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官员宋小濂和哈尔滨的不解之缘
2018-03-11 21:11:34 信息来源:发布者:isen点击量:
宋小濂
上世纪初的哈尔滨火车站
胡珀
宋小濂,字铁梅,晚号止园,出生于吉林府(今吉林省吉林市),与成多禄、徐鼐霖并称“吉林三杰”,他一生行事耿直,被称为“作硬诗、写硬字、行硬事”的“三硬先生”。曾任黑龙江铁路交涉局总办,在哈尔滨与中东铁路公司交涉展地、伐木、开矿事宜,维护主权、寸土必争。1919年年底,就任中东铁路督办,1921年按站巡视中东铁路全线,对与铁路相关的各项事宜均详细考察,在哈尔滨期间,巡视了哈尔滨总站的铁路基础设施、铁路警察制度以及哈尔滨铁路总工厂。出身寒微幸遇伯乐在漠河金矿历练十年
宋小濂祖籍直隶宝坻(今天津宝坻),后迁居奉天义县(今辽宁义县),其父宋永瑞“挟医术游吉林,遂占籍为吉林人”。1860年12月23日宋小濂出生于吉林(一说出生于吉林双阳县,双阳当时归吉林府管辖)。他自幼天资聪颖,九岁入私塾读书,少年好学,得到老师的喜爱。
1883年,宋小濂赴吉林府应童子试,取得附生资格(附学生员的简称。清沿明例,以尚未取得廪生、增生资格的生员为附生,后世干脆将凡是刚入学者都一律统称为附生),深受时任署理吉林知府李金镛的赏识。宋小濂原本希望科举入仕,不幸严父早逝,老母在堂,妻子及一女衣食难济。1887年,为谋生计,他从吉林到奉天(今沈阳)投军。1888年,清政府正式批准在黑龙江漠河创办金矿,经北洋大臣李鸿章推荐,饬调吉林候补道李金镛前往督办,宋小濂以弟子礼在奉天进见李金镛,深得嘉许,以此为契机,得以投入其幕下办文案兼交涉外事,被李金镛倚为得力助手,从此“半生心事在筹边,黑水黄沙二十年”。
1890年10月16日,李金镛病逝于漠河,宋小濂以门人的身份题写挽联。袁大化代理漠河金矿局务,进而继任督办。袁大化同李金镛一样,尤为赏识宋小濂,宋小濂积劳被保举为候补知州。
1896年,袁大化被革去督办职务,宋小濂与袁大化“相偕辞去”。近十年的漠河金矿生涯,宋小濂协助李、袁二人“创办一切,为历任督抚所倚重,说者谓该厂成效大著,实为不可多得之员”。
才华得展历任要职
全力交涉维护国家主权
1900年义和团运动爆发,沙俄出兵中国东北,强占漠河金矿。1904年日俄战争,黑龙江形势危急,宋小濂呈上《东三省善后十二策》,得到直隶总督袁世凯的肯定,被任命为漠河金矿提调,与总办刘焌一同被派往漠河收回金矿。当时,程德全署理齐齐哈尔副都统,钦命办理黑龙江垦务兼善后事宜,嗣后署理黑龙江将军。宋小濂赴任经过卜奎(今齐齐哈尔)谒见程德全,经过交谈,程德全“查其才猷焕发,器识宏深,维时正拟整理庶务,需员佐理,当即函商直隶总督袁世凯留江差遣”,被任命为文案处总理,试署海伦直隶厅同知。宋小濂辅佐程德全收回各项主权,致力于垦荒、税厘、整军、兴学,设治以变通旗制。同时负责与吉林将军衙门和清朝中央政府文电往来,出力尤多。1905年,因宋小濂熟悉边情,擅长邦交,署理黑龙江将军程德全奏派宋小濂赴京,备外务部议约顾问,并充学部咨议官。程德全赏识宋小濂的才干,奏荐其以知府候补,不久又呈请军机处以道员存记,均获允准。
