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海员护理院院长:12年打造“医养结合”式养老
2016-05-26 16:54:18 信息来源:东北网发布者:看龙江点击量:
东北网5月24日讯 题:“医养结合”前景光明任重道远——专访黑龙江省海员总医院爱心护理院院长曹桂英
杨金光
“医养结合是我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一个长久之计,要把医疗机构深入嵌入养老机构、医疗服务全面走进老年家庭,要尽所能帮助半失能老人恢复自理,减轻失能老人的病痛”。在5月北京“第五届中国国际养老服务业博览会”上,黑龙江省海员总医院爱心护理院曹桂英院长受邀参加医养结合主题研讨会,代表黑龙江省养老机构做了“医养结合型养老服务机构服务特色及标准化管理经验分享”主题演讲。
黑龙江省海员总医院爱心护理院院长曹桂英。
一头乌黑干练的短发,笃定的眼神,温和的笑容,“提升失能老人的生存质量、维护失能老人的尊严”开口三句话不离老人,这就是黑龙江省海员总医院爱心护理院院长曹桂英。今年46岁的她从事护理工作30年,说起养老服务她踌躇满志。从海员总医院关怀病房作护士长,和科室11名医护人员共同护理失能老人。如今,她带领40多名医生护士、60多名护理员,照顾着一百多位失能老人。她见证了海员护理院的成长:最初的关怀病房经过十二年的摸索、发展和完善,海员护理院已成为黑龙江省集“护理、赡养、医疗、康复”于一体的专业养老机构之一,被列为国家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试点项目,国家爱心护理工程示范单位,全国养老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试点单位。
目前,我国老龄化社会日益加剧,养老问题成了社会的热点问题,特别是不能自理的失能老人的养老问题已是关系到未来社会安定、家庭幸福的大问题。我国大力发展养老产业,积极推进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倡导“医养结合”、“康养结合”、“旅养结合”的养老方式。黑龙江省海员总医院爱心护理院是“以医办养”的典型,入住的绝大多数是半自理、完全不能自理的失能老人。
“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需要“医保”保障
老年人对健康服务的需求,明显高于普通人群,迫切需要我们为老年人提供综合的、连续的、适宜的医疗服务。海员爱心护理院曹桂英院长阐述,医养结合不是医院+养老院那么简单,将养老和医疗顺畅连接起来,还需要“医保”到位。“医养结合”的养老,一方面需要养老机构有医疗服务能力,满足医疗需求;更重要的是,能进一步获得医保支付的资格,降低老人负担。对于有医疗机构和医疗能力的养老机构来说,能否将护理院纳入医保定点这道“坎儿”关乎入住老人医疗护理质量,也是影响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经营好坏的一个重要因素。
海员护理院本身就设在黑龙江省海员总医院大楼的中间层,有二级综合性医院的医疗支持,海员护理院接受的几乎是失能老人,老人突发疾病状况多,需要医疗救治可以做到楼内转诊,但必须转到医疗楼层救治才可以启动医保。尽管相较于别的养老机构,海员护理院可以不出大楼,但对该突发疾病老人的护理却要“转手”换医换人,不利于知根知底的精细化护理。
在我国“医养结合”医保做的比较好的是山东青岛。据媒体报道,2012年7月,该市将二三级医疗机构的“专护”、老年护理院等机构养老的“老护”、社区的家庭病床即“家护”,统一合并为长期医疗护理保险制度。这一制度,在全国尚属首创。目前,黑龙江省卫生、民政、人社等部门正在积极制定并落实相关政策,“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失能老年人的春天即将到来。
养老观念发生变化“孝心”让老人得到专业护理
中国人有“养儿防老、无儿无女的人才住养老院”的一种观念,甚至有的人认为送父母去养老院是不孝的表现。一人卧床全家忙。一旦家里有个生活不能自理或者失能的老父(母),不仅子女的工作、学习会受到深刻影响,而且整个大家庭的生活方式、生活节奏都会彻底改变,主要照料者可能会心力交瘁,甚至积劳成疾。目前我国老年人现状是六十岁左右的人在照顾八九十岁的老人,照顾者本身已力不从心,传统孝道将很多失能老人家庭钉在了门框里。
在家照顾失能老人,最严重的问题便是护理不当造成伤害。有些“置管病人”(胃管、尿管、气管切开、造瘘等),需要良好的无菌环境和专业的护理;有些脑出血等后遗症患者,经过康复训练可以恢复到自理水平。有些在家照顾的卧床病人,身上会有褥疮,常会出现肺部感染。还有些家庭,受经济限制,失能老人也不能得到良好照顾。随着社会养老宣传的推广,一些人的养老观念也在发生变化,真正的“孝心”是要让老人能够得到专业的护理。
医养结合养老机构有医疗、康复及专业的护理团队,具备医疗护理水平,半自理、不能自理的老人入住医养结合护理院也能减轻老人的病痛。
“医养结合”需引入“第三方”评估调解机构
目前,入住养老机构的老人80%以上都是不能自理的半失能、失能老人。特别是医养结合养老机构内入住的老人突发状况多,一旦出现纠纷,“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曹桂英院长说,海员护理院十多年来也吸取了不少经验教训,也遇到个别老人家属“医闹”纠缠不清的状况,这在医养结合养老机构是常遇到的现象。如今政府加大扶持养老机构的力度,推行养老机构老人责任险,减轻养老机构和老人家属的负担,现在亟需引入养老纠纷第三方评估调解机构,也有利于规范养老行业的健康发展。
“医养结合不是简单的医院+养老,”曹桂英院长说,在实践中是“医”“养”“护”三者相互融合。通过及时有效的“治疗”和贴心周到的“护理”,让老人们真正实现“颐养天年”。关于“护”的问题,养老机构普遍面临着专业护理人员短缺的问题。目前,我国从事养老护理行业的人员参差不齐,大多数是来自农村的四五十岁人员,本身文化水平不高,缺乏医疗护理知识,需要经过培训认证后才可从事该行业。护工培训每人1800元左右的费用,对于从业者和养老机构来说也是不小的支出,为了规范养老护理行业,提高养老护理水平,希望政府能够扶持体制外的老年护理护工的培训工作。
有数据显示,据测算从2030年开始,中国将进入人口老龄化各种矛盾的全面爆发期,失能老年人的迅速增长是其中最难解决的一个问题。如何在健全和完善养老、医疗保险制度的同时,初步建立起长期照料服务体系,是个任重道远的大问题。不仅可以保障失能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尊严,而且,可以解放生产力,广泛吸纳就业,缓解就业压力,是有利于老年人、有利于子女和家庭、有利于社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