狠抓乡风民风助力脱贫攻坚
2018-02-04 16:48:21 信息来源:发布者:isen点击量:
韩雪海(右)调研扶贫产业。 本报记者刘晓云摄
饶河县委书记韩雪海
2017年11月15日星期三晴
今天到山里乡调研。
上午到光明村,看村支部这一层如何推进落实党建和扶贫攻坚工作,具体是如何研究决策的。
下午到山里乡政府和乡、村干部,各村第一书记、包村干部、包扶单位负责同志座谈交流脱贫攻坚等重点工作。
山里乡在产业扶贫这方面做得不错,有思路。
二林子村“定制扶贫”,县法院帮扶,发挥党委的作用。4个贫困户,一个院长3个副院长,一人帮扶一户养鸡,每个季度给2000元。村里发展绿色订单农业,9500亩水田,跟倍丰农业对接,对方包种子包销售,每斤可比市场多收0.3元。
新立村,贫困户4户,种富硒木耳,卖到深圳100元一斤。现有4栋大棚,每栋32000袋木耳。贫困户在大棚里务工,主要做放水等简单工作。还有分红,每人可收入3500元。村里还准备调结构,旱改水2000亩,种富硒大米,还有冬小麦和大萝卜。
脱贫攻坚一定要有一个产业调整的思路,要有思变的态势。思维变了,干部的精气神、状态自然也提升了。
新型经营主体发展滞后,小生产与大市场脱节,已成为制约饶河贫困群众增收的最大瓶颈。发展产业是脱贫的根本之策,加快由“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转变。但每家每户的劳动能力、技术水平、爱好兴趣各不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