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如何造就"大国工匠"?技工代表很有"发言权"

2018-03-18 18:41:49 信息来源:发布者:isen点击量:

新华社北京3月16日电 高技能人才短缺、年龄出现断层、学校培养与企业需求不匹配……全国两会期间,部分来自一线的技术工人代表认为,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离不开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议从多方面提升和保证技能人才的荣誉感和认同感。

  技工薪酬偏低高级技师转当操作工

  全国人大代表、江西省井冈山经济技术开发区红板(江西)有限公司产前工程部工人郭达文2006年参加工作,当时和他同进企业的校友有20多人。两年后,却只剩下他一人。“大部分年轻人觉得工资待遇低,劳动强度大,所以都跳槽了。”郭达文说。

  待遇低,对同样来自基层一线的焊工丁照民代表来说,体会更深刻。丁照民是全国技术能手,曾带出的一个徒弟在吉林技能大赛中获得第三名,并经过职业技能鉴定成为一名高级技师。

  “3年前,我这位徒弟不当焊工了,去当了一名生产线上的操作工。”学了近20年的技术就这样荒废了,丁照民觉得很可惜。

  丁照民说,由于没有技术补贴,基本工资又低,在一些单位,技术工人挣的甚至还不如普通的计件工人。

  全国人大代表、大庆油田第四采油厂第一油矿北三采油队采油地质工孙雨飞说,据不完全统计,我国高技能人才人数所占比例,大概占整个就业人员的6%,高技能人才面临着巨大缺口。

  郭达文、孙雨飞、丁照民等代表表示,要切实提高高技能人才的地位和待遇。他们建议,对业绩突出的高技能人才和技术领军人物给予更高待遇,让高技能人才拥有更多社会认同感和职业荣誉感。

  年龄出现断层 绝技传承找不到好徒弟

  “目前,高技能人才年龄偏大,基本分布在40岁以上,断层现象严重,年轻人上升渠道窄。”孙雨飞代表说。

  全国人大代表、中车齐齐哈尔车辆有限公司货车分厂电焊工张敬华从事电焊工作20多年,目前已成为公司的首席焊工。时间长了,张敬华越来越感受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离不开高素质的技能人才队伍。

  “现在我们国家高技能人才紧缺,尤其是高技能人才老龄化趋势严重,呈现断层现象,其中以制造业最为突出。”张敬华调研发现,在东北老工业基地甚至存在老一辈高技能人才想把绝技诀窍传承下去,却找不到好徒弟的现象,一个初级工成长为高级技师最快需要12年时间。

  张敬华代表建议,取消技术工人职称晋级评定的年限制度。掌握了相应技术能力的工人不再受年限所制,就可以参加晋级考试,同时严格加强技术工人晋级考试考评管理。孙雨飞代表建议,突破年龄、资历、比例等界限,对有特殊贡献、在专业领域有突出建树的高技能年轻人才,开辟绿色通道。

  培养与需求脱节 校企合作需深化

  全国人大代表、江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模具厂模具车间党支部书记袁政海说,目前部分职业院校在教育定位上目标不准确,在教育理念上也是以理论为主、动手为辅。

  一些职业技术学校技能人才培养体制重学历、轻技能,企业重管理、轻技能。张敬华代表说,一些企业对职工教育投资和技能培训力度不够,只考虑眼前利益,不能够从企业长远发展的角度出发去培养和选拔人才,致使技术人才后备力量断层。

  此外,企业技术更新快,但一些职校教育却跟不上节奏,落后的教材、久未更新的硬件都制约了学生学习和发展,不能适应现代企业的发展要求。

  张敬华代表建议,提高技能等级资格证的“含金量”。年轻人在职业技术学校毕业时,不能再由技校统一发放同等级证书,应由专门机构制定严格的考试考级制度,什么技能拿什么级别的证书进企业,确保实际技能水平与证书级别相符。

  代表们还建议,大力宣传和弘扬工匠精神,结合职业教育,建立工匠课堂,传授技艺,传播工匠文化,开启“工匠+职教”模式。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