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媒:“占中又来了”的征兆
2019-06-03 21:54:53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围绕着修订《逃犯条例》的政治角力,变得越来越复杂和长期化。要取得斗争的胜利,应该研究反对派的策略,有针对性地瓦解其攻击,这是完全必要的。
观乎过去三个月的具体情况,我们发现,反对派采用了下列几种策略:
一、全面“拉布”,阻止修例顺利通过;
二、配合外国势力,抹黑“一国两制”;
三、制造法律谬论,以影响市民理性判断;
四、极力歪曲事实,营造政治恐怖气氛;
五、控制各类舆论,全面“妖魔化”修例;
六、煽动民意对立,发动联署“黑衣游行”;
七、制造白色恐怖,弄得香港人人自危;
八、恐吓全体港人,图煽动二次“占中”;
九、夸大游行数字,虚张声势自抬身价。
三个月的形势发展证明,美国副总统彭斯关于要对中国发动冷战的新策略,正在付诸实行。香港能够帮助内地加快科技的发展,故成为美国打击的目标。香港的反对派已经赤裸裸地全面否定“一国两制”、全面否定中央对香港特别行政区的主权、国家领土完整、政制发展、中央和地方关系的主导的权力,连移交匿藏在香港的逃犯,也不可以,但外国政府则可以向香港要求移交逃犯。美国企图使香港变成一个独立政治实体。香港的反对派则全力配合美国的战略,第一步是搞乱香港,破坏香港的经济基础,让港人生活变得困苦,然后煽动颜色革命,鼓励年轻人“违法达义”,把反对修例的政治攻击,逐步过渡为第二次“占中”。近日“港独”势力,盗用了校友、教师、学生的名义,大搞什么联署,鼓动年轻人上街,就是一种“占中又来了”的征兆。
特区政府如何研究掌握反对派的策略,作出反制?看来特区政府在前面三个月是做得不足的。登高则能够望远,统领全局,才可以看出反对派的真正意图和下一步动作。特区政府前一阶段做得不够,主要表现在没有抢占先机,没有全局动员,没有掌握好舆论工具特别是电子传媒工具,没有有效及时地对应反对派的“拉布”和颠倒黑白抹煞“八不移交”的谣言攻势。而且特区政府许多内部的部署和计划,一早就泄露到反对派阵营,让反对派有机会采取了“包饺子”策略,取得先手。
全面应对反修例恶流
特区政府一直说,关于《逃犯条例》政府的宣传介绍和具体对民意的回应,全部集中在法案委员会阶段,到时有公听会,由主要官员回答议员所提出的各种问题,甚至会和议员进行辩论。所以政府前一段时间的讲解和宣传,就有一点冷冷清清。政府关于法案委员会这个部署被反对派掌握了,他们就包了法案委员会的饺子,让其胎死腹中,实际效果是使政府的舆论炮火发挥不出来,还在老等着选委员会主席,任由“拉布”局面出现。反对派还说这是立法会内部事务,三权分立,政府不便干预,也不便表态。结果,立法会就出现了失控的局面,四小时都选不出法案委员会主席,出现多次流会休会,还发生了暴力武斗的场面,造成建制派议员受伤。
最奇怪的是,政府的香港电台每一天都反对修例,不反映政府的声音,还要在这个阶段要求立法会增加港电的经费和编制,设立一个副台长,并且统筹兴建新大楼的工作,说明造反者有奖励,这是最荒谬的行政安排。
为了反击反对派的排山倒海攻势。特区政府应该调整宣传修例的策略,增强实力,加强统筹,不再由李家超单人匹马被动地解释修例。林郑月娥应安排管治班子成员,包括政务司司长、律政司司长、保安局正副局长和常务秘书长、商务及经济发展局局长等作出分工,分兵把关。
应该在所有电子传媒刊登公益广告,宣传修例的“八不移交”原则,司法机关严格把好证据核实、维护人权、自由、“八不移交”的关口。行政长官有拒绝移交逃犯程序启动的权力,即使法院通过了移交逃犯的决定,行政长官也有否决权,如果法院通过了不移交的决定,行政长官则没有权力作出否决。
要把立法会全体会议作为宣传修例的大舞台。立法会全体会议也要举行一次听证会,详细听取各方面的民意,官员也要详细解释不能接受某些修例建议的原因。
大会可以增加一两次会议,由官方详细解释外国和反对派的质疑,正好是一个正面制造舆论阵地。有鉴于香港电台制造舆论保护罪犯,违反公义和法治,政府应无限期推迟兴建大楼的拨款,以免为邪气张目。
作者:陈光南 资深评论员
来源:大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