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1+8”人才政策体系 伊春栽下梧桐树吸引人才来
2018-03-12 12:57:29 信息来源:黑龙江日报发布者:isen点击量:
艾森网3月12日讯 春寒抵不住涌动的人才热潮。去年末,伊春市委审议通过了9个人才政策文件,人才政策让小兴安岭如沐春风,暖流四溢。特别是党的十九大召开后,伊春市深入贯彻落实“实行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要求,大手笔构建“1+8”人才政策体系,对引才、聚才、育才、用才进行全新设计,用真金白银打造的政策红利一波波袭来,开启了全市人才工作迈向新时代的征程。
重金吸引高层次人才重奖创新创业人才
以往高层次人才引不进来,不仅有伊春市地处边远、气候寒冷等环境因素,更有机制不活、待遇不优等政策问题。2017年,伊春市着眼于补齐短板,从打造既吸引外来人才又激励本地人才的政策入手,重金吸引高层次人才,重奖创新创业人才。
新出台的《伊春市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实施意见》对引进的高层次人才有明确规定:对全职引进的“两院院士”、“长江学者”、国家“千人计划”“万人计划”入选者、“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除享受省级人才奖励政策外,推行协议工资、项目工资和年薪制,给予20万元补贴;上述人才来伊春工作,引进单位可特设岗位,不受编制结构、岗位数额和结构比例限制。对全市经济发展有重大影响的项目,给予项目主持人100万元的扶持资金。同时,之前出台的《关于集聚鼓励人才创新创业的实施意见》对引进的高层人才也明确了奖励标准。为企业发展和地方财税增收作出突出贡献的高层次人才,由本级财政按“一事一议”给予奖励。获得国家级科学技术奖三等奖以上的主要完成人、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享受国务院或省政府特殊津贴的中青年专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且取得专利的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才,来伊春市工作最高可获得15万元的安家费;根据引进人才类型的不同,最高的每月享受1000元补助。
想方设法用好用活本地人才,重奖各类本地人才。对总部设在本地并开展主营业务的企业,在境内外各板块首发上市或“新三板”挂牌的给予200万元奖励;对新获得“中华技能大奖”、“全国技术能手”的高技能人才,最高给予20万元奖励;实施“林都科技英才”特殊支持计划,给予每名入选者20万元资助;对科技型企业、产业园区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给予设站单位最高50万元的经费支持。定期开展各类人才选拔评比,激发各类人才为绿色化转型发展贡献才智。
“安置+选聘”双管齐下向大学生抛出“橄榄枝”
过去,伊春市引进大学毕业生的途径通常有两条:公务员招录和事业单位选聘,受限于政策规定,可拿出招录的岗位相对较少,且报考人员集中扎堆,导致竞争压力大,求多供少的矛盾局面得不到有效缓解,一些基层单位更是出现了年轻干部断层断档问题。
此次,伊春市出台的《伊春籍大学毕业生归乡安置工作实施方案》和《伊春市选聘社区、林场、企事业单位大学毕业生工作实施方案》,将重点吸引30周岁以下的域内外大学毕业生到伊春发展,对于全日制研究生及以上学历、“211”等重点院校毕业生将采取特事特办研究解决;对伊春籍大学毕业生另有特殊政策,其配偶(恋人)共享特殊政策。
通过市、县两级联动,“安置+选聘”双管齐下,未来3年内伊春市将建立一支3000名由安置的伊春籍大学毕业生和选聘的域内外大学毕业生组成的年轻干部队伍。值得一提的是,2017年五营、金山屯等区已率先选聘招录了150余名大学毕业生,并对报考的18名全日制研究生开辟了“绿色通道”,直接进入面试环节,且全部录用上岗,让积极备考的研究生们倍感意外,社会上赞誉不绝,反响强烈。
伊春市还利用“创业种子资金”为有创业意愿的大学毕业生提供资金支持;发挥创业园孵化作用,入园创业前两年免费,第3年50%缴费且提供资金和政策支持;为开设“网店”创业和吸纳大学毕业生创业的小微企业提供贷款支持及社保补贴。
