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建龙舞动北钢之“变” 走进混改两个月后的“北满特钢”

2017-12-25 11:51:09 信息来源:黑龙江日报发布者:isen点击量:

黑龙江日报12月25日讯 11月12日,在齐齐哈尔市富拉尔基区红岸大街7号,“东北特钢集团北满特殊钢有限责任公司”的牌匾被悄然换下,“建龙北满特殊钢有限公司”这一新厂牌高高竖立起来——几字之差,背后是巨大的体制之变。

在此前的9月28日,东北特钢集团北满特殊钢有限责任公司、齐齐哈尔北兴特殊钢有限责任公司、齐齐哈尔北方锻钢制造有限责任公司(统称北满特钢)的重整计划草案获得一次性表决通过,建龙集团正式入主北满特钢,成为实际控股人并进入重整计划执行。至此,北满特钢艰难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取得实质突破,一系列嬗变和接轨的大幕同时迅速拉开。

省国资委主任韩冬炎说,这是一个值得借鉴的国企混改典型案例,它标志着我省照市场化、法制化原则自主招募战略投资者,推进北满特钢企业重整工作取得了圆满成功。

决心,脚步铿铿,改革大刀阔斧

11月28日,当记者顶着寒风来到建龙北满特钢这天,时值这个企业改换身份后整整两个月。

走进企业办公中心大楼,听管理层人员为我们描述改制两个月来的工作推进过程,记者能明显感到企业前进的脚步踏着咚咚的时间节点:

10月1日,经历了“放假”十个月的建龙北满特钢炼铁厂开始员工召回;

10月9日,人力资源中心开启人事体制改革,原36个部门压缩为23个;部门负责人竞聘上岗;

10月14日,炼铁厂开始高炉设备维修,紧锣密鼓准备复产;

11月11日,仅用24天完成复产维修,高炉一次点火成功,当日复产;

11月13日,炼铁厂高炉实现达产,日出铁水1500吨。

11月29日,建龙北满特钢“工艺优化产品升级改造项目启动会”召开,项目总指挥部成立,一个即将在未来两年里投资16个亿的企业运行框架拟定。

……

在建龙北钢人这匆匆的脚步中,记者看到的是企业员工们一个个超常规工作的身影。

在企业研发部,部长董贵文正在做《2018年及未来三年产品发展规划》。还有两天就到了交稿时间,已做的17页规划报告有图表有数据有链接,十分详实完整。

董贵文是建龙集团入主后,通过中层干部竞聘再次走上这个岗位的。2003年开始,董贵文就在这个岗位,也就在那一年,北满特钢因严重亏损全面停产,公司交由辽宁特钢托管。2004年,由大连钢铁集团、抚顺特钢和北满特钢三家合并成立东北特钢,直到2016年,又陷入困境。

对于这一路走下坡的过程,如今建龙北钢生产部部长徐博看得很清楚。他说,这十几年来,钢材市场需求下降,产能无法释放,更重要的是企业创新能力不足,缺失了市场竞争力,更糟的是体制僵化,销售成本居高不下,老国企生产、销售中计划经济的弊端一一显现。“好在,这次的企业改制,能拉闸刹车!”他如是说。

而记者在建龙北满特钢,看到的何止是“刹车”。建龙集团入主后,北钢正在重新爬坡过坎,企业内部的变化正在显现。

董贵文说,以前做企业未来规划,格局比较小,固有的思维,固定的空间,企业产量的可能上升空间不大,做规划很少有大手笔的突破,提出目标也比较虚。现在感觉完全不同。“企业被注入了发展资金,所有的计划都有项目作支撑,我们做规划就会更实、更有抓手。”在新的体系框架内,建龙高层提出产量220万吨~300万吨的愿景,经过市场调研和企业生产状况分析,董贵文和他的团队最后夯实了210万吨和270万吨的务实产量数据。

董贵文说,这个《规划》虽然也是熬了几个昼夜做出的,但却是这么多年来最顺手的一个文案,电脑上敲出的文字和数字,都在心里踏踏实实的落了地。

在建龙北满特钢,类似的变化无处不在。小的变化,有企业标识和安全帽的颜色;大的变化,是工作的快节奏和高效率。

记者在见到生产部部长徐博时,他刚从每天早8时的全企业生产例会上出来。这样的例会以前是每周五开一次,而今是每天早上开半小时。“例会内容也更务实了,没有废话,都是各部门的大数据汇报,和需要解决协调的问题。谁被问责了,当场要提出解决方案。”徐博说。

而最根本的嬗变来自于企业职工的内心。他们清楚地看到,建龙集团的五六十位派驻人员是如何简化流程,高效工作的。

省国资委企业改革处处长张玉福说,国有企业引入民营经济,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是一种富有活力和效率的资本组织形式。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有利于各种所有制资本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释放,深化三项制度改革,激活内部活力

