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社会主义学院祝福恩: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走出振兴新路子

2016-04-13 12:04:59 信息来源:黑龙江日报发布者:看龙江点击量:

3月17日,黑龙江日报举办了省内社科界专家学者学习贯彻落实习总书记在全国“两会”上参加黑龙江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座谈会,祝福恩在座谈会上发言。黑龙江日报记者 蒋国红 摄

  3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黑龙江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是我省人民政治生活中带有标志性的大事,对于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及实现“十三五”目标任务具有里程碑性的意义,为我省走出全面振兴新路子提出了新理念、新思路、新举措。

  习近平总书记对东北,对黑龙江,是十分了解的,去年7月在长春市的调研,就是对东北经济社会发展的立体透视,切片化验,诸病已知。所以,习近平总书记有针对性地提出:“全面深化改革,主要是抓好经济体制改革特别是国有企业改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加减乘除’一起做,冲破束缚多方面创造活力的体制机制障碍。”这已再明确不过,我们要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制定相关实施对策。3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到湖南代表团审议讲话,集中围绕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习近平总书记在我省代表团的讲话也是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出发点,对我省工业、农业、对外开放、旅游等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指明方向,明确路径,确定对策。所以,我们必须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视角理解、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对我省来说全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才能做到围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才能走出全面振兴的“新”路子。

  一、推进工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国企内生动力上聚焦发力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达到目标,一是稳定经济增长,二是实现经济转型升级。前者表明不再采取刺激性政策来扩张生产规模,而是激活实体经济内生活力,因此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指的是实体经济,工业是主战场,企业是主力军,要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全面深化改革,主要是抓好经济体制改革特别是国有企业改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加减乘除’一起做,冲破束缚各方面创造活力的体制机制障碍。”这尖锐指出我省工业经济发展滞后深刻原因。我省国企比重大,至今仍达50%,发展最大障碍在体制机制,使之缺乏内生活力,为此必须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做好国企改革的“加减乘除”。“加法”就是扩大增量激活存量,以补短板为重点的“加法”;“减法”就是化解过剩产能,让不能长的短下来;“乘法”是变要素驱动为创新驱动;“除法”就是简政放权,破除不利于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所以,要落实中央关于深化国企改革文件精神,全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抓紧制定我省及各地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具体实施意见,着眼提升国企内生活力,把国有企业改制改组同化解产能过剩结合起来,吸取上一个十年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教训,使国企该重组的重组、该兼并的兼并、该退出的退出,激发国企内生动力。

  推进我省改革,就是要解决国企内生活力不足,创新动力不足、产权不明晰难题,这些难题是体制机制之果。如我省龙煤集团万吨采煤用工多、成本高,别说与国外煤企比,在国内也是落后的,怎么能有竞争力和效益。我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解决好“三去一降一补”五大任务,从供需两侧推进,更加注重提升供给侧综合效能,实现由低水平供需平衡向中高水平需求平衡跃升。为此,要在供给侧方面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加快推进对“老字号”、“原字号”、“初字号”、“重字号”企业的技术改造,使之转型升级。技改创新是内涵为主的发展方式。据测算,“增量资本产出率”即增加单位GDP需要的增量资本,技改大约是2.4,全部固定资产投资约为6。技改既全面提升了技术经济指标,还拉动需求并提升了供给侧的综合效能。二是全力发展战略性新兴和高新产业,实现新旧动能转换。据统计,在整个工业利润负增长-2.3%的条件下,高新产业利润增速多达8.9%。近年来,高新产业增加值增幅比工业增加值增幅高约5个百分点。但高新产业目前仅占工业增加值里占比有11.8%。高新产业增长还补不上传统产业掉下的那部分。所以,发展高新产业是我省必然选择。三是在推进供给侧结构动力转换中抓好国企改革。推进供给侧新旧动能转换,要发挥好有效投资作用,要进一步扩大企业自主权,强化国有资本运作机制,使政府不要主导项目决策,以在供给侧改革中使国企真正成为投资主体,以有效解决工业经济下降问题。

  二、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发展农业经济上聚焦发力

  习近平总书记与我省农民代表对话,充分体现了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农村工作会议及今年一号文件中,第一次提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农业是我国“四化”同步的最短短板,农业改革重点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难点也在供给侧。尽管农业在国民经济中比重已下降到9%左右,但在国民经济中仍是基础产业,其问题是结构失衡,所以要全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此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确定了农业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六个任务:即“调结构、提品质、促融合、去库存、除成本、补短板”。对农业调结构,王宪魁书记在全省农村工作会议上指出,核心问题是减玉米,3月28日,国家已改变了玉米收储政策,今年变为“市场化收购”加“补贴政策”,这是典型的农业供给侧改革,由此带动农业结构的调整。

