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哈尔滨市发布防灾减灾“十三五”规划

2018-01-12 09:51:15 信息来源:东北网发布者:isen点击量:

艾森网1月11日讯(记者 张隽珊 编辑 张广义) 为进一步提高综合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日前,《哈尔滨市综合防灾减灾“十三五”规划》正式发布。据悉,哈市将加快实施松花江干流治理工程,规划新建及加固39段堤防。到2020年,松干哈尔滨主城区防洪标准达到100年一遇。

“十三五”时期,哈市将进一步健全体制机制,大力提升灾害综合监测、预报和预警能力,完善信息发布平台,信息发布的准确性、时效性和社会公众覆盖率明显提高,增强社会防灾减灾能力,实现市、区县(市)及多灾易灾乡(镇)救灾物资储备网络广泛覆盖,创建30个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150个市综合减灾示范社区,推进全国综合减灾示范区县(市)创建和示范性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并抓好试点。全市年均因自然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控制在1.3%以内,除特别重大自然灾害外,百万受灾人口因灾死亡率控制在1.3%以内。自然灾害对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影响进一步降低。

建设市级救灾物资储备库,依托中央支持在易灾区县(市)建设规模适宜的救灾物资储备库,完成五常、尚志2个县级救灾物资储备库建设。建设社区居民紧急疏散和临时安置场所,配备必要的应急物资,设置应急逃生指示标识,配备家庭防灾减灾器材和救生工具。开展经常性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活动,适时组织社区应急演练,组建社区志愿者队伍,每年创建6个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30个市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利用城市中心区或人员密集区的学校、大型公共服务设施和城市大型绿地等场所,建设覆盖一定范围,能为居民提供较长时间避难,具备应急避险、应急指挥和应急救援等功能的大型综合应急避难场所。在典型灾害易发区县(市)新建或改扩建示范性应急避难场所,满足灾害风险区居民应急避险和较长时间避难的需求。

同时,加强对医学救援人员、机构开展培训,紧急医学救援专业人员培训率达到90%以上,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紧急医学救援相关培训覆盖率达到70%以上。加强院前医疗急救体系建设,到2020年,市急救中心在市区内设置急救分中心15个、分站4个,区县(市)设置急救中心12个。加强应急救护知识普及培训和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经培训合格的红十字救护员培训人数增加1万人,应急救护知识普及培训人数达到30万人。

升级、扩容HRBCORS(哈尔滨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实现测绘基准与空间定位服务覆盖全市域,开展9县(市)建成区1:1000地形图测绘、实景三维模型建设,建立完善航空航天遥感影像数据库。建立市级应急测绘体系,加强基于无人机平台的测绘、遥感及动态监测技术及配套设施建设。整合各类地理信息资源,构建防灾减灾“一张图”,提升地理信息服务保障能力。

加快实施松花江干流治理工程,规划新建及加固主城区、郊区、双城区、宾县、巴彦县、木兰县、通河县、方正县、依兰县共39段堤防,治理后堤长329.91公里,新建建筑物39座。规划实施倭肯河、牡丹江、呼兰河、拉林河等主要支流及少陵河、东亮珠河、冲河等中小河流、山洪灾害治理工程。到2020年,松干哈尔滨主城区防洪标准达到100年一遇,综合防洪能力达到200年一遇;区县(市)松干堤防和主要支流及中小河流堤防防洪标准均达到20至50年一遇标准。

推进水稻育秧大棚建设,推广农业航化作业。建立救灾备荒种子储备体系,完善救灾备荒种子供给机制。力争在区域内新建省级早熟种子储备库1至2处,储备主要农作物早熟救灾种子100万公斤,并对储备种子给予财政补贴,保障农业生产安全。建设农业科技创新与集成示范基地。建设完善重大病虫害乡村监测网点和在线监测预警平台,建设重大病虫害公益性植保应急防治队和国外引种隔离监测场,加强村屯专业化防治组织和农药公共配药站建设。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