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两会专访:萧志伟谈一国两制澳门经验
2019-03-01 01:56:11 信息来源:星岛环球网发布者:isen点击量:
萧志伟在“齐为澳门动筋” 大型座谈会上致辞,该活动是澳门发策中心的品牌活动之一。(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星岛环球网消息:中评社北京2月28日电(记者 张爽)时钟拨回20年前——1999年12月20日零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区旗冉冉升起,猎猎飘扬,宣告澳门正式回归祖国的怀抱,中国人民在完成祖国统一的大业中又取得一个重大进展。从回归那天起,澳门就被赋予了一项特殊使命——为台湾做示范。时任国家主席江泽民在回归当日的讲话中说,“‘一国两制’在香港、澳门的实践,已经并将继续为我们最终解决台湾问题发挥重要的示范作用。中国政府和人民有信心有能力早日解决台湾问题,实现中国的完全统一。”2019年是澳门回归祖国20周年,又值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提出“探索‘两制’台湾方案”,20年来,“一国两制”在澳门的实践情况如何?同为爱国诗人闻一多笔下的“七子”之一,澳门又有哪些经验可供台湾借鉴?
在澳门回归前两年,由澳门各界精英人士组成的一家非牟利研究机构——澳门发展策略研究中心成立了,这家民间智库致力参与“一国两制”的实践,积极拥护《澳门基本法》,以理性、客观、持平的态度开展澳门发展策略的研究。它积极因应澳门社会发展的变化以及市民所关心的重大社会问题,20年来,澳门发策中心研究的课题从“澳门社团现状与前瞻”、“澳门特区政府公共行政改革研究报告”、“科学发展 先行先试 互补共赢”─澳门与区域合作研究系列到近年最受关注的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澳门的角色、挑战与策略研究报告”、“澳门特色金融的发展重点及可行性研究” 。回归以来澳门走过的道路,发策中心看得最真,澳门社会各界的声音,它也听得最切。讨论“一国两制”台湾方案,发策中心的声音不可或缺。
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澳门发展策略研究中心会长萧志伟日前接受中评社专访,畅谈“一国两制”的澳门经验。他直言,一国两制”是能根本性地去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绝佳创新方案。中央对特别行政区的全面管治、同时保障特别行政区的高度自治权有机结合,是澳门特区能保持社会的长期繁荣和稳定发展的原因。
“澳门是最成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与法制、语言、文化等仍留有独具一格的西方资本主义的结合体。”曾担任两届澳门立法会议员的萧志伟在言谈中掩饰不住对澳门发展成就的满满自豪。
在谈及澳门有哪些“一国两制”的实践经验可以供台湾借鉴时,萧志伟不仅提到了经济建设,还强调了社会和谐。他说,经济建设是澳门发展的重要基石。社会和谐则是澳门取得各项发展成就的重要因素,澳门居民的支持使特区治理体系的施行获得了重大力量。
《澳门基本法》的起草历时四年多,过程或可供未来的两岸政治协商参考借鉴。萧志伟向中评社详细介绍了为听取澳门居民的意见和诉求,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所作出的种种努力。
萧志伟也指出,彼岸台湾的社会发展状况必然比当年的澳门更复杂,而时代的急速变化也对两岸的协议和安排有了更高要求。因此他建议,为减少两岸在政治上的磨擦,建议先由基层的各个界别互相讨论各自需求,得出基本共识,再从下而上,提升到制度层面,只有这样才能让“一国两制”的台湾方案更符合两岸的实际情况,也更能反映两岸人民的心声和需求。
又是一年三月,全国两会将在首都拉开帷幕,萧志伟作为澳门的全国人大代表,将带着承载了他对澳门发展思考的议案飞赴北京履职,他对中评社表示,因为关切大湾区合作有效、快速地落实、推动的议题,他将会就几个有所关注的问题提出建议。另外,他也会就澳门社会和港澳居民融入内地等议题提出建议。
以下是问答实录:
中评社:今年是澳门回归祖国20周年,您如何评价20年来“一国两制”在澳门的实践情况?
萧志伟:“一国两制”是能根本性地去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绝佳创新方案,把中央对特别行政区的全面管治、同时保障特别行政区的高度自治权有机结合,让澳门特区能保持社会的长期繁荣和稳定发展。回归后,在“一国两制”、“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指引下,澳门特区政府迅速地将主要精力放在发展经济上,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也为经济发展作出良好的规划。在民生的相关领域:住房、交通、教育、医疗、青年发展、社会保障体系、分享经济发展成果等惠民政策措施不断出台,促进澳门居民生活不断获得改善。随着民众政治参与意识迅速提升,澳门特区的立法工作和特区政府的施政过程中,较好地回应了民众对收入问题、交通问题、教育问题、青年发展问题、政治参与问题的关注和期待。
澳门回归祖国20年以来,经济实力跨越式发展,财政收入高幅增长、财政储备和外汇储备增加,居民充分就业,接受教育和社会保障水平提高,国际地位大幅提升,这都是因为特区政府贯彻落实“一国两制"方针并依照《澳门基本法》规定的行政主导体制,同时确保行政、立法、司法三者相互支持配合。此外,澳门社团发挥了拓展社会参与的治理优势,为特区治理增添正能量,大大帮助建立“澳人治澳"、爱国爱澳的文明社会。
中评社:习近平总书记1月2日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提出探索“两制”台湾方案,您认为澳门“一国两制”的哪些实践经验可以供台湾版“一国两制”借鉴?
