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克东发展食用菌拓宽脱贫路

2016-04-14 11:15:58 信息来源:黑龙江日报发布者:看龙江点击量:

 黑龙江日报4月4日讯 初春时节,冰雪融化,田野依然寂静。可在克东县润津乡忠信村巢凤丰泽食用菌合作社里,却是一派热火朝天的生产场面:在制菌车间,拌料上料、灌袋起锅,社员们按照各自分工忙碌着。“大棚生产栽植木耳,效益可比原来种香菇强多了,玉米、大豆更是没法比。”在拌料机的轰鸣声中,社员们大声谈论着木耳生产新项目带来的丰厚利润,阵阵笑声回荡在弥漫着淡淡菌香的空气中。

  巢凤丰泽食用菌合作社组建于2014年,现有暖棚5个,冷棚44个。合作社理事长郑锋军告诉记者:“在这干活的农民大多是村里的贫困户,制菌劳动强度不大,留守妇女、老人都能干,现在每天用工40多人,采摘高峰时一天需要七八十人,常年在这干活的农民人均年工资收入可达8000多元。”贫困户冯贵福爱人常年有病,为了照顾妻子,他无法外出打工,交给种植合作社的32亩土地承包费成为全家唯一的经济来源。巢凤丰泽食用菌合作社组建后,冯贵福成为这里的工人,每年近万元的工资收入让他对今后的生活有了信心:“有了食用菌合作社,我的收入比过去增加一倍,还不耽误照顾病人,感觉日子越来越有奔头!”

  在大棚里生产木耳,这对几十年来种大田的克东农民来说,完全是件新鲜事。为此,合作社专门从伊春聘请来有经验的技术员驻村全程指导。正在接菌室里指导社员接菌的技术员朱洪全告诉记者:“目前栽培的黑木耳属于中温性菌类,菌丝生长最适宜温度为23℃~28℃,出木耳后生长最适宜温度为20℃~26℃,在大棚里,通过调节温度和湿度完全可以达到这个条件。现在看,4月份菌棒就能进棚摆放,预计6月初就能采收第一茬。”

  在制菌车间里,郑锋军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每天生产7500支菌棒,目前共生产22万多棒,一棒能出1.2两木耳,按30元一斤的市场价算,去除一半成本,一棒至少能剩1.8元,仅木耳一项就能收入40万元。今年是木耳生产第一年,明年要进一步扩大规模,还能有更大的收益。

  克东县扶贫办主任赵长祥介绍,为实现精准脱贫,克东县结合种植业结构调整,启动了城乡居民“菜篮子”工程,累计投入扶贫开发资金3711万元,重点发展食用菌和棚室蔬菜水果等特色作物。全县共组建果蔬、食用菌专业合作社11个,建设温室94栋6.3万平方米、大棚492栋37.9万平方米,其中食用菌大棚已发展到185栋,安置农民400余人,极大拓宽了贫困户的增收渠道。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