2018年,伊春市瞄准有志来伊春发展的大学毕业生,给岗位帮其实现就业梦想,给政策促其自主创业创新,给平台助其施展抱负才华,给待遇让其安心伊春发展,一个开放包容、富于创新、英才汇聚的人才兴安岭正蓄势待起。
创新引才机制保障人才工作开花结果
如何最大限度地激发人才的创造力,为绿色化转型发展提供强劲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伊春市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新制定出台的《伊春市林都精英、林下经济领军人才和创新创业人才选拔管理办法》,重点选拔在全市各行业、各领域,包括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中作出重大贡献或取得突出成绩的优秀人才。
根据规定,“林都精英”是在全市、全省、全国有一定影响力,为伊春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有特殊贡献的人才,每两年评选一次,每人奖励20万元;“林下经济领军人才”是在全市各行业中的从业第一人、规模第一人、效益第一人、引领示范作用第一人,每年评选一次,每人奖励10万元。“创新创业人才”是创新企业经营管理方式、在技能操作中有高超技艺、在离岗创业中取得突出效益的各类人才,每年评选一次,每人奖励2万元。
以后,类似这样的人才选拔评比在伊春市将成为常态。在首届林都精英等各类人才评选活动中,共评选出“林都精英”10名、“林下经济领军人才”20名、“创新创业人才”30名。此外,伊春市还积极拓宽人才选拔评比领域,评选了“天南地北伊春人伊春英才”、“网络人才”、“市优秀专门人才”、“科学技术进步奖”等9个类别奖项。目前,该市正筹备召开“人才科技创新驱动转型发展大会”,届时将对各类人才予以隆重表彰奖励,大力营造全市尊重人才、尊重科技、尊重创新、尊重创业的良好氛围。
引才聚智如果没有联系的纽带和连接的桥梁,就无法达到预期效果。为此,伊春市积极借鉴域外经验做法,创新柔性引才机制,采取“区域统建、政企联建、合作共建”模式,创新建立“人才驿站”,为柔性引才织纽带、架桥梁,构建灵活的柔性引才载体。
为统一布局,伊春市制定下发了《统筹共建人才驿站工作方案》,大力推进“1+6+N”人才驿站建设,即建设市级人才驿站总站1个,下设研发基地、园区企业、生活居住等6大服务区,各地各单位建立多个独具特色的人才驿站分站。明晰了人才驿站“柔性引才的平台”、“信息发布的窗口”、“交流对接的纽带”、“休闲疗养的基地”四大功能,靶向引进区域外科技专家、企业家、艺术家等各类人才为伊春市产业发展、技术攻关、人才培养等提供智力服务。
目前,初步确定的五营区森林食品、友好区浆果等10个人才驿站分站的建站工作正扎实有序推进。驿站将涉足伊春市主要特色物产,覆盖东南西北,到2020年,将形成资源整合、互联互通、精准对接、运转高效的柔性引才网络。
设立千万人才发展基金政策有了,方向明了,如何保证人才工作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该市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即由财政每年定期足额划拨资金,设立人才发展基金,制定了《伊春市人才创新创业发展基金管理使用办法》,确保基金专项管理、专款专用、用出成效。
为了使基金额度与推进绿色化转型发展相适应,伊春市大幅度提高了基金构成,将市级投入标准由原来的每年100万元提高到1000万元,县级由每年20万元提高到50万元,并随财政状况好转逐年增加。
基金额度的大幅提升,为伊春市人才工作提供了坚实的资金保障。今后,优秀人才的津贴、奖励、研修、考察、技术服务;符合条件的人才驿站项目建设、管理、运行、活动开展;市级重点科研项目、新技术开发、重点产业所需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吸纳、培养;慰问高层次人才、改善优秀人才生活环境;宣传人才工作等五方面工作所需费用均由基金提供全额支持,对于符合伊春市发展的支柱产业、重点项目急需人才的引进或培养,基金将优先安排予以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