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冰城儿科医生短缺困局咋破 急诊医生一夜接诊近百患儿

2016-03-06 14:54:27 信息来源:生活报发布者:看龙江点击量:

 ●全省九万多名注册医师 只有三千多儿科医生

  ●急诊夜班医生最多时一人接诊患儿近百名

  ●今年哈医大恢复本科儿科学专业招生 但至少8年后才能上岗

  生活报3月6日讯 1日,哈尔滨医科大学对外宣布:停办23年后,该校将从9月恢复本科儿科学专业招生。同一天,一篇深圳儿科医生裴洪岗的辞职信在朋友圈掀起波澜,阅读量很快破十万。他在文中直言:“儿科医生工作量大,辛苦,医患纠纷高发,风险大,收入低,所以如果有别的选择,大多数医生不愿做儿科医生。”

  尽管儿科医生像熊猫一样珍稀,却未能受到更好的“保护”。近年来,“儿科医生荒”的警报声不绝于耳。而全面两孩政策落地后,儿童看病难的问题,更加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

  儿童看病难

  三千娃仅有俩医生

  人们常说“看病难”,其实给孩子看病更难。哈市最近气温起伏大,4日,市民杨女士3岁的儿子发烧,到晚上9点多,体温竟从下午38℃升到39.6℃,夫妻俩急忙把孩子送到医院。到医院时都快晚上10点了,可儿科门诊还是人满为患。“大概有五六十人,就两名值班医生。”杨女士说,后来医院又接收了一名外县转来的危重患儿,一名医生临时被调去支援,轮到她儿子打退烧针时,已是凌晨一两点钟了。

  对于杨女士的遭遇,想必很多家长深有感触。省卫计委医政处处长赵昱辉介绍,我省有注册医师九万多人,截至2014年,儿科注册医师仅有3429人,而我省0-14岁儿童有449.2万人,平均每千名儿童拥有儿科医生0.76人,照此计算,每三千名儿童仅拥有两名医生。

  哈市儿童医院院长丁凤姝介绍,儿童医院近五年的年门诊量在70-80万人次之间。2013年新建内科楼后,床位数从650张增至900张,而新增临床一线医生仅62人,这其中还包括15名编外人员。截至2015年全院医生总数333人,其中临床一线医生266人,完成年门诊量72.93万人次。

  去年年底,哈医大一院儿童医院落户群力院区,虽然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儿童就医难,然而对全省众多病患来讲,仍显得有些杯水车薪。

  强度大风险高

  急诊医生曾一夜接诊近百患儿

  5日7点半,哈市儿童医院一楼大厅早已排起长队,呼吸内科主任孙珺像往常一样坐在门诊室里。8点刚过,诊室里陆续围拢进一大群带着患儿的家长。她一边麻利地进行常规检查,一边思路清晰地回答着家长的询问。患儿和家长们却不知道,这几天,她一直在加班,就在前一天晚上,她还值班到凌晨,一上午她又接诊了几十名患儿,没来得及喝一口水、上一次厕所。

  “晚上急诊,内科夜班医生最多时一人要接诊近百名患儿。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人员紧张,不得不加班,好多女同事怀孕七八个月了,还在一线忙碌。”说起一线医生的工作现状,哈市儿童医院副院长、心胸外科李怀宁主任医师感慨道,“以我们心胸外科为例,算上我一共四名医生,除了出门诊、做手术,还要值夜班,根本没有节假日。”

  一篇儿科医生裴洪岗的辞职信在微信朋友圈掀起波澜,同样也让儿科医生王阳(化名)感慨万千,他已在哈市某三甲医院儿科工作了十余年,仅去年就有三名同事转行。

  “我们干的是最累的活,值夜班得熬一宿,必须每隔一小时巡视一次。新生儿、早产儿的病情变化比较快,医生诊断和用药必须十分谨慎,有时心急的家长见孩子病情没有快速好转,指着医生鼻子就骂,甚至伸手就打。”王医生坦言,跟苦和累比起来,儿科医生要承受的风险和压力更让人难以接受。

  儿科也被称为“哑科”。患儿常常表达不清哪儿不舒服,半数以上的患儿甚至还不会说话,诊断非常困难。因此,要求儿科医生有非常丰富的临床经验。而和他们的付出相比,收益则显得很不对等。不少业内人士透露,儿科医生的收入在医疗行当里是最低的。“儿科医生压力大、工作强度大、风险高、收入低,转行也就不足为奇了。”王医生感慨道。

  “远水难解近渴”

  培养一名儿科医生至少需要8年

  2日,39岁的张天艳来到哈尔滨,参加儿科医生转岗培训。她在伊春市妇幼保健院妇产科工作了17年,作为我省儿科医师转岗培训首批学员之一,她最快将在两年后成为一名儿科医生。首批40余名学员均来自我省各县市,都说儿科医生紧张,而在三、四线城市儿科医生更为紧缺。张天艳所在医院的儿科,只有四个人。

  今年起,全国8所高校恢复本科儿科学专业招生,这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儿科医生短缺状况。但在业内人士看来,“远水难解近渴”。“无论是五年制本科生还是七年制研究生,进入医院后至少要接受2-3年规范化培养,前后加起来需要8-10年,培养周期很长,这也是国家大力推进儿科医师转岗培训的重要原因。”一位业内人士介绍。

  教育部将儿科学专业作为调整专业于1999年起停止招生。今年7月起,8所高校将恢复本科儿科学专业,这其中就包括哈尔滨医科大学。该校今年计划招生50名。对于哈医大来说,停招已经过去了23年。哈医大教务处一位负责人介绍,其实早在1993年,该校就取消了本科儿科学专业。许多儿科专业毕业生觉得就业面狭窄,不愿做儿科医生,想从事其他学科工作,于是向学校提出了建议。学校保留硕士、博士儿科医学专业。

  专家呼吁:

  付出回报要等价

  应提高儿科医生待遇

  经济基础决定存在的价值,在很多大型综合医院,儿科能够带来的经济效益几乎可以忽略,很多医院保留儿科的原因要么是因为医疗管理部门的相关规定,要么是出于公益目的。在医院,儿科永远是一个需要其他部门补贴的科室。

  哈市儿童医院院长丁凤姝在今年哈市政协会议上的提案,就提出了提高专业技术人员待遇水平问题,指出要建立绩效津贴补贴制度,按照与儿科工作岗位、工作量、工作强度、工作责任、工作风险、实际贡献、社会责任等因素相挂钩的原则,测算绩效分配系数,制定绩效考核指标与考核系数,使付出和回报等价,尊重儿科医生的劳动。

  省卫计委医政处处长赵昱辉表示,《关于实施全面两孩政策改革完善计划生育服务管理的决定》中提到,要加快产科和儿科医师、助产士及护士人才培养,合理确定服务价格,在薪酬分配等方面加大政策倾斜力度。现在国家已经意识到儿科医生短缺的问题,鼓励医学院校加强儿科专业人才的培养,同时实施儿科医生二次招录,增加儿科医生就业机会;实施相关专业医师转岗儿科专业,多种渠道并行,努力解决“儿科医生荒”问题。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