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岁男孩把刀插进室友胸膛 竟是为了判死刑去找爸爸
2016-02-01 14:43:43 信息来源:大庆网发布者:看龙江点击量:
东北网2月1日讯 大庆市第二看守所内羁押着20多名男性未成年人。本期主人公小志,因涉嫌故意杀人(未遂)被羁押在此处。选择小志作为《走进危险的心灵》系列报道第一期的主人公,是因小志身上有许多值得关注的共性问题。
17岁的小志,生来身体就有缺陷,行动不便。他有个比他小6岁的弟弟,他曾以为弟弟剥夺了他所有的爱。3年前的一次车祸中,他失去了他最爱的爸爸,妈妈为了更好地照顾兄弟二人,交了个男朋友。以上所述每一个经历,都有小志无法抹掉的伤……
1月19日,小志已被公诉机关以故意杀人罪(未遂)提起公诉,法院尚未做出判决。
记者在庭审前后两次采访小志,还原小志真实的心路历程。
1为了去另一个世界找爸爸他把刀扎进室友的胸膛
记者第一次见小志,是1月18日,庭审前一天。
他笑着和记者握手,然后坐到记者对面平静地与记者交流。
他先向记者讲了犯罪过程。
去年9月16日,他和几个同学在课间以填诗的方式拿小庆寻开心。小庆是小志的同班同学,也是他的室友。上课时,小志收到小庆传来的纸条:“你把我名誉毁了,你等着。”也是在那天,小志把同学的手机不小心恢复了出厂设置,同学告诉了老师,小志受到了老师的批评。
“那天下午,我吃了一板感冒药,晚上走路时自己感觉发飘。”神智不清的小志,想着小庆的纸条,越来越生气。于是,他产生一个念头:“小庆让我等着,就是不想让我好,那我就先下手。”次日,小志买了一把水果刀藏在枕头底下。那天,他和一个同学说过自己买刀报复小庆的想法,还和那同学说了自己吃了很多药。同学让他喝了很多水,并找他要刀,他没给。同学和他聊了很久,以为这事儿过去了,也没太在意。
那天中午,室友都在。小志握着手里的水果刀,他想扎小庆,可小庆躺在中铺,他扎不着。他看了看离他最近下铺的小哲,拿着刀便扑了过去,一刀扎进了小哲的右胸。拔出带血的刀,他又刺向站在不远处的小波,小波闪躲及时,只被割破了衣袖。
突然发生的事让同学们一惊,但很快有人反应过来。有同学抱住了小志,几个同学夺下了小志的刀,并把他送到了宿舍管理员处。
记者问小志,他与小庆有过节,为什么伤害的却是其他同学?小志告诉记者,他真正的目的并不是要把小庆怎么样,就是想杀人,然后可以被判死刑,这样他就可以去找已经去世的爸爸了。成板吃感冒药,甚至成板吃感冒药后不吃饭,是小志经常会做的事。他甚至想过割腕、上吊……可是他对自己下不了手。恰好那几天他又特别想爸爸,于是就做出了伤害同学的事。
幸好,经过治疗,小哲没有生命危险。
2他亲了一下躺在棺材里的爸爸看着火化炉,希望和爸爸一起走
小志说,他的家在农村,爸爸在农闲时做点小生意,生活过得不错。爸爸待人热情,也是做生意的好手,是小志的偶像。小志课余时间会给爸爸打下手,冬天的时候会跟着爸爸去要账。在爸爸身边,他觉得他和正常孩子是一样的。也只有在爸爸身边,他才觉得自己和正常孩子一样。在学校,因为身体缺陷,同学嘲笑他,给他起绰号。
因为他身体有缺陷,爸爸、妈妈又生了个弟弟,比小志小6岁。自弟弟出生后,小志觉得只有爸爸对自己好,别人都不喜欢自己。因为弟弟能帮家人收拾屋子,而自己因为身体的原因,做什么都做不好。小志每次和弟弟吵架,其他人都会骂他甚至会揍他,除了爸爸。
