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市建设25.5公里地下综合管廊 9月末土建完成12月底管线入廊
2016-06-21 10:13:57 信息来源:东北网-黑龙江晨报发布者:看龙江点击量:
东北网6月21日讯 记者今天从哈尔滨市城乡建设委员会获悉,截至目前哈市确定建设红旗大街区域、哈南工业新城区域、临空经济区域11条25. 5公里综合管廊建设项目。其中,哈市去年完成老城区宏图街和新城区哈南九路1. 7公里管廊建设,今年,启动实施综合管廊建设23. 8公里,12月底完成管线入廊,具备试运行条件。
今年管廊施工23.8公里主城区、哈南新区都有
按照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建设时序安排,哈尔滨市确定建设红旗大街区域、哈南工业新城区域、临空经济区域11条25. 5公里综合管廊建设项目。2015年,哈尔滨市完成了老城区宏图街和新城区哈南九路1. 7公里管廊建设,已完成管线迁移14. 47公里,移植树木458棵。
今年4月,哈市再启动实施综合管廊建设23. 8公里,主城区将完成长江路、南直路、红旗大街12. 1公里综合管廊建设,新区完成哈南九路、哈南十二大道、十五路、十七路、临空第三大道、临空六路11. 7公里综合管廊建设,已完成红旗大街、南直路北段、哈南九路、十五路管线迁移7公里、树木移植4. 2万平方米,管廊主体施工335米。其中,主城区主要依托地铁及基础设施改造,对13. 3公里城市主要道路实施干线型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新城区主要依托新区道路建设,实施12. 2公里地下综合管廊建设。
计划今年9月末,将完成管廊土建施工,12月底完成管线入廊,具备试运行条件,实现试点项目基本建成并投入试运行的工作目标。
运用新工艺施工
立法确保各类管线入廊
在哈市实施综合管廊建设存在有效工期短、冬季交通难、污染环境等问题,哈尔滨采用了装配整体式工艺实施主城区综合管廊建设,该工艺通过构件现场组装,形成整体的地下综合管廊,不仅提高管廊建设速度、标准和质量,还缩短了工期,减少了对城市环境的影响。
哈市已启动《哈尔滨市地下管线管理条例》立法工作,明确地下综合管廊规划建设、运营管理、强制入廊、收费方式等方面内容,通过采取在建成综合管廊区域,不再批准管廊以外的管线位置,向管线单位征收地下空间权属费用,提高管线直接敷设建设成本等措施,确保各类管线入廊,为管廊建设管理提供法规保障。
多部门协作促进地下综合管廊建设
今年区域管网整体改造,将涉及对208条道路进行修复。哈尔滨市、区两级城管部门主动与管线建设单位对接,提前组织施工队伍及材料设备,超常规组织,按期完成道路修复施工,对涉及新建道路只收取复旧成本费,增加了管线建设单位的积极性。交管部门在建设初期,派专人现场踏查,研究工程建设占路封道方案;为保证施工区域车辆通行顺畅,市交通局就管线改造涉及公交站台迁移,主动与公交公司协调,在最短的时间完成站台迁移事宜。市财政局主动协调调度建设资金。市水务局把源网工程列入年度考核目标,推进工程进度;市住房局从项目谋划到工程建设积极组织实施,有力推动了源网工程建设。
哈市百年地下管线将入地下管廊
据了解,哈尔滨的地下管线系统较为复杂,早在1896年至1903年,随着中东铁路建设,哈尔滨便开始了现代意义上的地下管线建设。近百年间形成了纵横交错、多层叠加的地下管线系统,存在着技术手段落后、设施老化严重、安全可靠性较低等诸多问题,不仅给市民生产生活和城市的正常运行带来严重影响,也对城市经济社会的良性发展形成了制约。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是指利用城市地下空间建造的集约化的构筑物及附属设施,它将分散独立埋设在地下或架空的电力电缆、通信电缆、天然气管线、热力管线、给水管线、中水管线、排水管线等各种市政管线或公用管线部分或全部汇集到综合管廊内部,并预留发展空间,同时设置专门的检修口、吊装口、监测和控制系统,像给全部的管线建了一个“集体宿舍”。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重要作用是可解决传统直埋管线所引起的道路反复挖掘、交通严重堵塞、管线意外灾害等各种问题,更加有效利用城市地下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