  从我省农村经济发展及改革看,调结构要做到“六个调”:一是“调宽”,促进粮食、经济作物、饲草料三元种植结构,改变玉米独大窄格局;二是“调深”,就是对玉米等农作物进行深加工,延长下游产业链。三是调杂,即多种五谷杂粮和豆类,扩大土豆面积。今年2月,农业部提出到2030年把马铃薯扩大到一亿亩以上,主食消费占马铃薯的30%以上。四是调长,延长玉米加工产业链,延长产业链是需求侧,减少玉米面积是供给侧。五是调绿,减少农药和化肥等使用量,打造绿色农业,生产绿色农产品。五是调白,就是大力发展蓄牧业和乳品业,使玉米变为饲料实现过腹增值。七是调优,就是打造优质农业,培育优质农产品,这是我省优势和长板。八是调名,打造农业绿色产品的名牌。2015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吉林省考察时说:“粮食也要打品牌,这样价格好、效益好。”我省农产品名优品牌少,按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去做。习近平总书记说:“重农因本,是安民之基。”为此必须全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做到改思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调整思路;改结构,这是农业供给侧改革的核心内容;改制度,包括土地制度、促进生产的激励保障制度及相应的安全、卫生生产制度,由此把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落到实处,实现我省农业经济的新发展。

三、推进简政放权和体制机制改革在塑造法治环境上聚焦发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我省代表团上的讲话,围绕简政放权,打造发展环境,特别是法治环境讲的最多、最深刻、最系统。特别听到陆昊代表介绍黑龙江省简政放权的情况,接连询问:“下放还是取消?”“下放的能接得住吗?”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东北地区振兴发展,优化发展环境很重要,法治化环境最能聚人聚财,最有利于发展。”法治化环境是全面振兴“新”路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应有的内容,实则是对我省的批评,又是对省委、省政府近年工作的肯定,又明确了下年供给侧结构改革方向。

  其一,供给侧结构改革本身内在包含着政府及体制机制改革。简政放权,转变政府职能,推进体制机制改革为发展提供有效的制度供给和体制保障,是典型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容,是习近平总书记对邓小平改革理论继承和再创新,是对西方供给学派质上的超越。习近平总书记要全面深化体制改革、简政放权,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这就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其目的是为经济发展提供制度供给和体制保障,这已是新一届党中央和政府的成功实践,并已被实践所证明。

  其二,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领导干部树立法治思维、法治理念。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开展工作、解决问题、推进发展的能力,是推进法治建设的关键。从某种意义上讲,是改善发展环境的关键。”东北地区经济发展滞后,人们都说,表象看是“资源诅咒”,实质是“体制诅咒”,制度体制及一些领导干部不为经济发展提供制度保障,特别是缺少法治环境和法治支持。所以,习近平总书记在我省代表团讲话尖锐指出这个问题,说明我省必须全力推进体制机制及法治环境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体制环境、法治环境上不取得突破,振兴新路子难形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这个问题实质是对我省的批评。有的领导干部缺少法治思维和法治观念,不会依法行政,爱搞“摆平”、“搞定”,这是权治、人治,不是法治。这内在要求领导干部树立法治观念,习惯依法行政,再简政放权,改革不利于发展的制度体制,为发展提供有益发展的法治环境和制度供给,并成“新”路子的“新”元素。

  其三,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构建保障发展良好的制度供给。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依法办事可能会影响一时的效率,但走出的发展道路会平坦,赢得的发展成果会更持续,最终效率会更高。”为此必须提供有利发展的制度体制供给。这是中国特色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理论,完全符合实际。据智库Br uegel在知乎上公开的2012年~2014年调查,在东北地区的461家受调查的外地企业中,有306家企业已实际撤资,停止在东北地区经营或在2012年未来五年内有离开之愿,占66.38%,这些企业以制造业占99家,批发零售业91家,服务业79家为主。剩下的115家五年内不准备离开东北的企业,以房地产74家,重化工企业69家为主。超过半数的企业占51.33%,认为当地政府及相关政策是企业“在东北地区发展遭遇到最大的阻力”,在全国范围内比例最高。浙江所属的华东地区,认为当地政府及相关政策最大发展阻力的比例仅占18.93%,远远低于东北。由此可见,东北经济发展滞后是制度、是环境,而不是资源,体制性结构性再一次成为东北的诅咒。所以,落实习总书记讲话精神,走出新路子,必须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省委、省政府去年已出台了优化发展环境的规定,我们要在这个基础上,站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高度,再简政放权,规范权力清单,清理、废止不适应当前发展形势的体制政策,为经济发展提供体制供给,破除体制诅咒,以实现我省的全面振兴。

  (作者系黑龙江省社会主义学院教授)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