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湾区规划 聂德权:高层协调 定年度计划
2018-08-02 04:10:21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文汇网报道,自从去年3月,中央政府首次把“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规划,写入国务院总理作出的政府工作报告。大湾区内“9市2特区”的传媒都纷纷报道该市为大湾区的“龙头”。大湾区是融合,还是竞争?政制及内地事务局局长聂德权接受香港媒体专访时透露,中央政府会参与协调,亦陆续会有便利港人措施出台,但强调任何政策考量的方向一定是有利整个湾区发展。
协作思维改为考虑
粤港澳大湾区内一共有11个城市--香港、澳门、广州、深圳、珠海、佛山、中山、东莞、肇庆、惠州和江门。2016年大湾区的总人口为6千8百万,总境内生产总值(GDP)为1.39万亿美元。
过去各城市各自为政,不少城市定位、基建都有重复。以国际机场为例,目前大湾区内已有5个,广州更正规划兴建多一个国际机场,未来更会出现一个“机场群”。如何协调达至更高效益?随着大湾区规划出台,一个新的战略协作显得具迫切性。
聂德权说,政策创新是未来处理各地之间合作的重要原素,希望做到“大家都系Win Win(双赢)”。
大湾区三个主要合作方向:
中央政府与区内11个城市的联系;
香港特区政府内部如何协调跨局政策;
政府与商会等持份者之间的连系。
中央与大湾区内各单位有定期会议 制年度计划
聂德权特别提到国家发改委,港澳办,广东省政府及港澳特区政府,会成立一个较目前粤港合作更高层次的沟通机制,协调整个湾区发展,制定年度计划找出重点项目。他指做法有别于过去粤港合作,“过去我们思考,好多时思考粤港双方。我们从各自自身的角度出发,看有甚么方法可以合作。但粤港澳大湾区就有新层次,思考不是自身发展而是思考整多大湾区。”
开设网站 方便
发展大湾区涉及多个政策范畴,聂德权说政制及内地事务局内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办公室”早已展开工作,并会开设新网站让市民可以“一站式”了解大湾区信息。之于一些跨政策局的政策,政务司司长领导的“推进大湾区建设及内地合作督导委员会”亦都已经开过会,全速推进大湾区规划。
便利港人措施陆续出台 做到
香港与内地珠江三角洲各市融合不是新鲜事,从四十年前内地改革开放开始就有大量港商到内地设厂营商。回归后亦有多份CEPA协议。业界都有“大门开了,小门未开”的质疑。今次大湾区规划会否又是一次重复的“口号”?
聂德权在访问中多次重申,要落实规划最重要是“政策创新”。而且与过去不同,可以落实到每个具体项目。他以落马洲河套区为例,如何打通深圳及香港河套区两边的人流、 资金流、 物流及讯息流,“你就要有相关政策配合,若你跟现行政策一定有好多规矩做不到。”各方合作点不只是政策大框架,而是实在的项目。
聂德权都明白民心都一样,市民在生活小节上感受到方便,才会支持大湾区规划,“我们都提出啦!在大湾区行走 ,如何做到流动支付,这方面好具体 ,好实在。如果香港人无内地户口,就算有内地手机号码,我都开不到,订餐订不到,叫的士, 叫出租(车)都不行。买东西都一样,好多…… 凡此种种大家都看得到。”
聂德权说未来会陆续推出更多便利港人的措施,但港人在内地工作的税务安排,以及两地信息政策等问题,就比较复杂需要时间,“要找到一个适合的点,既能一国两制方针下,但又能做到最大程度的畅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