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考虑增加土地供应不同途径 推动理性讨论

2018-07-05 23:16:08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特首林郑月娥昨日到立法会出席答问会,土地房屋议题续成焦点。多位议员问及香港应否以填海造地,林郑月娥强调填海并非唯一方案,又指开发一定比率郊野公园边陲地带”非常值得深思”;她还透露,将重建房协辖下旧屋邨,以增加房屋供应。目前土地供应专责小组的咨询正在进行中,林郑月娥就各种增加土地供应的方法表态,并非不尊重咨询,或左右咨询的方向,而是实事求是讲出真相,推动理性讨论,是政府有担当的表现。本港土地供应严重短缺,住屋需求迫切,要多管齐下开发土地,填海、利用郊野公园边陲地带、旧屋邨重建相信是必然选项。希望社会以理性务实的态度看待并参与有关土地开发的讨论,为解决住屋难题创造有利的社气环境。

要解决房屋这个困扰本港的深层次矛盾,必须解决”地从何来”的关键问题。本港长远发展需要至少1,200公顷土地,显然不可能靠一招就能解决。土地供应专责小组的”土地大辩论”,目的就是要找到多项市民普遍接受的途径,增加土地供应满足建屋的需求,让市民安居乐业。重建旧屋邨无疑是增加供应的方式之一,但重建旧屋邨可增加的数量有限,而且重建旧屋邨本身也需要土地置换。因此,还是需要大规模开发新土地以增加供应。

虽然,本港社会都知道开发土地具迫切性、重要性,但实际操作却意见纷纭、阻力重重。特区政府将土地房屋问题视为施政的重中之重,但特首林郑月娥日前也不讳言,恐怕5年任期内难以找到足够建屋的土地。这反映如何开发土地,亟需社会面对现实、争取共识,才能找到持续的解决方法,否则举办再多再久的”土地大辩论”,也只能议而不决,令问题积重难返。

林郑月娥表示,”填海并非唯一方案”,”开发郊野公园边陲地带值得深思”,尽管填海、开发郊野公园边陲地带难免会受到不同持份者的质疑,但不可否认的是,这是比较快速、可大规模增加土地供应的有效办法。

本港以岛屿和半岛为主,百年来主要依靠填海工程供应土地,目前在填海土地上容纳了近30%的人口及70%的商业活动,铜锣湾、湾仔、中环、政府总部、港澳码头,乃至于东西九龙新界的新市镇,荃湾、观塘、沙田等都有大量土地是靠填海造地发展出来的,足以证明填海工程对本港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有不可替代作用。外界经常把香港和新加坡的发展作比较,而新加坡就是靠填海造地,解决土地不足和住屋不够的问题。目前香港只有6%土地面积来自填海,而新加坡有两成,相比之下,香港填海造地的比率极低。

另外,本港发展土地只占全港土地面积1100平方公里的24%,其余7成土地属于绿化地或郊野公园用地。有专家估算,只要将1%绿化地或郊野公园边陲地带、生态保育价值不高的土地释放出来,足以解决100万人居住的问题。

本港楼价贵绝全球,港人要不吃不喝20年才能置业,普通市民捱贵租、住劏房日益普遍,公屋轮候时间有增无减,解决这些问题,尽快增加土地供应才是”王道”。市民希望”土地大辩论”尽快为解决增加土地供应寻求答案,只要有利增加供应的办法都可理性讨论。填海、开发郊野公园边陲地带本来就是选项之一,社会应从满足市民居住的最基本需求、从香港发展的整体利益出发,以理性、务实的态度寻求共识。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