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媒:为虎作伥不会有好下场
2019-04-12 06:01:25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李永达在“占中”案判决前,接受了专访,内容刊于3月31日《明报》副刊“星期日生活”。其中,李永达说了这样一段话:“现在民主派中也缺乏一个领袖将所有派系联合起来。我们现在连一个大型的沟通平台也没有,那时很难谈将来的事。我们整个民主派的领袖们,根本不能跟市民说我们将来有什么计划,去让市民再次积极的参与政治、支持我们,至少我听不到。”这番话,大体描述了反对派现状,可以概括为“三没有”─没有领袖、没有平台、没有行动计划。
这同香港政治矛盾焦点转移相关。
近20年来,香港政治矛盾的焦点几经转移。从2003年“七一游行”到2015年6月关于行政长官普选议案被反对派立法会议员否决,香港政治矛盾的焦点在政制发展─反对派欲移植西方政制、变香港为独立政治实体,我们坚持探索具“一国两制”特征的民主政制。从2015年6月到2017年底,香港政治矛盾的焦点转向“港独”与遏制“港独”。
在第一个阶段,反对派打着争取早日“真普选”旗号,形成民主党和公民党两个主要政治团体领袖轮流“坐庄”的领导格局,“民阵”是发动每年七一、元旦游行的平台,逼中央和特区政府越早推行“真普选”越好,这是他们的共同纲领。但是,他们否决了普选行政长官议案,也就导致领导体系瓦解、平台弱化和政治纲领不知所云。
反对派被“港独”分子挟持
到了第二阶段,反对派主流亦即“民主派”被边缘化,冒起于“占中”的本土激进分离势力抬头,但是,从政治斗争角度看,“港独”分子必定是极少数,不可能产生反对派的共主,也不可能提供反对派以大平台,“港独”从一开始就是死路,不可能形成具社会效应的行动计划。不能低估“港独”,是因为“港独”的思想基础在香港有市场,同情“港独”者不少。“民主派”公开表明不支持“港独”却被“港独”分子挟持,既反映“民主派”途穷,也反映“港独”思想基础不可低估。
从2018年初美国调整其全球战略和对华战略以来,香港政治矛盾焦点转向美国打“香港牌”与爱国爱港阵营坚决粉碎美国打“香港牌”。美方会把香港的反对派─“民主派”和本土激进分离势力─都召集到其麾下,会把香港政制发展议题和“港独”主张充分利用起来;但是,美方之前在幕后,而今走到前台,之前利用“真普选”和“港独”制约中国,而今把这两个政治话语和相关政治行动,当作其全面遏制中国的局部策略。
于是,反对派似乎有了走出“三没有”的机会,这就是陈方安生、郭荣铿和莫乃光不久前访问美国,甘心替美方扛起反华旗帜。
李永达在上述专访中没有指出这一点,与民主党没有人被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邀请与陈方安生、郭荣铿、莫乃光一同访问美国,这两点有无关联,仍需观察。但是,放在反对派面前的出路,除了改变“拒中抗共”立场、回到《基本法》和“一国两制”的正确轨道,唯有公开替美方做过河卒。
李永达的“拒中抗共”立场是顽固的,民主党整体上“拒中抗共”立场是顽固的。于是,加入陈方安生等人行列,替美方扛反华旗帜,是他们的必定选择。至今说不说、做未做,无关宏旨。
为美扛反华旗引火自焚
然而,为虎作伥历来没有好下场。即使是全球唯一超级大国虎,为其效命既不光彩也不可能获益。
第一,美方是在香港与中国斗,置香港危如累卵。美方的代价是其在香港的利益,但是,替美方火中取栗的反对派的代价是其在香港的存在。
第二,在香港替美方扛反华旗,对美方来说有用。但是,失败了跑到美国去,对美方来说是累赘。
第三,香港一些人以世界公民自居,似乎不屑做中国人。但是,美国全面遏制中国到一定地步,替美方扛反华旗是不容于中国人民的。以往,陈方安生等人应美方邀请访问美国,还披一张争取民主的画皮。这一回以及今后,替美方挥舞打压中国和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棍子,就是“洋奴”和“汉奸”。
中美两国正进入贸易及相关问题谈判的最后关头。美方企图中国接受一个向世人表明中国向美国称臣的协议,这是不可能的。美方只有尊重中国核心利益,方可能达成一个比较全面的协议。中美关系的本质是重塑21世纪全球格局。正是基于这一点,格外计较反对派的立场和态度。
反对派是否全面替美方扛反华旗,决定今年11月第六届区议会格局。与李永达一起接受“占中”案判决的戴耀廷,企图替反对派做协调工作。面对区议会452个直选议席,戴耀廷称,其“风云计划”已成功培训30多人开展地区工作,“民主动力”将有300人参选,但是,仍有100多个选区未有反对派参选人,他呼吁各专业团体、如青年律师参选,争取反对派获一半区议会议席。
打反华牌能为反对派开出前路吗?我的判断是不可能。香港大多数居民安居乐业,不会允许反对派为虎作伥。
作者:周八骏 资深评论员、博士
来源:大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