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应常态增信心强定力促发展 佳木斯营造干事创业氛围谋发展

2016-03-28 09:54:20 信息来源:黑龙江日报发布者:看龙江点击量:

 黑龙江日报3月28日讯 穿行在佳木斯高新区泉林生态农业项目建设现场,一幢幢厂房拔地而起,机器的轰鸣声不绝于耳。总投资420亿元,可将佳木斯为中心、辐射周边3000万亩的秸秆“吃干榨净”、新增就业1万人余人。

  “泉林”的生动画面也正是佳木斯在全省“应增强促”主题活动中,统一思想、凝聚力量、攻坚克难、深化改革波澜壮阔图景的一瞥。

  在“应常态、增信心、强定力、促发展”主题活动开展以来,佳木斯市按照省委部署,以服务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社会和谐和政治清明为目标,通过抓组织领导、活动载体、宣传引导,营造干事创业氛围,凝心聚力共谋发展。2015年,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33.9亿元,增长10.5%,位居全省第一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401亿元,增长10.5%,位居全省第三位……佳木斯在新常态道路上加速奔跑。

  习近平总书记参加黑龙江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进一步激发了全市人民干事创业的热情,更为佳木斯今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佳木斯市委书记王爱文说,全市上下要用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武装头脑指挥行动,注重激发内生动力,奋力开创佳木斯“十三五”发展和全面振兴新局面。

  招大引强转型升级新动能

  3月10日,农历二月二。在零下20度的清晨,哈佳铁路七标段中铁一局施工人员没有守在家里过“龙抬头”。走进施工现场,他们切钢板、捆钢筋,几个“蜘蛛人”攀爬在高高的脚手架上。正在进行的是新华特大桥跨哈同高速公路连续梁和跨规划高速公路连续梁的施工作业。“不畏严寒加紧施工,就是为了保证这座进入佳木斯市区的主要桥梁能够按计划在7月中旬实现合龙。”工作人员介绍。

  随着哈佳高铁、同江中俄铁路大桥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佳木斯正在形成辐射东北亚国家的重要交通枢纽和产业聚集高地。全国最大的粮食全产业链经营龙头企业象屿金谷粮食深加工项目,将大粮仓佳木斯农业产业化发展向前推动了一大步。泉林秸秆综合利用项目将资源优势变成产业优势,东北地区最具代表性的循环生态农业模式加速形成中。在中心城市、现代农业、沿边开放等优势的基础上,新的增长因素和力量不断汇集。

  调节构,转方式,升级新动能,必须把招大客商、引好项目作为新一轮发展动力。去年12月初,佳木斯市召开项目建设“准备之冬”工作会议,将19个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及72个重点招商项目列入“准备之冬”。“1972”计划以来,这个市严密部署、加快节奏,定期将进程“晒”到网上,倒逼干部高效作为,促使“1972”计划的重点招商项目由72项增加到159项,年度计划投资由82.83亿元增加到147.04亿元。其中,富锦市万达物流中心、同江20万吨水稻深加工、桦南县仙紫紫苏深加工等102个项目可在上半年开工建设,预计当年完成投资108.96亿元。

  为帮助困难企业走出低谷,去年这个市推进服务常态化,出台3项优惠政策,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及时兑现国省优惠政策,争取各类扶持资金1.3亿元,落实企业贷款22亿元,减免各类企业和经营实体税金2.35亿元。对于经营困难的大型企业,通过战略重组实现企业升级,再造生机。

  佳星玻璃公司是东北地区惟一的玻璃生产企业,有着雄厚的技术和产业优势,但受近年来房地产市场影响,企业产量下降,连年亏损。为此,这个市实施“靠大、引大”策略,通过与中国建材集团合作对佳星玻璃进行重组,以实现产业优化升级,带动企业及相关产业发展。

  此外,润特科技公司与哈理工大学合作生产特种电缆、超高压电缆项目一期建设正在稳步推进中。中唯实业模具冲压中心、润特科技环保阻燃交联聚烯烃材料技术改造、金玛安全食品工业园一期、大地酒业1万吨白酒生产、波巴布食用菌研发繁育生产项目、金恒纸业年产10万吨高档箱板纸、东极金鼎公司年产80万立方米装饰板和10万吨外墙涂料等新的一批工业产业项目相继落地投产。

