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记者体验“凌晨四点” 的冰城医院:这里的黎明不平静

2018-03-18 19:06:25 信息来源:发布者:isen点击量:

生活报3月18日讯 近日,在朋友圈中盛传“医院的凌晨四点”的危险故事。有医生给出答案:那是一天中最危险的时刻。因为在这个时间段人最疲惫,人体的各器官最松懈,人体血流速度最慢、心率最低。同时,在这一时刻每个人身边的人最少。

  医生说,这一时间来看病的人大多是急重症,因为如果病情不是那么重,患者就会选择在两小时以后天亮再来就医。因此每到这一时间,虽然疲惫,但是每位医生都绷紧了弦,等待着随时可能出现的急救。

  14日凌晨四点,记者来到哈尔滨市第二医院,体验医院里的“凌晨四点”。

  急诊室

  与时间赛跑抢救脑梗患者

  14日3时40分,记者来到哈二院一楼的急诊科,值班的内科副主任纪辉正在为患者做处置。纪主任表示,这是一位高血压的患者,因为没有按时服用降压药而突然感到头晕并摔倒,家属怕他有危险,所以把他送到医院来。患者被收治入院,通过降压处置,目前已没有生命危险。纪辉表示,随着天气转暖,近些日子感冒发烧、肺炎的患者减少了,但是天气转暖后,空腹出去晨练的老人诱发脑卒中的增多了,这是个值得注意的问题。

  急诊内科主任李莉表示,上一次值班抢回了一个脑梗患者,患者在大约凌晨三点半多被送到医院。家属说,这个患者在起夜的时候发现肢体已经不灵便了,他开始以为是睡觉压麻了并没在意,可是刚一走动就摔倒在地上,家属急忙将他送到了离家最近的医院。脑梗溶栓的时间窗只有四五个小时,当时家属说不清患者的发病时间,医务人员只能凭经验来判断发病的时间和目前的进展来处置,接诊后,全科的医生和护士一直和时间在赛跑。

  李主任表示:“凌晨的患者,来抢救的都是急诊,我们必须争分夺秒。”

  重症室

  只隔一扇门的心意相通

  4时10分,记者在哈二院七楼的重症监护室外看到,患者家属把椅子合在一起,都已经进入了熟睡。偶尔有人从他们身边走过,也不会打断他们的睡眠。医护人员告诉记者说,他们每天都是这样,每日22时后,就把椅子对在一起睡,守着重症监护室里面的亲人,虽然帮不上什么忙,但是一定要等在门口才放心。别看身边走人不会惊动他们,但是当医护人员打开重症监护室的门时,发出了“咔”的一声响动,这特殊的响动惊醒了一位家属,他一骨碌坐起来神色紧张地问:“医生,是不是……不是找我吗?那还好。”说着又躺回去睡着了。

  值班医生金朝鑫说,这扇门开启的声音比较特别,所以医护人员如有进出都是尽量轻声,而当那扇门每开一次,哪怕是最轻微的声音,有时候还是会有家属一惊而起。白天的时候还好,到了半夜和凌晨,进出的人很少了,所以大家对这个声音都很敏感。相隔一扇门,诊室内紧张而又忙碌,重症监护室内有三名患者在接受治疗。金医生和两名护士在重症监护室,眼睛一直盯着患者床边的生命体征监护仪,监测着患者的血糖、血压,随时对患者进行着医疗处置。

  妇产科

  天亮前迎来小生命

  4时28分,记者来到哈二院十楼的妇产科,分娩室外的红灯格外显眼,楼道里虽然站着几个人,但是没有人说话,都在焦急地来回走动着,不时抬起头,看着分娩室,因为里面有一个小生命要诞生了。

  4时52分,天还没有亮。随着分娩室里传来一声婴儿的哭声,门外的几个家属都松了一口气:“生了,生了。”医生李慧说,产妇刚刚产下了一名女婴,母女平安。哈二院妇产科主任张晓霞说,这名产妇原本打算天亮的时候到医院来,可是到了半夜的时候羊水已经破了,疼痛感也在有规律地增加,所以她被家人送到医院来。到医院的时候孩子的头已经快出来了,医护人员一直在忙碌着。

  助产士孙丁睿是怀孕四个月的准妈妈,可是在抢救病人时,她完全顾不得自己,孩子出生前一直在分娩室里忙碌着。

  凌晨四点

  一天中最危险又最松懈的时刻

  “为什么是四点?而不是午夜?”对于这个问题,医生们给出了答案。哈二院急诊科主任李莉说:“凌晨四点是人深度睡眠的时间,这个时间人体血流速度最慢,血管内血液粘稠度也最高,因此这个时间最容易发生脑梗。患者发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发病后不能被及时发现送医。凌晨四点,这个时间大家都在睡觉,家属很难发现患者已经脑梗发作了,一些患者本身也不自知,一旦出现肢体麻木等症状,还以为是睡觉压麻了肢体。而脑梗溶栓的时间窗只有四五个小时,所以很多患者送来的时候都是重症,因而每次到了后半夜,急诊医生都是整装待发。”

  哈二院重症监护室主任遇红说,患者家属都怕在这个时间被医生叫是有道理的,这是一天中人的心率最低的时候,以往好多患者都是在凌晨出现心率过低,所以每到后半夜的时候重症监护室的医生和护士必须打起十二分精神,因为这个时间段是最容易出现问题的时候。

  后记

  5时45分,天已微亮。

  记者回到一楼的时候,急诊室已经安静了下来,诊室的病床排得整整齐齐,纪辉主任和外科医生英明在整理着病例,准备着新一天的交班。“现在终于安静了,如果现在还不到医院,患者就会选择天亮以后再来就诊了。”纪辉说。

  记者来到七楼的重症监护室门口,患者家属起床了。一个家属正在和金医生沟通着,因为她的家人今天早晨不能吃饭,只能靠点滴营养药来维持,她在问金医生,中午的时候她需要准备些什么样的饭更好,是好消化的粥,还是有营养的鸡汤。

  在十楼的妇产科,分娩室的红灯灭了,刚刚参加了一名患者的缝合手术,张晓霞主任虽然一脸的疲倦,可是用她的话来说:“我已经习惯了,一切都还好。”

  医生陈慧抱着一个用绿色小花被包着的婴儿,轻轻地摇晃着:“看,多漂亮的孩子啊……”看到了患者平安,虽然难掩疲惫,医生总会露出幸福的微笑。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