任何一项改革,都免不了有阵痛。在北满特钢这样一个有着建厂65年历史、历经第二次换主并改换了国企身份的企业来说,职工们担心,企业怕是要动一番“大手术”。北满特钢改制工作刚一落定,冬天紧随而至,齐齐哈尔市供暖期开始了。职工们更担心,前两年企业就拖欠着热费,今冬不知又是怎样度过。

而事实上,令人最担心的事情并没有发生。建龙北满特钢并没有裁员,而是将所有有上岗意愿的员工全部给予安置,确保了员工队伍的稳定。冬季供暖如期开栓,并提前支付了2016年至2017年前欠的取暖费1500万元;由建龙集团出资,给予北满特钢员工继续享受取暖费福利。

建龙北满特钢总经理王伟先表示,通过本次重整,建龙集团为北满特钢化解了沉重的债务负担和历史包袱,企业轻装上阵。企业引入合适的体制机制,充分释放设备的产能,很快将具备盈利条件。

“国企改革的重中之重在劳动人事分配三项制度改革。”省国资委副主任龙玉祥说,建龙集团作为全国第二大民营钢铁企业,在管理方面拥有独到经验,这正是北满特钢所需要的。

诚如龙玉祥所言,王伟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反复强调“全面接轨”这个词。

先是在劳动用工上,尽量不让一个工人下岗。目前建龙北满特钢在册人数4750人,与之前相差无几。

其次是人事制度全面接轨。建龙集团为快速推进生产运行工作,在刚进入重整阶段的“十一”期间,就组织各部门骨干人员30余人到承德建龙集团进行交流学习。依据承德建龙的组织机构设置,结合北钢的实际,策划出新的组织机构,将原有的36个部门压缩至23个部门,并于10月10日将人事改革文件下发至全公司;10月13日通过公开招聘,选定了23个部门的主管人员共计54人;10月15日召开干部大会,宣布了公司23个一级机构及主管人员的任命;紧接着二级机构设置策划出台。至此,建龙接手半个月时间里,企业整个人事机构新框架已经初步形成。

再次是薪酬制度全面接轨。建龙北满特钢正处于重整计划执行阶段,为保证职工队伍稳定,以保持原待遇不变为原则。而工资制度,则嫁接了建龙集团的薪酬体系,将分两次调整到位,体现人性化和激励机制。

全面接轨产生的效果,记者在采访企业分厂厂长和作业长们得到了印证。

建龙北钢炼铁厂厂长李武,在这家企业工作了20年。他在企业改制重整后,立即召回因高炉停产已经“放假”回家十个月的530名职工,进入高炉重启准备工作。实行24小时三班倒抢工期,历经24天完成了以往怎么也得三个月才能完成的检修项目。李武讲述这段经历连说:“这么大的工作量,如今只用了24天,真是超常规,不可思议!”。

说是“不可思议”,其实李武心里有答案。一是老国企的厚实根底,扎实的技术和完善的工作流程,这些都保证了工人复岗后迅速进入状态;二是引入建龙后,激励机制变了,只要提前和超额完成任务,检修有奖,复产有奖,创新有奖,“职工们干得辛苦,但干得有盼头!”

能为企业付出,就让付出者获得有价值的回报。建龙北满特钢人力资源部部长勾锡健说,混改后,薪酬制度同建龙集团的全面接轨,充分理顺、激活了公司的激励机制,未来公司的经营活力和资源整合能力有望进一步提高。

省国资委政策法规处处长皮凯说,国企改革引入什么样的战略投资者很重要,引入的“战投”不仅要有资本实力,还要有带领企业闯市场的能力。通过引进先进的团队,有先进的现代企业制度的团队,老国企就能好风借力,有机会焕发生机。

暖心,确保职工利益,点燃奋进一把火

在建龙北满特钢的炼铁厂采访,工人赵磊最不愿意提起他在外“流浪”的经历。

2016年12月4日,北满特钢炼铁厂停产,530名工人中,只留下五六十人,其余的全部放假,每个月只发460元基本生活费。

炼铁厂里年轻人多,平均年龄才31岁,正是娶妻生子背房贷的时期。为了生活,大家各谋出路。党群工作部的李东昕说,那时候走到市场上,经常有摆摊的人和她打招呼,一看都是厂里“放假”的职工。30岁的赵磊在外面谋了一份销售的职务,他不肯透露具体的工作,只和记者说,他按照厂里要求每个月来签到一次,顺便打探复产的消息。

听说,省委省政府为北满重组的事开了数个专题会;

听说,省里向鞍钢、一重、南钢、沙钢、建龙等多个钢铁龙头企业发出参与重组的邀约函;

听说,因为负债率接近300%等多种原因,北钢重整难度重重……

厂里的职工们多渠道打探来这么多种“听说”,每一次都让人们的心收紧一下。直到今年的9月28日,北满特钢重整成功的消息传出,建龙入主重组,职工们内心雀跃——在钢铁行业内,建龙的品牌和口碑他们知晓,他们奔走相告说:“省里帮咱找了个好‘东家’!”