  铺“绿”促“创”提升民众获得感

  “走路不怕沾一脚泥了,开车不怕底盘受损了!”刚刚过去的冬季佳木斯启用绿色清雪,市民们毫不吝啬地为之点赞。

  把生态文明、绿色发展作为城市建设的主基调,去年,佳木斯市新建了长安公园,并对8个公园、102条街道进行维护改造和绿化提档升级。取得了国家智慧城市试点资格,完成海绵城市试点申报工作。松花江水污染防治规划项目建成率居全省首位,松花江佳木斯断面水质达标率100%。落实空气质量监测新标准,良好以上天数达到338天。沿江、沿河工业排污口全部达标排放,生态创建工作位于全省前列。造林9.27万亩,超额完成省定任务。推广“郊区模式”,实施205个村的美丽乡村建设,农民参与建设的积极性更加高涨,得到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

  今年,把“加快绿色转型,建设生态文明”再次写进民生工作报告,并提出了对于大气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等生态环境的治理方案,将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1个、省级生态县1个、省级生态村20个、全年完成造林9万亩、市区新增绿地8.5万平方米纳入工作目标。此外,把黑土资源保护也写入治理范围中,全力打造秀美佳木斯,让良好生态成为可持续发展的竞争优势,惠及子孙后代。

  从大学一年级开始,闫强就和几个同学琢磨着创业,然而公司位置偏僻,运营资金不足成了躲不开的瓶颈。一个偶然的机会,闫强知道了新落成的大学生创业社区在招募创业项目,就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入驻。“能享受费用减免优惠政策,还能得到多种多样的创业辅导。对于起步阶段的创业者来说,真是雪中送炭啊!”闫强说。

  去年9月,《佳木斯市大众创业三年行动计划》正式出台,一组“政策红包”大大激发了广大青年创业热情。12月,佳木斯辟建省内第一家规模最大、服务功能最全、创业门槛最低、服务环境最优的综合性大学生创业社区。落实20多项创业扶持政策,设置了12个功能专区,为“创客”提供了可享受多元化服务的孵化平台。同年,佳木斯市新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科技企业孵化器各3家,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户,科技成果转化签约额超过5000万元,实现高新技术产值203亿元。城镇新增就业7.2万人(次),城镇登记失业率4.05%。在此基础上,2016年,计划城镇新增就业4.5万人(次),将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4%以内。

  尽心竭力为群众解决急需办、能够办的实际问题,让群众得到触手可及的获得感。这个市在全省率先实现了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市级统筹,城乡低保、五保供养、市区最低工资全部达到省定标准。实施棚户区改造104万平方米,新增廉租补贴1039户。6万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推行医疗服务“一卡通”,实行专家“全日制”门诊,群众满意率明显提高。

  扬正抑负优化发展软环境

  在开展“应增强促”主题活动的过程中,佳木斯市委把理论学习作为行动的先导,明确方向,谋定而后动。市委书记王爱文亲自讲党课、作专题辅导,进一步明确了积极适应新常态,既要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又要在战术上主动作为,围绕省委“五大规划”战略布局,充分把握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龙江陆海丝路带”战略规划实施的强大政策支持机遇和同江大桥建设、哈佳铁路建设、三江连通水利工程建设的重大投资拉动机遇,抢抓新机遇,构筑新优势,不断开创佳木斯改革发展新局面。

  这个市通过抓组织领导,成立了县(市)区、市直单位、企业学校、社区农村等4个推进组。把开展“应增强促”主题活动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项工程”、“德润佳木斯”七项行动、纪念抗战胜利七十周年“十个一”主题结合起来,丰富载体,扩大受众。利用“三江讲坛”、“身边事大道理”、“百人千课下基层”、“送政策到田间地头”、“社区故事会”等送理论下基层宣讲活动进行宣传阐释,大张旗鼓开展“应对新常态,行进佳木斯”主题宣传。今年,佳木斯市委提出开展“德润佳木斯”十大行动和实施“文化产业跃升”十大工程,积极营造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文化氛围。

  服务政治清明,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佳木斯把党风廉政建设放在改革发展大局中来把握,融入到“应增强促”活动中去推进,着力纠正懒政怠政、为官不为、不重落实等党性党风方面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激发蕴藏在党员干部心中的正能量。这个市还在全国率先公布权力清单,对全市1463项行政职权进行清理,减少599项。为解决政府行政职权家底不清、账目不明的问题,对864项行政权力编制了相应责任清单,纳入黑龙江省行政权力信息管理平台,实现审批流程的全程可控、流程可查、责任可追。首推行政职权运行流程标准化管理,有效解决群众办事难、办事慢、办事成本高的问题,政府管理效能、群众满意度在民众“点赞”中双双提升。

