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最大唐感女声"冰城女大学生古风歌词"惊动"央视

2016-06-19 09:09:55 信息来源:生活报发布者:看龙江点击量:

 生活报6月19日讯 因为演唱古风歌曲,16岁的重庆萌妹子双笙在网上火了!出道仅一年,便俘获近百万粉丝,被广大网友誉为“最大唐感中国女声”。

  她的影响力不仅限于国内,上个月,在日本歌单榜中,她的原创歌曲《月出》,成了唯一上榜的中文歌,日本“笙迷”纷纷留言,“听完她的歌,想认真学中文。”

  如今,《月出》、《采茶纪》、《行香子》这些原创歌曲的播放量已突破千万。中国网友的评价是“歌词美哭”“跪着听完”“不火不科学”,这其中不乏大批冰城歌迷。只是绝大多数人都不知道,这些“美哭了”的古风歌词,其实是出自冰城女大学生温莨之手。

  头号粉丝亲自作词把偶像推上“神坛”

  这位最励志粉丝,竟然靠才华“捧红”了自己的偶像……

  去年6月,双笙在某音乐网站上发布了翻唱的古风歌曲《故梦》,一鸣惊人,被网友誉为“最好听的版本”,收获了800多万的人气值。资深媒体人张伟评价,她的歌声里有一种“青涩的逍遥”。

  当时,正在哈市江北一所大学读大三的温莨,无意中听到了这首歌,立即被双笙“清透绵长、稚嫩中透着沧桑”的声音吸引了,不但单曲循环了很多遍,还关注了双笙的微博。温莨回忆说,双笙又推出了几首翻唱歌曲,还发布消息,向网友征集原创古风歌词。

  “我特别喜欢古典文学,那段时间,刚好在看《李清照评传》,就参照‘霎儿晴,霎儿雨’的意境,试着写了《行香子》。”温莨笑着说,她用了一天半的时间写完了这首歌词,给双笙发了私信。因为是第一次作词,她没抱太多期待,但很快就收到了回复。

  “双笙说‘好棒啊’,不过我当时以为她就是客套一下。”温莨一度以为“好棒”等同于“收到”,只是说法更委婉一些,还在心里暗想:别看双笙年纪不大,但挺懂礼貌。

  让她有点儿意外的是,没多久,偶像又发来了私信,“个别语句唱着不太顺口,我可以修改吗?”屏幕这端,温莨点头如捣蒜,“当时真是激动惨了!”

  “梧桐叶落风吹散/哪堪露重霜又寒/云阶漫漫御风归/皎月穿林堂前碎……”

  这首由温莨作词、双笙作曲的《行香子》,成了双笙的第一首原创歌曲,发歌后大受好评。温莨也开始被粉丝们称为“大大”,这个头号歌迷此后又陆续创作了《月出》《采茶纪》《孤竹遗梦》《栖枝》等古风歌词,把偶像一步步推送上了“神坛”,播放量突破千万后,“双笙女神”的名号越叫越响……

  “千里知音”未曾谋面 与双笙靠QQ联系

  重庆—上海—哈尔滨,千里知音合作上演了现代版的“高山流水”。

  双笙是“00后”,目前还在上学,为人低调神秘,极少接受采访,即便是铁杆粉丝,也没见过她的庐山真面目,网络上流传的照片大多只露半张脸。有媒体曾报道过,有疯狂的粉丝打探到双笙就读的学校,花钱雇学生偷拍她的照片,还有人专程从上海赶到重庆开县寻访,并在网上晒机票……

  虽然合作了这么多回,其实温莨也没见过双笙。“我在哈尔滨,她在重庆,一个最东北,一个最西南,离得实在太远。”由于双笙不用微信,这对“千里知音”一般通过QQ语音联系,俩人聊得还挺投缘。

  在温莨印象里,双笙个性爽朗直率,“有啥说啥,从不拐弯抹角,很像咱们北方女孩”。而且是个完美主义者,直觉特别敏锐,一旦听出歌词和曲子哪不匹配,就会立刻提出修改建议。

  除了有辨识度的嗓音,温莨还发现了双笙的另一个优点,“她比较淡泊,不太在意名气”。有一回,温莨在寝室待着,突然听到学校广播里传来双笙翻唱的《小幸运》,于是兴奋地推开窗子,用手机录了一段视频传给她,出乎意料的是,双笙在QQ上连说了三个“哇”,但她感慨的不是音乐,而是“你们那里天气好好啊!”