2014年初的一天,小志跟爸爸还有一个亲属外出办事,中午参加了一场婚礼。小志说:“那天出门时,爸爸还和我说,晚上回来一起看一档我们都喜欢的娱乐节目,可是爸爸再也没回来。那天,爸爸开了家里的轻卡。在婚宴上,爸爸喝了酒。我们往家走的时候,爸爸开车好像睡着了,他睁开眼时前面有个大卡车,撞上了。我和那个亲戚受了伤,我爸抢救了六七个小时,却没醒过来。”
小志后来听别人说,如果爸爸向旁边打方向的话,是可以活下来的,但那样的话,小志就会死。
听到爸爸去世的消息,小志感觉天塌下来了。“在爸爸的葬礼上,遗体告别的时候,看着躺在棺材里的爸爸,我的心里特别不是滋味,忍不住在他嘴上亲了一下。爸爸被推进火化炉的时候,我也想进去,和他一起走……”
从那以后,小志长大了,他不再和弟弟吵架了。他想做个男子汉,替爸爸做家里的顶梁柱。可是,他听到了奶奶的埋怨,要不是因为他,爸爸不会死,奶奶不会失去儿子。“我感觉他们都笑话我,因为我是个没有爸爸的孩子了。”为此,他曾放火烧了姑姑家的柴垛。
失去了顶梁柱,妈妈一个人养两个儿子,很辛苦。后来,妈妈交了个男朋友,姓夏,小志给他起外号叫“瞎扯”。小志不愿意有人占据爸爸的位置,可他也知道妈妈一个人很累,“瞎扯”能让妈妈减轻一些压力,起码能给他们哥俩钱花。于是,心情好的时候,他便哄着“瞎扯”说些好话,要点钱花。心情不好的时候,便联合弟弟欺负“瞎扯”,要把“瞎扯”赶出家里。有一次,他看到“瞎扯”被他们欺负后,一个人偷偷地抹眼泪……
3 心理咨询师的泪融化他冰封的心“我脑袋里装了开关,不想自杀了”
大庆市第二看守所所长闫震峰告诉记者:“小志这孩子,真挺让人心疼的。刚被送到看守所时,他用头撞墙,要自杀,说死了就能见他爸了。我抱住他,让他坐在我腿上,坐了20多分钟,他才平静下来。”
后来,因两位心理咨询师的介入,小志的状态有了改变。
刘洪刚和孙敬群都是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有10年的心理咨询经验。2014年5月,在大庆市政法委和大庆市法学会的支持下,以高新区人民法院为依托,成立了大庆大庆市法学会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会暨协会,并被授权成立“大庆大庆市未成年人关爱基地”(以下简称“两会一基地”)。2015年10月,大庆市第二看守所为了全面掌握未成年在押人员的心理动态和思想状况,引导他们化解心理问题并分析引发心理问题的根源,帮助他们增强心理承受能力,减轻监管负效应,从而促进监所和谐安定,联合“两会一基地”对被监管未成年人开展心理咨询工作。
小志告诉记者,他最初同意接受心理干预,并不是认为心理咨询师会对他有什么帮助,而是“没接触过这个职业,很好奇。另外,可以离开监舍,出来转转”。
第二看守所内有专业的心理咨询室。第一次接触两位心理咨询师时,小志就像接受老师的提问一样,回答咨询师的问题。当他讲到爸爸出殡时自己的做法和想法时,孙敬群流泪了,小志的心也融化了。
小志不想自杀了。心情不好的时候,他会用力击打床铺进行发泄。“发泄出来,就冷静多了。刘叔叔说的,在脑袋里安个开关,控制住自己的情绪。另外,刘叔叔和孙阿姨还教会了我换位思考,把自己想象成别人去想问题。现在,我就觉得特别对不起小哲,无缘无故地就被我给扎伤了,幸好他被救好了。我也会站在他爸妈的角度去想,我伤害了他们的儿子,他们应该恨我的。”