萧志伟:经济建设是澳门发展的重要基石。澳门回归祖国后,在中央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特区政府重视经济发展,通过结合澳门自身背景和优势,与社会各界凝聚最大的向心力,共同为澳门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澳门是最成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与法制、语言、文化等仍留有独具一格的西方资本主义的结合体。
社会和谐是澳门取得各项发展成就的重要因素,澳门居民的支持使特区治理体系的施行获得了重大力量。回归祖国短短二十年,在特区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澳门取得了多项了不起的发展成就。这些成绩的取得,都离不开一个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稳定和谐是发展前提、良政善治是发展保障、多元共融是发展优势;只有正确的历史观、政治观,维护中央管治权威和地方自主发展,方使澳门成为成功的实践典范。
回归祖国,让澳门在过去的基础上更好发展起来,而国家的持续发展则不断为澳门发展带来新机遇。国家各项惠澳政策的支持和配合下,澳门正以自身独特的优势,积极融入国家的发展大局,寻求新发展﹑谋取新突破。
中评社: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会上郑重倡议,在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的共同政治基础上,两岸各政党、各界别推举代表性人士,就两岸关系和民族未来开展广泛深入的民主协商,就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达成制度性安排。我们知道,澳门基本法的起草过程也广泛听取了澳门各界人士的意见,历时四年多的时间完成,这一起草过程有哪些经验可供两岸的民主协商借鉴?
萧志伟:两岸的和平稳定发展具有重大的民族和历史意义,只有两岸关系行稳致远,两岸人民才能专注于不同层面的合作交流,寻求更多的发展机会,获得更多的幸福,最终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从澳门基本法起草的经验来看,为听取澳门居民的意见和诉求,在全国人大设立的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中,有超过三分之一的委员来自澳门。同时,为了在更大范围内听取澳门各界人士的意见,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还委托来自澳门的委员发起筹组一个具有广泛代表性的民间咨询组织──澳门基本法咨询委员会。澳门基本法咨询委员会由来自澳门社会各阶层、各界别的90名代表组成,他们配合基本法起草委员会作出大量的咨询工作,为反映澳门居民的意见发挥了积极作用。由此可见,澳门基本法的制定是从下而上,顾虑全面,深得民心的。而相对彼岸台湾,其社会发展状况必然比当年的澳门更复杂,而时代的急速变化也对两岸的协议和安排有了更高要求。为减少两岸在政治上的磨擦,建议先由基层的各个界别互相讨论各自需求,得出基本共识,再从下而上,提升到制度层面,只有这样才能让“一国两制”的台湾方案更符合两岸的实际情况,也更能反映两岸人民的心声和需求。
中评社:澳门特区行政会去年通过了《澳门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委员会》行政法规草案,请问这一行政法规的通过对澳门维护国家主权、安全有哪些意义?
萧志伟:国家安全不仅是国家发展和人民福祉的最重要基石,更是澳门特区稳定发展和居民安居乐业的最根本保障。虽然澳门特区已经于2009年完成了对基本法第23条的本地立法工作,制定了《维护国家安全法》,履行了自己的宪制责任,但维护国家安全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当今社会,国际形势错综复杂,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不同国家之间既共依共存,又面临利益博弈和竞争。尤其是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我国所面临的国家安全角势也愈发复杂严峻。为此,2014年4月15日,习近平主席在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首次正式提出了“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概念,认为“当前我国国家安全内涵和外延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丰富,时空领域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宽广,内外因素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复杂”。在影响我国国家安全的因素中,既有外部安全因素,又有内部安全因素;既有国土安全因素,又有国民安全因素;既有传统安全因素,又有非传统安全因素。
在这样的背景下,面对国家安全新形势,作为国家的一部分,澳门特区在维护国家安全问题上,也必须与时俱进,不断丰富和完善维护国家安全的各项制度和措施。而去年澳门成立专门的维护国家安全委员会,就是从全局的视角促进维护国家安全工作的一个重要举措。相信这一举措对于澳门特区统一领导、统筹、协调、监督澳门维护国家安全的相关工作一定能够发挥积极的作用,有利于澳门特区配合“总体国家安全观”,适应维护国家安全所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将澳门维护国家安全的工作进一步落到实处,只有在“一国两制”下全力支持国家的安全和根本利益,才能与国家互惠互利、共兴共荣。
中评社:作为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今年您会带着哪些议案来北京?
萧志伟:自从粤港澳大湾区规划在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被提升至国家战略层面,大湾区的政府部委乃至人大代表、政协等,都相当关注粤港澳大湾区规划的出台以及顺利推行。这种区域合作的概念,其实在过去一直都有,包括粤港、粤澳和珠三角等合作,然而,却因为三地法律、制度的不同,而造成合作成效不如预期。因此,为关注大湾区合作有效、快速地落实、推动,我将会就几个有所关注的问题提出建议。此外,也会就澳门社会和港澳居民融入内地等议题,提出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