1906年7月,外务部派宋小濂、杜学瀛赴哈尔滨与中东铁路管理局局长霍尔瓦特重订购地、伐木合同,宋小濂旋任黑龙江铁路交涉总局总办、黑龙江会议专员。此前,原任总办、湖南候补道周冕未经黑龙江将军同意,擅自同中东铁路公司签订一系列出卖利权的合同,铁路交涉总局费用皆依靠中东铁路公司,而不得不事事听命于公司。宋小濂为了争回主权,自筹交涉总局费用,力争将前订合同作废。同年9月10日,双方开始谈判,相持达两年之久,会议达140余次,宋小濂据理力争,“殚竭心力、舌敝唇焦”,毫不退让,终于迫使霍尔瓦特同意改订合同。
1909年,宋小濂经程德全推荐,护理呼伦贝尔副都统,不久实任呼伦贝尔兵备道。1911年,调任黑龙江民政使,同年署理黑龙江巡抚。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宋小濂任黑龙江都督兼民政长,1913年改任外务部顾问、参政院参政。
殚精竭虑尽职尽责
奉命巡视中东铁路沿线和哈尔滨
东清铁路公司首任督办许景澄于1900年被慈禧太后下令杀害后,督办一职长期空缺。1918年2月,督办中东铁路事宜公所在哈尔滨成立,委任吉林省省长郭宗熙兼任中东铁路督办。1919年年底,北洋政府经过反复斟酌,任命宋小濂为东省铁路(中东铁路当时亦称东省铁路)督办。他到任后组织新董事会,更换管理局长,亲自按站巡视全线各站,劝勉职工,规划各项,力求改良。
1921年10月29日,宋小濂一行从哈尔滨总站出发,开始巡阅东省铁路沿线各站、哈尔滨总站铁路警察和附属设施及铁路总工厂,至12月12日,巡阅完毕,历时45天。起程之时,宋小濂对随行人员发表讲话,指出“此次巡阅路线,良欲以实地真确之考求,谋路务、警察之整顿……应兴应革诸端,务各以视察所得,随时记录,回哈缮陈,以备汇核采择,共策进行,不胜祷切”。在巡阅西路(哈尔滨至满洲里)时,宋小濂了解到沿线警察,仍穿夏季衣服,当时已近冬天,“不但有失下情,于观瞻上亦太失体”。还发现冬寒之时,路警露天站岗,时间太久,饥冻难忍,提出“应添设岗楼,以示体恤”。
11月29日上午,宋小濂巡阅哈尔滨总站铁路警察,对路警处长、副处长、总稽查、各科主任发表训词,在训词中强调:“哈埠为本路中心,事务繁重,铁路财产甚众,看守实为至要,不可稍有疏忽。要知警察不比他项职务,而铁路警察与普通警察尤有不同之点,既须保护各项财产,复须维持沿线各站之秩序,有备始能无患,防患要在未然,警察最容易得到好名誉,亦最易得到恶名誉,此中消息不可不知。”
宋小濂十分关心铁路员工的生活,特别是教育、医疗情况,12月6日,视察了中心医院和哈尔滨商业学校,对医院卫生情况、病人就医情况和铁路员工子女学费“纳费甚少”表示满意。关注沿线经济情况,12月12日专门到哈尔滨铁路总工厂视察。总之,宋小濂查偏补弊,对各项事宜妥善安排,比较好地行使了职权。
巡阅结束后,宋小濂形成《巡阅东省铁路纪略》,共两万余字,由六篇文章组成,全面记叙了巡视中东铁路的经过,于1922年年初铅印成册并呈报中华民国总统徐世昌。不久,宋小濂辞职归京,行前赋诗感怀:“今日我将去,喜见康庄道。”碍于北洋政府经济拮据,没有过多的财力投向中东铁路,但是宋小濂在巡视时所做的种种努力对中东铁路的发展具有一定促进作用,历史功绩不可忽视。
(作者工作单位:哈尔滨市档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