小志是个孝顺的孩子,他曾着急为奶奶治病而和妈妈吵过架,他记得每个亲人的生日。1月18日,是小志妈妈的生日。闫震峰所长知道后,给小志开了绿灯,允许他用看守所的办公电话给妈妈打个电话送份祝福。小志拨通家里的固定电话,是妈妈的男朋友接的,小志这次没喊他“瞎扯”,而是叫了声“叔叔”。妈妈在院子里,夏叔叔出去喊小志妈妈时,小志叮嘱弟弟要听话,要照顾妈妈和爷爷、奶奶。小志妈妈接了电话后,小志迫不急待地说:“妈,生日快乐。我现在挺好的,闫所长给我找了心理咨询师,我现在不想自杀了,你不用担心我了。”
挂断电话后,小志对闫震峰说:“我回去洗个澡,明天开庭,我就能见到家人了,得穿板正的。”
4他说,他要跪谢室友的父母心理咨询师说,他的未来需要被接纳
1月30日,记者与刘洪刚和孙敬群一起见了小志。小志畅想了自己的未来:“如果能判处非监禁刑的话,如果学校能接纳我,我一定好好学习。”小志的化学学得特别好,用他自己的话说:“我自己做化学推理题,能把自己做得直笑。”小志又叹息着说:“我应该不能判处非监禁刑,因为我想杀小哲,情节太严重了。我在法庭上已经表示不上诉了,谁让自己做了那事(要杀室友)呢!如果会坐牢,那我就好好改造,争取减刑,早点出来。”
孙敬群问小志:“如果判处监禁刑,到司法狱所改造数年,出狱后缺钱花,你怎么办呢?”这个问题,两位咨询师第一次与小志接触时就问过,那时小志的答案是:“要饭,要不来就去偷、去抢。”这次,小志的回答是:“学点技术,赚钱。不行的话就先找别人借,赚了再还。”刘洪刚问小志:“如果判处非监禁刑,你可以出去了,别人笑话你,你怎么办?你缺钱的时候,有人找你,让你做些违法的事,可以给你很多钱,你怎么办?”小志说:“别人笑话我,我不理他们,我就学习,学习也是挺有趣的事。无论怎么判刑,不管以后多难,违法的事我不能干了,不能再让我的家人伤心了。”另外,小志说,无论什么时候,他恢复自由后的第一件事便是要去小哲家,给小哲的父母下跪,感谢他们没怪自己,还向法院出了《谅解书》。他说,他要送小哲父母礼物,报答他们。
这次,小志和两位老师又谈起了妈妈的男友,不过他这次没喊他“瞎扯”,而是叫他“老夏”。
之后,两位咨询师给小志做了沙盘测试。通过测试可以看出,小志内心对自由、温暖的向往以及对爱的呼唤。
据两位心理咨询师分析,小志之所以会做出暴力的事,在心理学上叫做“创伤后应激障碍”,成因在于:他对自己身体缺陷的自卑;弟弟让他感觉亲人对自己的爱被剥夺;失去父亲且同为车祸经历人,却没有得到及时的心理支持。以上情况,都没得到家人的重视。因此他会情绪失控,有攻击性。孙敬群说:“小志在父亲去世时,得了一场重病。身体的疾病也是心理问题的体现,如果那时家人能及时对他进行心理疏导,或许也不会发生后来的事。”
由于爱的链接缺失,让小志绝望,他自我放逐,通过毁灭别人的方式来毁灭自己。通过12次心理干预,小志已扩展了认知,考虑问题的面宽了,但他的价值观并不是很完善。他需要社会的接纳,尽量少提或不提起过去的事。他需要亲人的温暖,让他多感受一些关爱。
通过小志的经历,两位心理咨询师认为,身体有缺陷的孩子很敏感,戒备心强,需要关爱;突然失去至亲的人,孩子的感情链接缺失,容易变得偏激。孩子承受能力更弱,因此,家里有亲人去世的时候,要特别注意孩子的变化;另外,要二胎的家庭,要注意二胎对老大的影响。二胎会让老大产生缺失感,会让老大感到自己的爱被剥夺,从而会受到打击。因二胎政策的放开,这点在不久的将来,要受到更高度的重视。(文中人物除闫震峰及咨询师外均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