女,因为生活负担越来越重,容易引发这样的心理疾病。

春季气候多变是诱因

针对春季发病率高的诱因,杨主任表示,春天气候多变,容易干扰人们固有的生理功能,以致出现内分泌失调症状。如自身适应能力差,导致体内外失去平衡,加剧心理机能混乱,使精神行为发生异常改变,促使精神病发病或复发。即便对于大部分精神健康的人,气候多变也会使人们情绪波动较快,容易烦躁不安。

此外,心理负担过重,到了一定程度会出现狂躁症状;病人睡眠质量不高,也容易引发一些心理疾病;以往有精神病史的患者,没有谨遵医嘱维持治疗,擅自减量、停药或换药;家人对精神疾病的认识不足,在病人犯病的初期没有及时就诊;不太健全的个人性格、社会的偏见、问题家庭等都是促使心理疾病产生的主要因素。

针对精神疾病春季多发的现象,杨主任说,预防是最关键的。正常人群发现自己情绪低落时,要注意通过听音乐、参加体育锻炼等培养自身爱好,以转移不良情绪;对于孤独、话少、冷淡、有猜疑心理、不合群的人群,一旦出现异常行为,家属应陪伴其到医院检查。

对经过治疗仍遗留有精神疾病症状的人群,和正在接受治疗的患者,要听从医嘱,按时、按量服药,适当参加一些文体活动;对已治愈的精神疾病患者,家属要注意观察,一旦其出现幻觉妄想、抑郁、生活规律改变等症状,应及时到医院诊查,帮助其顺利度过精神疾病的多发季节。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