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香港专栏作家:李怡被蒙闭的良知

2019-03-28 00:57:34 信息来源: 星岛环球网发布者:isen点击量:

近日,李怡在《苹果日报》刊登文章《世道人生:报应》,通篇文字对在全国“两会”期间离世的港区全国人大代表王敏刚先生大为不敬,甚至形容王敏刚先生离世的消息是“一段死人消息被网民欢呼为正面消息”,更谎称“是由于人们在人为厄运不断的极度无奈之下的难得发泄”。文章言辞狠毒,很难想象到底是怎样的人才会对逝者的离开如此不依不饶、恶言相对?正如李怡所说,这的确是“值得深思的事”。

一个人的逝去,对于他们的家人和朋友而言,一定是伤心欲绝的事,特别是对于社会作出卓越贡献的人,更是值得所有人尊敬,毕竟有些事我们只是停留在“想想”阶段的时候,他们已经出发在实践和努力的路上了。但是,为什么有人却总要抹灭别人的功绩,贬低人家的人格,然后不停地在别人伤口上撒盐?

2017年,教育局副局长蔡若莲儿子离世时是这样,现在港区人大王敏刚的离开也是这样。生活中,到底是有多么不幸的人才会觊觎别人的幸福、期待他人的不幸?面对死亡,我们不是应该敬畏逝者、安慰生者吗?为什么李怡的文字要把香港变成一个冷漠无情的地方?请不要用自己的意识强加于人。

在李怡的这篇文章中,摘抄了很多网民的语录。不知道摘抄来源是哪里,抑或是某些人的自我杜撰?最不明白的是,这样的恶言恶语有什么值得摘抄、借鉴的?网民,始终在这个世界很奇怪地存在着。什么时候我们的道德底线竟然要向网民看齐了?言论自由一直是香港值得骄傲的核心价值之一,请不要让你们的粗鲁与灰暗令言论自由过度触碰道德底线,再文明的社会都需要克制,香港也是一样。

以前,在书里看到:“我们要读书,才能坐下来,心平气和地与流氓说话;我们要靠拳头,才能让流氓坐下来,心平气和地听我们讲话。”似乎有些道理,面对不讲道理的人,我们只能通过自身的修养与非暴力的爆发,为社会树立正确的道德标杆,令这些言语上的流氓感知到道德的力量。

文中有一段有关于“好人”与“坏人”的讨论,敢问李怡先生,那么您自己的定位,到底是“好人”还是“坏人”呢?其实,这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人生观、世界观的不同直接决定了看问题、解决问题的角度与手法的不同。但是,不论是“好人”或是“坏人”,最主要是不能“害人”,哪怕是“害人之心”也不可以有。

香港是一个忙碌的城市,我们经常快步前行的同时忘记回头看看身后的人,也忘记给迎面而来的陌生人一个微笑。在这个城市里,人们起早贪黑地忙碌着,经常忽略自己的身体健康,很多人都是表面毫无征兆的亚健康状态。其实,比起亚健康,我们也应该关注一下精神健康与心理健康。不要让我们的心态缺失令香港失去了原有的样子。这里,应该是车水马龙又充满活力的;这里的人们,应该是热情向上又懂得关爱他人的;这,才是真正的香港。

作者:夏夕雨 专栏作家

来源:大公报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