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城儿科医生短缺困局咋破 急诊医生一夜接诊近百患儿
2016-03-06 14:54:27 信息来源:生活报发布者:看龙江点击量:
●全省九万多名注册医师 只有三千多儿科医生
●急诊夜班医生最多时一人接诊患儿近百名
●今年哈医大恢复本科儿科学专业招生 但至少8年后才能上岗
生活报3月6日讯 1日,哈尔滨医科大学对外宣布:停办23年后,该校将从9月恢复本科儿科学专业招生。同一天,一篇深圳儿科医生裴洪岗的辞职信在朋友圈掀起波澜,阅读量很快破十万。他在文中直言:“儿科医生工作量大,辛苦,医患纠纷高发,风险大,收入低,所以如果有别的选择,大多数医生不愿做儿科医生。”
尽管儿科医生像熊猫一样珍稀,却未能受到更好的“保护”。近年来,“儿科医生荒”的警报声不绝于耳。而全面两孩政策落地后,儿童看病难的问题,更加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
儿童看病难
三千娃仅有俩医生
人们常说“看病难”,其实给孩子看病更难。哈市最近气温起伏大,4日,市民杨女士3岁的儿子发烧,到晚上9点多,体温竟从下午38℃升到39.6℃,夫妻俩急忙把孩子送到医院。到医院时都快晚上10点了,可儿科门诊还是人满为患。“大概有五六十人,就两名值班医生。”杨女士说,后来医院又接收了一名外县转来的危重患儿,一名医生临时被调去支援,轮到她儿子打退烧针时,已是凌晨一两点钟了。
对于杨女士的遭遇,想必很多家长深有感触。省卫计委医政处处长赵昱辉介绍,我省有注册医师九万多人,截至2014年,儿科注册医师仅有3429人,而我省0-14岁儿童有449.2万人,平均每千名儿童拥有儿科医生0.76人,照此计算,每三千名儿童仅拥有两名医生。
哈市儿童医院院长丁凤姝介绍,儿童医院近五年的年门诊量在70-80万人次之间。2013年新建内科楼后,床位数从650张增至900张,而新增临床一线医生仅62人,这其中还包括15名编外人员。截至2015年全院医生总数333人,其中临床一线医生266人,完成年门诊量72.93万人次。
去年年底,哈医大一院儿童医院落户群力院区,虽然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儿童就医难,然而对全省众多病患来讲,仍显得有些杯水车薪。
强度大风险高
急诊医生曾一夜接诊近百患儿
5日7点半,哈市儿童医院一楼大厅早已排起长队,呼吸内科主任孙珺像往常一样坐在门诊室里。8点刚过,诊室里陆续围拢进一大群带着患儿的家长。她一边麻利地进行常规检查,一边思路清晰地回答着家长的询问。患儿和家长们却不知道,这几天,她一直在加班,就在前一天晚上,她还值班到凌晨,一上午她又接诊了几十名患儿,没来得及喝一口水、上一次厕所。
“晚上急诊,内科夜班医生最多时一人要接诊近百名患儿。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人员紧张,不得不加班,好多女同事怀孕七八个月了,还在一线忙碌。”说起一线医生的工作现状,哈市儿童医院副院长、心胸外科李怀宁主任医师感慨道,“以我们心胸外科为例,算上我一共四名医生,除了出门诊、做手术,还要值夜班,根本没有节假日。”
一篇儿科医生裴洪岗的辞职信在微信朋友圈掀起波澜,同样也让儿科医生王阳(化名)感慨万千,他已在哈市某三甲医院儿科工作了十余年,仅去年就有三名同事转行。
“我们干的是最累的活,值夜班得熬一宿,必须每隔一小时巡视一次。新生儿、早产儿的病情变化比较快,医生诊断和用药必须十分谨慎,有时心急的家长见孩子病情没有快速好转,指着医生鼻子就骂,甚至伸手就打。”王医生坦言,跟苦和累比起来,儿科医生要承受的风险和压力更让人难以接受。
儿科也被称为“哑科”。患儿常常表达不清哪儿不舒服,半数以上的患儿甚至还不会说话,诊断非常困难。因此,要求儿科医生有非常丰富的临床经验。而和他们的付出相比,收益则显得很不对等。不少业内人士透露,儿科医生的收入在医疗行当里是最低的。“儿科医生压力大、工作强度大、风险高、收入低,转行也就不足为奇了。”王医生感慨道。
“远水难解近渴”
培养一名儿科医生至少需要8年
2日,39岁的张天艳来到哈尔滨,参加儿科医生转岗培训。她在伊春市妇幼保健院妇产科工作了17年,作为我省儿科医师转岗培训首批学员之一,她最快将在两年后成为一名儿科医生。首批40余名学员均来自我省各县市,都说儿科医生紧张,而在三、四线城市儿科医生更为紧缺。张天艳所在医院的儿科,只有四个人。
今年起,全国8所高校恢复本科儿科学专业招生,这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儿科医生短缺状况。但在业内人士看来,“远水难解近渴”。“无论是五年制本科生还是七年制研究生,进入医院后至少要接受2-3年规范化培养,前后加起来需要8-10年,培养周期很长,这也是国家大力推进儿科医师转岗培训的重要原因。”一位业内人士介绍。
教育部将儿科学专业作为调整专业于1999年起停止招生。今年7月起,8所高校将恢复本科儿科学专业,这其中就包括哈尔滨医科大学。该校今年计划招生50名。对于哈医大来说,停招已经过去了23年。哈医大教务处一位负责人介绍,其实早在1993年,该校就取消了本科儿科学专业。许多儿科专业毕业生觉得就业面狭窄,不愿做儿科医生,想从事其他学科工作,于是向学校提出了建议。学校保留硕士、博士儿科医学专业。
专家呼吁:
付出回报要等价
应提高儿科医生待遇
经济基础决定存在的价值,在很多大型综合医院,儿科能够带来的经济效益几乎可以忽略,很多医院保留儿科的原因要么是因为医疗管理部门的相关规定,要么是出于公益目的。在医院,儿科永远是一个需要其他部门补贴的科室。
哈市儿童医院院长丁凤姝在今年哈市政协会议上的提案,就提出了提高专业技术人员待遇水平问题,指出要建立绩效津贴补贴制度,按照与儿科工作岗位、工作量、工作强度、工作责任、工作风险、实际贡献、社会责任等因素相挂钩的原则,测算绩效分配系数,制定绩效考核指标与考核系数,使付出和回报等价,尊重儿科医生的劳动。
省卫计委医政处处长赵昱辉表示,《关于实施全面两孩政策改革完善计划生育服务管理的决定》中提到,要加快产科和儿科医师、助产士及护士人才培养,合理确定服务价格,在薪酬分配等方面加大政策倾斜力度。现在国家已经意识到儿科医生短缺的问题,鼓励医学院校加强儿科专业人才的培养,同时实施儿科医生二次招录,增加儿科医生就业机会;实施相关专业医师转岗儿科专业,多种渠道并行,努力解决“儿科医生荒”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