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两会】北上港人心愿 盼享国民待遇
2019-03-16 03:21:42 信息来源:星岛环球网发布者:isen点击量:
星岛环球网消息:香港文汇报讯(记者 马静、胡若璋、郭若溪 两会报道)正在驶入快车道的粤港澳大湾区吸引着更多港人北上发展。借大湾区发展“东风”,在内地工作生活的近80万港人,如何获得更宜居宜业的优质生活、率先实现“与祖国内地同发展、共进步”的美好愿景?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今天闭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今天将在人民大会堂三楼金色大厅会见采访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的中外记者并回答记者提出的问题,生活在北京、广州、深圳等地港人,借香港文汇报向李克强总理表达了自己的愿望和期待。他们希望在就业、生活等方面更加便利,获得更多与内地居民同等的待遇。
总理李克强今天将会见中外记者,生活在内地各省市的港人,借香港文汇报向李克强总理表达了自己的愿望和期待。图为去年两会李克强总理会见中外记者。 资料图片
认可香港医师资格
大湾区为香港青年提供了广阔的创业就业空间,是内地就读港生就业首选之地。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系大四港生黎荣曦告诉记者,内地与香港医疗体系不同,医师执照也有很大不同,目前持香港医师资格证还不能在内地就业。他期待,在大湾区能试点两地医疗体系的融合政策和措施,特别是在大湾区试点认可香港医师资格证。“如果遇到总理,我想对他反映这个问题。我很快就要毕业,最想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尤其是深圳和广州两个城市,因为离香港比较近。特别是现在港珠澳大桥和广深港高铁开通后,最快20分钟就可以到香港。”
准许港青参军入伍
北京体育大学体育教育专业三年级港生陈崇权已经领取到香港居民居住证。他很想在内地做一名公务员。今年广东省公务员考试明确规定了港澳居民可以凭证报名,这让他对此充满期待。他想对总理说,希望国家对港澳居民能实行和对内地居民同等的待遇,让香港青年也以更多地参与到国家的政策,例如参军入伍。
互通网络实名认证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大二香港学生李燕莹表示,内地赴港升学的学生都是未来大湾区建设的可造之才,熟悉两地文化很重要。希望粤港澳大湾区成为一个更加开放包容的地区,在教育和人才培养方面,增强内地和港澳之间的交流,提供更多的交流学习项目、实习机会,以培育更多领导型人才统筹大湾区建设发展,最终促进两地的协调发展。她也希望政府能扩大居住证使用的广泛性,以及进一步更新不同网站和手机软件app等的实名认证过程,以支持居住证的网络实名认证。
享受同等营商便利
在内地创业的港人也期盼在内地工作、创业时,能获得更多像内地居民一样的待遇和便利措施。中山港联新零售科技董事林至颖期待,能在大湾区设立“一站式”服务咨询平台,也希望在税务方面、公司注册等流程、货物的自由流通、人员的流动方面,在短时间内,可以看到有更多指引政策出台。非凡中国控股有限公司副总廖启民在内地从事体育文化产业多年,他最希望从李总理那里获得最有用的信息,“大湾区9+2城市太多了,我很想知道在哪个城市可以获得更好的发展。”
港医疗券内地通用
还有不少在内地港人提出希望在内地生活更加便利。广州非洲总商会联合会长陈乐基希望,自己回香港家中的时候,能收看到内地的电视和电台和网络节目,这样也促进两地年轻人拥有更多相同的话题。惠州素美馆创始人林明伟则盼一张电话卡就能行走大湾区。他说,如果未来能够实现一部电话、一个号码,配套统一收费的通讯服务,大湾区的融合发展才不只是书面的文件。已经74岁常年居住内地的刘阿姨则希望,香港的长者医疗券在内地可以充分使用,并且在现行的2,000港元基础上增加额度。“我特别希望李总理能帮我们香港长者再增加一些就医的便捷,譬如让长者医疗券的适用范围扩大至多家内地的公立医院,今后也能扩展至住院服务等。”
居京港人冀享湾区优惠
香港专业人士(北京)协会会长冯国佑。香港文汇报记者马静 摄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正式发布,针对粤港澳大湾区的一些优惠政策相继出台,这让生活在大湾区之外内地城市的港人既羡慕又着急。许多港人萌生转战大湾区的想法,但一些已经形成固定生活圈而无法离开定居城市。这部分港人希望李克强总理能关注到非湾区港人的诉求,期待湾区优惠政策能“普惠”内地港人。
湾区政策“普惠”北上港人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的具体规划和措施对港人特别是香港青年具有极强的吸引力。特别是税务方面的优惠政策,让很多在北京的专业人士考虑转到大湾区发展,但很多客观因素造成他们不能说走就走,因为他们中的很多人都是在北京发展了十几年甚至二十多年的老一代港人,客户资源、子女就学和生活环境都不允许他们现时离开北京前往大湾区。 香港专业人士(北京)协会会长冯国佑说,“在北京常住港人已经有大约7万人,所以,如果我见到总理,我想请总理考虑对大湾区以外的内地港人也实行同等政策,让大湾区的优惠政策做到『普惠』。”北京体育大学体育教育三年级港生陈崇权也希望国家可以把粤港澳大湾区的规划的政策可以慢慢延伸到其他地区,让居住在其他省份的港澳同胞也可以享受到这些政策。“如果大湾区的优惠政策便利措施可以在北京或者其他城市实行,那当然是最好不过了。”同样在北京工作多年的廖启民对此也充满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