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阳光洒满黑土地

2018-01-15 09:47:07 信息来源:黑龙江日报 发布者:isen点击量:

黑龙江省开创扶贫脱贫工作新局面

编者按

“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是我们的庄严承诺。一诺千金。到2020年只有3年的时间,全社会要行动起来,尽锐出战,精准施策,不断夺取新胜利。”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新年贺词中再次擂响了脱贫攻坚的战鼓,激发了各地干部群众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必胜信心。

在中国反贫困斗争伟大决战中,一场声势浩大的脱贫攻坚战正在黑土地上进行。“打赢脱贫攻坚战必须真抓实干”,黑龙江省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的重要讲话精神,全省的驻村扶贫干部以“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劲头,开启扶贫攻坚“加速度”。精准识别、精准扶贫、产业扶贫、保障兜底、驻村帮扶等一套套“组合拳”,啃下了“硬骨头”,拔掉了“老穷根”。

两横一竖是“干”字,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黑龙江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一幅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美好画卷正在黑土地上徐徐展开。

□《光明日报》记者赵洪波张士英

“现在是农忙季节,中午去各家各户能找到人,这样能了解到真实的情况。”这是驻村扶贫队队员、黑龙江省泰来县水产总站渔政股股长胡滨去世前的最后一句话。

2017年7月12日,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的他因突发心梗抢救无效,永远地离开了他深爱的这片黑土地。就在去世前半个小时,他还在紧张地进行入户走访调查工作。驻村扶贫短短42天时间里,他完成了泰来县克利镇四间村全村137户贫困户的入户政策宣传、收支账目核算等工作,包扶了6户贫困户。

在坚守中燃烧平凡的生命!像胡滨一样,黑龙江有许许多多干部坚守在脱贫攻坚一线,甘把热血和汗水洒落在黑土地上。1778个驻村工作队、5000多名驻村干部,为了共同的扶贫任务,他们舍弃“小家”,奔波在扶贫一线。从宽敞明亮的办公室走进田间地头、群众身边,驻村干部们抓党建、抓扶贫、抓发展,用扎实的工作和实在的成绩,帮助群众早日拔掉“穷根”,过上幸福日子。

作为经济欠发达的黑土地,黑龙江脱贫攻坚面临着许多困难。全省28个贫困县,其中国家级贫困县20个,泰来县、龙江县等11个县被列入大兴安岭南麓山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这些地区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的重点,是黑龙江脱贫攻坚战的主战场。在这场战役中,产业结构单一,产业项目支撑乏力,公共服务水平较低,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公共设施较差等诸多难题像“拦路虎”一样挡在了全省广大干部群众面前。

2017年7月,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讲话精神”省委理论中心组集中学习会议上,省委书记张庆伟说:“全省各级各部门都要向党中央和总书记看齐,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担当、坚守民生情怀,以对党、对人民、对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切实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

但愿苍生俱饱暖!黑龙江全面落实脱贫攻坚各级党委、政府主体责任,严格实行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限期脱贫责任制,省市县乡村逐级签订责任书,立下军令状。 (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2017年4月,张庆伟来黑龙江任省委书记后的第一次调研,就是关于脱贫攻坚。脱贫攻坚是“一把手工程”,“一把手”是榜样,“一把手”是示范,其他省委常委也都以身作则、率先示范,联系帮扶贫困发生率比较高的贫困县,深入到联系点督促指导工作,解决贫困县和贫困群众的实际问题。

“穷不要紧,最怕精神上萎靡不振、没有志气,等、靠、要思想和怨天尤人。”绥化市明水县永久乡党委书记王国栋这样说。永久乡的脱贫攻坚工作先从思想入手。他们通过道路宣传牌、标语口号、宣传手册、广播等宣传党和国家的扶贫政策,让贫困户树立“当贫困户不光荣,只有致富才会被人尊重”的观念,实现由“让我脱贫”到“我要脱贫”的自我转变。

扶贫先扶智,黑龙江省在扶贫中十分重视“注入”科技含量,提高扶贫工作的科学性、精准性,让扶贫质量不断跨上新的台阶。

“扶贫应该充分发挥高校科研优势和特色。”齐齐哈尔甘南县东阳镇东发村驻村扶贫干部李其林说。来自东北农业大学的他把该校“东农豆253免耕覆秸精量栽培”项目引进东发村。通过带领村民种植新技术大豆,不仅保证庄稼秸秆全部还田,免去了传统的“放荒”环节,而且平均每亩地比种植玉米增收500元。

黑龙江省科协启动科普大篷车“科技助力精准扶贫——专家在行动”活动,以科普资源为载体、以省科技服务团专家资源为平台,为全省28个贫困县搭建“科普+科技”的科技助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共享资源平台。

从“授鱼”到“授渔”,从“输血”变为“造血”,黑龙江在产业扶贫上也逐渐找到了一条好路子。

“巴西里约奥运会有7000吨黑豆来自我们扶贫股份合作社。入社的贫困户每亩地一次分红收益达到750元。”明水县崇德镇党委书记迟峰高兴地介绍产业扶贫的新实践。2016年,他们的合作社规模种植欧盟有机认证的青仁黑豆1.8万亩,生产的黑豆、黑豆油和豆饼粉出口到美国、巴西等国家。

根植于黑土地,黑龙江在产业扶贫上找到了黑土地的特色与优势。富裕县的小河东村,2万只大雁托起农民脱贫梦;伊春铁力市双丰镇,“互联网+一亩田”让传统水稻种植收益涨了4倍以上;林甸县巨贤村,“扶贫小菜园”火了,让村里的贫困户每户年增收1500元至7500元。

围绕优势上项目、围绕政策上项目、围绕市场上项目,紧紧围绕黑土地特色的产业扶贫增强了贫困户自身的“造血能力”,让他们看到了脱贫致富的新希望。

佳木斯抚远市的贫困户可以“分红”了。抚远市通江乡东海村贫困户单炳义有一本存折,上面清晰地印着2016年12月2日存入4000元。抚远市把边民互市贸易政策与精准扶贫有机结合起来,把使用《边民证》核销商品进关的收入直接打入当地贫困群众的银行账户,人均稳定年增收1000元以上。

脱贫攻坚路上,黑龙江省用一项项“暖政”助力,创新扶贫方法,不断积累“龙江经验”,全省上下“咬定青山不放松”,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一个个暖人的故事,一张张灿烂的笑脸,一条条脱贫致富幸福路正在铺就。有着铁人精神、闯关东精神、北大荒精神的黑龙江人民在党的十九大精神指引下,正在不断开创扶贫脱贫工作新局面。

原载于《光明日报》2018年1月14日10版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