  政法机关深入推进法治环境创建工作,打压影响社会和谐的“负能量”。重点对各类专业市场和企业周边环境进行专项整治。公安机关深入开展“打四黑、除四害”“打假、打骗、打传销、打非法集资”等专项行动,破获各类经济案件107起,为企业和群众挽回经济损失1.5亿元。审判机关积极开展司法救助,依法缓减免诉讼费69万元。检察机关开展职务犯罪预防法律辅导22课时,受教育人员达5000人。此外,组织开展了以“排干扰、解纠纷、化风险、保平安”为主要内容的“护航工程”,在全市选定了23个重点产业项目挂牌设立“佳木斯市政法机关规范执法行为监督点”。在法律允许范围内,主动提供服务,急事急办,特事特办,一年来,共为中小微企业解决难题28件,化解矛盾25件,排除安全隐患35起,有效避免上访案件45件。

  转调结合驱动农业新跨越

  粮食“十二连增”,产量亮出精彩;连续四年荣登全国十佳食品安全城市榜单,质量赢得口碑;涉农产业不断丰富,工商资本争相进入,项目拉长产业链条……作为农业大市,佳木斯优势在农业,潜力在农业,发展重任也在农业。“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带来了机遇也迎来了挑战。佳木斯以“打头阵”“当先锋”的胆识和魄力,为全省趟出路子,积累经验。

  由生产主导向消费主导转变。全省农业工作会议提出了深化现代农业改革的主基调,不但要“种得好”还要“卖得好”,由“卖得好”推促“种得更好”成为农业改革新亮点。倾听市场声音,改革“供给侧”结构,以“打造百公里绿色稻米长廊,建设百万亩优质水稻示范带”为牵动,生动演绎由生产主导向消费主导的转变。用高品质、高科技、高附加值的精品农业“新钥匙”打开市场竞争力弱的“旧锁”。2015年,新增国家级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认证面积130万亩。建立佳木斯市大米标准体系,重点打造地理标识品牌;推进“互联网+农业”、农超对接等流通业态,50余家企业与合作社实现线上销售。

  农业产业化向农业工业化转变。去年,佳木斯提出“五个一批”建设,用项目化方式“嫁接”农业生产,突出农业“接二连三”的产业“粘合”作用。象屿集团仓储物流和120万吨玉米深加工项目、泉林秸秆综合利用项目、百威英博(佳木斯)啤酒项目等大项目……工商资本强力推进了农业资源优势向经济和产业优势转变的步伐。

  经营主体由分散向联合转变。改革不断深入,新型经营主体增量趋多,一些发展较为缓慢或者功能缺位的经营主体开始慢慢联合,让经营主体更容易赢得市场话语权。去年,全市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483个、家庭农场205个、专业大户41个,土地流转面积811.8万亩。规模以上龙头企业引领带动29万农户参与产业化经营。

  今年,佳木欺提出,强化市场导向作用,创新产业化模式,实现农业提质增效,加快农业资源优势向经济发展优势转化。优化农业产业结构,适应农产品需求向品牌化、高端化、时尚化发展趋势,以绿色有机理念引领农业可持续发展。试行佳木斯优质水稻栽培技术规程地方标准,全力打造“百公里绿色稻米长廊”,建设百万亩优质水稻示范带。推进“三减”行动计划,推广秸秆置换黄腐酸肥,完成测土配方施肥面积800万亩以上。

  我省实施“三江治理”工程以来,佳木斯全力以赴推进实施。2015年完成投资10.5亿元。主要支流桦南县倭肯河治理工程、汤原县汤旺河治理工程均100%按计划完成。桦川县悦来灌区骨干配套项目、汤原县引汤灌区、富锦市幸福灌区、桦南县向阳山灌区节水增粮行动项目、同江市三村灌区都圆满完成了年度建设任务。在为全省水利建设任务的完成奠定良好基础的同时,也使该市水利建设水平逐步提升。据了解,工程完成后,沿江农堤堤防防洪标准将提高到50年一遇。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