  配合久了,俩人越来越默契,有时双笙只要说出想要婉约点儿或活泼点儿的故事,温莨就能写出让她满意的作品来。另外,温莨跟双笙的“御用作曲人”徐梦圆也没见过,老徐人在上海,通常是写完曲子传给温莨,温莨即兴填词后再交给双笙。

  有趣的是,两个90后,一个00后,这条时下中国最火的古风歌曲“流水线”,虽然搅动了整个“古风江湖”,但真要是某天在大街上碰面,还真未必能认出彼此。

  考研期间创作《采茶纪》歌曲火到“惊动”央视

  “为传统‘接骨’,那才叫炫酷!”

  去年11月,温莨整日在自习室里为考研备战,一边做题,一边靠喝茶提神。徐梦圆发来一首曲子,曲风轻快、旋律优美,让她仿佛从哈尔滨的寒冬“穿越”到了暖阳高照的江南。

  “当时我忙得焦头烂额的,本来没心情作词,但听到曲子后,觉得借此机会转移一下压力也蛮好的。”温莨告诉记者,在做考研英语真题时她走神了,杯中浮动的茶叶让她灵感乍现,于是提笔写下了《采茶纪》。

  “寒食过/云雨消/不夜侯正好

  又是一年/采茶时节暖阳照

  风追着/蝴蝶跑/谁家种红苕……”

  这首歌歌词俏皮生动,没有古风歌曲里常见的辞藻堆砌,其中一句“大黄别再咬/不准扯我小夹袄/否则把你送给村头小母猫”逗笑了不少网友,被大家赞为“最具烟火气”的古风歌曲。今年五一期间,《采茶纪》被央视新闻频道的一档节目选用,“笙迷们”激动之余,还组团到央视微博底下“兴师问罪”,“请问你们有授权吗?”

  写作古风歌词帮温莨赚了一些钱,因为有合约在先,她并未透露具体稿酬。眼下她正在家乡秦皇岛休假,9月份将回哈尔滨继续读研。

  温莨笑称,无论以后多忙都会继续作词,跟歌迷们一起领略古风之美。虽然跟同龄人一样爱看动漫,向往“二次元世界”,但她始终觉得,“为传统‘接骨’,那才叫炫酷!”

  图片由温莨提供试听歌曲请扫二维码查看“历史消息”

  《月出》节选

  穿旧巷过回廊

  夜风透晚墙

  褪戎装着素裳

  归来已秋凉

  衣袖错勘身量遗落月白露光原是天地冥冥斗转掀翻过往

  芙蓉帐桂花酿

  倾身黄梨傍

  旌旗晃战歌亡

  枕戈黄沙烫

  该怎样赎回殉节的一片瘠荒还如何拾起你眼中破碎琳琅

  记者手记:

  在温莨为双笙所做的5首原创歌曲里,笔者最喜欢《月出》和《采茶纪》,循坏播放了好几天。我想大概是因为:每个钟爱古诗词却生在极寒之地的男女文青,都在江南烟雨深处有个“家”吧。

  在现实生活里扑腾倦了,有时就会想“回家”看看,那里有小桥流水、青砖黛瓦,跟古诗词一样美得太缥缈……

  亲,不管年岁怎么长,一定别被现实的“冰雹”,砸碎了我们心底里的那把“油纸伞”。

  愿你我,能在这青涩逍遥的歌声里,再做一回少年。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