更暖人的“听说”,就是重组后企业不辞退一个员工。建龙入主后实行的用人政策,给全厂近5000名员工吃了颗定心丸。

赵磊和他的伙伴们回来的第一项任务是要完成高炉点火。铁厂高炉出铁水,才能扩大产能,降低炼钢成本。

经过24天的昼夜维修,前期准备,11月11日高炉点火成功。当月产量5万吨,12月按产能将达到9万吨,这是北钢历史上月产最高的记录。

高产能必然伴随着高强度的工作。经历过停产、半停产和两次重组的北钢人对工作机会充满了珍惜。

盛国钢和马钢,建龙北满特钢一炼钢厂的两名作业长,都是“钢二代”。“这一次重组和上次不一样,为了生产、扩产、技改的提议,只要提出来,建龙就给真刀真枪地投钱。”马钢说,这种感受特别舒坦。

为了尽快恢复北钢生产,建龙集团在还未正式改组之前就主动提出先借资6000万元,解决企业设备检修的困难。11月29日,北满特钢召开“工艺优化产品升级改造项目启动会”,敲定了25个项目投资16亿元,这一消息再次让职工振奋。

改制带来的新景象,点燃了北钢人的热情。近两个月来,中午顾不上吃饭的人多了,晚上下班回家后又回厂琢磨技改的人多了,自动加班加点的人多了。

烧红的铁水、四溅的钢花,一根根散发出千度热的钢坯,灼烤着的,是一个个带着笑的面容。这里的人心底里都有一个共同的声音——北钢又活了!

布局,扬长补短,改革不停歇

如今,短平快的8时早会是企业一天工作的开始:先由财企部宣布前一日各部门的生产成本,或低或高的数字浮动会让每个部门的负责人心惊肉跳。接下来各部门负责人汇报情况,每人五分钟,汇报工作进展,问责必有回复,句句干货。

以成本感受市场脉搏,只是建龙北满特钢人开始市场化的第一步。企业研发部长董贵文说,近些年由于华北地区钢铁限产,普钢一路走高。今后北钢就一手普钢,一手特钢,与市场接轨,破解生存与发展的难题。

并行接轨之后必然扩大产能。总经理王伟先说,北钢产能上来后,要从薪酬方面体现激励机制,按照建龙的规划,这一次薪酬改革要消灭2000元以下月工资,下一个梯次就是消灭3000元以下月工资。未来建龙北钢也设立专项绩效奖励,拿出利润的10%奖励员工。

劳动、人事、分配,重组后的北满特钢不断破冰前行。

省国资委主任韩冬炎说,从2016年12月9日北满特钢进入破产重组,到2017年10月10日批准建龙正式入驻北钢重整,这10个月的时间,为我省国有企业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趟出了一条完整的实践路径。今年9月12日,哈尔滨确定了首批60户企业混改名单,省国资委今年年初也提出将在出资企业选择17户二级、三级子公司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截至目前已经完成6户。

老字号国有企业“长”在基础、在人才、在规模,“短”在体制、在应变市场的速度。

“在给国有企业找寻混改伙伴的时候,不能急于一卖了之,要重质不重量,需要双方像相亲一样,坐下来详谈。尤其是需要混改的企业,要把自己的优势挖出来、亮出来,才能吸引来志同道合的合作方。这是我省很多企业都需要学习的一点。”一直参与北满特钢重整过程的龙玉祥说。

记者了解到,因为关系到近5000名北满特钢职工的饭碗,在这个重组案例中,省委省政府广发“英雄帖”选择“战投”是慎之又慎。其间,不同的投资者看到的是不同的北钢,有的只在意它沉重的债务,有的看到的是它大量的职工负担。但一直谋求在东北布局的建龙集团,看到的是北满特钢在东北市场发展的潜力,以及近5000名成熟产业工人的实力。正是这些别人眼中的“负累”,成为建龙重组北满特钢后尽快复产的强劲动力。

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也并非买方独大。省国资委企业改革处处长张玉福介绍说,建龙集团入主北满特钢重组是第一步,之后还有在齐齐哈尔市富拉尔基区打造钢铁产业园区的一步棋,吸引众多的民营企业入驻,建设一条钢铁产业上下游齐全的配套产业链。

建龙的远见和“野心”,也成为这次国企改制重组时赢得债权人投出赞成票的砝码。布局龙江,到2020年前将钢铁产能从现有2300万吨,增加至5000万吨,建龙的这个目标让人期待。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