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为了村民的福祉——记全省农村百名好支书、宝清县朝阳乡红日村党支部书记马怀仁

2016-03-17 14:55:28 信息来源:东北网发布者:看龙江点击量:

东北网3月17日讯 十几年前,宝清县朝阳乡红日村是全县有名的穷村、脏村、落后村。   自从马怀仁担任村长、村支书以后,红日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民富足,村容整洁,村风文明,被评为省级新农村建设五星村和省级美丽乡村建设试点村。2015年,红日村村民人均纯收入达15905元,村民的小日子也恰似一轮“红日”冉冉升腾!   制村规美丽乡村展新姿   “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室内现代化、室外脏乱差”,前些年,红日村环境可以用这几句话来加以描述。 2011年,马怀仁由于工作出色由村长升任党支部书记。他的第一想法就是要改变红日村脏、乱、差的环境。千头万绪,如何开始?此时正逢县乡两级政府动员各村开展修订村规民约工作。老马一想,国有国法,村有村规,借此东风,要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村规民约。   既然村规民约是为全体村民制定,那就应该全体村民参与制定。老马就挨家挨户征集村民的想法和建议,回家后分类归纳整理形成初稿后,再去征求村民意见,最后定稿,常常忙到半夜。经反复征集、多次修改,红日村的28条村规民约终于诞生了。在村民代表大会上,全体村民举手表决,一致通过。这晚,老马睡得最香、最沉。   《村规民约》出台了,妻子觉得老马这回该有时间陪她去看上大学的女儿了。每回同老马说这事儿,老马总是今天推明天,这周推下周,一气之下,老伴儿自己去了。原来,老马在观察《村规民约》的效果。效果是有,但没有老马想的那么好。他又和村领导们一起研究、细化《村规民约》,重新填入“门前三包”和“党员包街”等细则。一段时间以后,红日村的环境彻底变了样。   有了清洁的环境,还要引导农民讲究文明。马怀仁又在全村大张旗鼓地开展“十星级文明户”评比活动,让乡亲们养成热爱祖国,遵纪守法,辛勤劳动等良好村风民风。   如今的红日村,条条村路平坦干净,生活垃圾日清日洁,党员群众鱼水相融,到处呈现生机和谐之态,被评为省级新农村五星级村、省级“美丽乡村”建设试点、省级文明村和省级生态村。  谋思路兴村富民奔小康   制定《村规民约》改变了村容村貌,要想使农民日子过的好,必须发展经济奔小康。   红日村的致富路在哪里?村里乡亲们种地是好手,可全村耕地面积不足10万亩,村民人均耕地7.5亩,根本不够种,外包土地是增收的一个好路子。   有了这种想法,老马就经常往附近各县和农场转悠打听,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有一天,在客车上听两个人在谈论农场土地外租的事。他立即跟着乘客到了农场,经过一番沟通,马怀仁真诚朴实、一心一意为村民谋福祉的高尚情怀深深感动了对方,双方很快就签订了土地外租意向性协议。   外包土地有了眉目,为了确保农民的收成,他让外甥开车拉着自己到外包地实地勘察,确认土地的生产条件和基础都不存在问题,才帮助村民承包了农场2万亩土地。2015年,承包土地增加到3万亩。外包土地让农民腰包一天天鼓了起来。   通过多次外出考察,马怀仁发现依托农民合作社可以加快土地流转进程,把土地集中到种田能手手中,可以解放更多的劳动力转移到二产、三产上来,实现多元增产。   马怀仁开始在村里组织培训,给大家解读政策,讲解农业发展趋势是市场化、专业化、产业化,介绍外地的成熟做法,但村民还是半信半疑。于是,马怀仁带头与8户农民做了第一批敢吃螃蟹的人,联合组建了红太阳玉米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所有土地由几位种田能手耕种,种子、化肥、农药统一购买,剩余劳动力外出打工,一年下来降低了土地成本。利用种田能手的丰富经验,再加上打工的收入,合作社每户收入增加了两三万元。眼见为实,村民们争先恐后地加入到合作社里来。   之后,马怀仁又积极招商引资,在村北建立了面积10万平方米的粮食仓储及加工厂,解决了农民卖粮难的问题。  求发展百折不挠修村路   多年来,红日村的基础设施差,既制约了经济发展,也影响了百姓的日常生活。   修路是众多基础设施中的当务之急,但修路得有钱啊,村集体账面上资金为零。钱从哪里来?道路取直还得挪动一些住户的杖子,如何说服农户同意?面对这两大难题,历届村干部都望而却步。   马怀仁有个犟脾气,认准对村里有利的事儿,一定会坚持下去,不达目的不罢休。他通过乡党委和政府找到了帮建部门,但村里的基础实在太薄弱了,根本无法取得帮建部门信任。马怀仁自掏腰包买车票,只身前往省城直接找帮扶单位。帮扶部门相关领导开始委婉拒绝,后来闭门不见。面对如此窘境,马怀仁依然不放弃,连续七八天上门求见,终于感动了对方,得到了大力支持。帮建部门共投入100余万元资助红日村修路。   修路期间,又遇上罕见的大雨,当时涵管还没铺完,大雨已将边沟灌满,路基随时都可能被冲垮。面对此景,马怀仁手拿铁锹跳进齐腰深的水沟里,继续铺设涵管,修筑道路,农民们也随后加入其中。风停了,雨住了,新修道路和涵管也都安然无恙,马怀仁与村民们都露出会心的笑容。   短短两个月,村里的主干道完工;又过了两个月,背街小巷的道路硬化工程全部完工。平坦的道路修到了每户村民的家门口,也延伸到了每个村民的心坎上。   多年来,自来水的水质差也是红日村的一个大问题。在马怀仁的带领下,村里筹资进行了自来水改造,在村北新打了一眼自来水井,又安装了自来水过滤设备,有效解决了群众的吃水难问题。   马怀仁的心里时刻装着百姓。村五保户、残疾户、孤寡老人等困难户的生产生活问题,他一直挂在心上。逢年过节,他都到这些困难户家中探望;每到雨季,他都到低保户家中转一转,看看他们的房屋漏不漏雨、有没有危险;村里有位孤寡老人缺衣少食,他隔三差五就给老人送吃的送穿的,把老人当作自己的亲人看待;不管是谁家的孩子上不起学,他总是千方百计给予帮助,让孩子完成学业。   在群众眼里,马怀仁是一心一意为村民谋福祉的好党员、好公仆!一提起红日村的变化,群众纷纷竖起大拇指:“多亏了我们的好支书啊!”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