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走近龙江湿地里最美的人 看“鹤妈鹳爸”的野外育儿经

2018-02-02 10:54:52 信息来源:生活报发布者:isen点击量:

生活报2月2日讯 湿地,被称为“地球之肾”,今年2月2日,是第22个世界湿地日。根据《黑龙江省湿地名录》显示,全省已建立了138处湿地自然保护区,72处湿地公园和9处湿地保护小区,全省湿地面积556万公顷,其中沼泽湿地面积427万公顷,全国最大。我省有成千上万个湿地保护者,他们把最好的时光贡献给了湿地的生态环境,他们都是龙江湿地里最美的人。1日,生活报记者电话联系到齐齐哈尔扎龙湿地管理局人称“鹤妈妈”的丹顶鹤饲养员夏艳辉,和洪河国家自然保护区被称为“鹳爸爸”的朱宝辉,听他们讲述在湿地保护稀有物种的故事。

15年饲养700余只丹顶鹤 “鹤妈妈”夏艳辉养鹤治病样样拿手

尽管15年已经过去了,48岁的夏艳辉仍然清晰地记得,她刚来到扎龙湿地饲养丹顶鹤时的兴奋、新奇与满满的自信,“养鹤就跟养小鸡崽子一样,定点喂水喂食就行吧?”然而,在艰苦的工作环境和繁杂细碎的饲养方式面前,夏艳辉的自信被击碎了。丹顶鹤是直肠子,吃饱了很快就饿,夏艳辉每天早起,到夜里11点才能入睡,有小丹顶鹤生病了,一夜不睡是家常便饭。作为一个习惯热闹的人,夏艳辉最难忍受的是夜晚湿地里的寂静。

“下班了,别人都走了。饲养室里没有电,没有手机,没有可以说话的人,夜显得特别长。”她坦言,她用了五六年的时间才调整好心态。渐渐地,她通过学习专业书籍,积累了专业的养鹤知识。说起养鹤经验,夏艳辉向记者滔滔不绝地传授起“育儿经”。她说,小鹤出生时正值盛夏,细菌容易繁殖,加上蚊虫叮咬,是最危险的时期。夏艳辉把新鲜的小鱼肉剪成条,一口口喂给它们吃,小鹤长到20天左右可以自己进食了,又要时刻监督它们的进食量,“太瘦了缺乏营养,太胖了会影响腿部发育和飞行。”后来,爱好专研的夏艳辉又跟着兽医学扎针、治病。她的领导告诉记者,“只要夏艳辉在鹤场,我们心里就都有底了。”

在夏艳辉眼里,丹顶鹤就像她的孩子,需要关爱和安全感。“它们高兴了会向你撒娇、逗你笑;生病了,就需要安慰和拥抱……”记得2016年,有只小鹤生病,夜间一直发出无助的呻吟声,无奈之下,夏艳辉将小鹤放入被窝,轻轻拍着,它才入睡,而夏艳辉则一夜未眠。

入行15年,夏艳辉饲养了700余只丹顶鹤,人们亲切地称她为“鹤妈妈”。在她的带领下,丈夫王晓明和儿子王威,也陆续加入到扎龙湿地的养鹤大军。

24年为东方白鹳建224个人工巢 “鹳爸爸”朱宝光扛梯子一走就是5公里

东方白鹳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在被称为“东方白鹳之乡”的三江平原洪河国家自然保护区里,说起东方白鹳,很难绕过一个人,那就是科研科的朱宝光科长。虽是科长,但朱宝光更愿意称自己为“护鸟人”。

每年3月下旬到11月中旬,是朱宝光和他的三人团队最为忙碌的日子。除了要给东方白鹳筑人工巢,还要野外考察,给雏鸟佩戴鸟环,研究东方白鹳的迁徙路线。而最难熬的日子是每年的丰水期,有些地段无法驱车前往,筑人工巢只能步行,他和同事们扛着梯子,每天徒步五六公里,雨水充沛的地方能没过胸口。

日常工作中,他们还要救护、饲养伤病的东方白鹳。同事李冰说,东方白鹳都惧怕人,不喜欢和人亲近。他记得2014年,保护区内救助的一只东方白鹳要送到哈尔滨北方森林动物园时,“东方白鹳用嘴把朱宝光的眉毛和脸划了一道红印,近两周才恢复。”

工作24年来,朱宝光和同事们已为东方白鹳筑人工巢224个,累计繁殖育成东方白鹳近千只,洪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目前已成为重要的东方白鹳野生种群繁育基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