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新时代香港中联办开放开明新风扑面

2018-06-28 22:25:31 信息来源:发布者:isen点击量:

 

 

 

4月28日,香港中联办举办首次公众开放日活动,中联办主任王志民(左一)宣布开放日活动开始(图:新华社)

十九大以来,新时代开启新征程,新思想引领新发展,国家发展进入一个崭新阶段,香港发展同样如此。在此背景之下,香港中联办工作也进入一个新的时期,展现出更加开放开明的新风尚。

4月28日的早上,天朗气清,惠风和畅。这是一个普通周末的早晨,但对于一大早就在中央政府驻港联络办大门等候入场参观的许多市民来说,这一天并不普通。这一天,是中央政府驻港联络办的首个公众开放日。

早上9点,中联办大门口许多媒体已经就位,参观市民排着长龙,等候进入中联办。“每次坐电车经过中联办,觉得好神秘,如果有一天能进去看看就好了,今天终于实现这个愿望了。”排在轮候队伍前面的市民陈姨毫不掩饰自己满脸的兴奋,对记者说道。“新闻里常常提到中联办,但就没有机会进去过,听说要搞开放日,很早就盼着这一天了。”赖先生家住新界,平日返工辛苦,在难得的周末,也早早赶来位于港岛的中联办,就是为了一探这中央驻港机构的“神秘”。

9点半,在简短的开幕仪式后,中联办正式“开门迎客”。甫入中联办大堂,“欢迎走进香港中联办”9个大字热情洋溢,宛若张开的双手,欢迎着每一个前来参观的市民。一楼摆放中联办公众开放日背景板的前方空地,成为参观市民拍照“打卡”的热点。每一个参观楼层的楼梯处设有引导牌,工作人员戴着话筒与耳机,为市民讲解。在办史展览馆,市民了解到中联办自成立以来在香港发展历程尤其是各个重大时间节点所做的大量工作;在文体活动室,与中联办员工切磋了乒乓球和台球技艺;在员工餐厅,品尝了中联办厨师制作的点心和面食。参观活动期间,王志民主任等中联办领导及工作人员与参观市民亲切互动、合影留念,市民们兴致高昂、深有触动,中联办这座被外界视为“神秘”的大楼内,涌动着浓浓的诚挚情感。

实际上,“开放日”所展现出的场景,是新时代中联办工作走向更加开放开明的一个缩影。中联办是中央政府派驻香港的机构,其前身是1947年5月成立的新华社香港分社,2000年1月更名为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70多年来,中联办在保持香港长期繁荣稳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正如王志民主任在中联办“公众开放日”致辞上所介绍,从中英谈判到香港回归、恢复行使主权并设立特别行政区,从坚定支持香港抵御亚洲金融危机和抵御国际金融危机,到推出CEPA和开放“个人游”,从1962年“三趟快车”、1965年东江水供港到现在对港食品、电、天然气等一系列生活生产物资的安全稳定供应,从两地经济合作到两地教育、科技、文化、法律等多领域、全方位的交流,中联办都参与其中,尽职尽责。

十九大以来,新时代开启新征程,新思想引领新发展,国家发展进入一个崭新阶段。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各种新论断、新提法、新举措陆续有来,为了让香港社会认识和理解这些内容,中联办以更加开放的姿态,主动向香港社会释放国家议题,向香港同胞坦诚清晰地宣讲中央声音,确保中央大政方针在香港“上岸落地落实”,从而推动香港社会更好地融入国家发展大局。香港中联办展现出更加开放开明的新风尚。

 

 

2017年9月28日,中联办主任王志民到香港礼宾府拜会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图:香港特区政府新闻处)

与香港各界行埋一齐、坐埋一齐、倾埋一齐

联系香港社会各界是中联办的重要职责。十九大以来,中联办以更加开放开明的姿态与香港各界沟通联络,王志民主任曾说,无论是跑马地也好、西环也好、金钟也好、中环也好,大家都是为了香港好、都是为了国家好,为此大家多一点“行埋一齐、坐埋一齐、倾埋一齐”是正常的。

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既是香港特别行政区的首长,也是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的首长。中联办坚决支持行政长官和特区政府依法施政,自觉维护行政长官权威。2017年9月21日,中央任命王志民出任香港中联办主任,9月28日,王志民就来到香港礼宾府拜会行政长官林郑月娥,林郑月娥对王志民再次到香港工作并出任中央政府驻港联络办主任表示欢迎,双方就如何抓住“一带一路”和粤港澳大湾区等国家发展战略机遇,进一步发挥香港的独特优势,共同推动香港与内地的多方面合作等问题交换了意见。此后,两人经常性会晤,就中央支持香港发展、内地与香港交流合作的重大问题当面沟通交流。两人经常共同出席重大活动。据不完全统计,去年9月21日王志民主任履职以来的9个月时间里,两人共同出席了包括香港新闻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八周年酒会、香港同胞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8周年文艺晚会、香港青少年发展联会“10+”慈善晚宴、《绵亘万里——世界遗产丝绸之路》展览、香港特区国家公祭日纪念仪式、香港青少年军总会大楼开幕典礼、外交部驻港特派员公署2018年新春酒会、“文化中国.四海同春”香港各界新春晚会、“共拓一带一路策略机遇”论坛、中央政府驻港联络办2018年新春酒会、百仁基金第九届理事会就职礼、香港中企协会2018年新春酒会、新界乡议局戊戌年新春团拜活动、香港福建社团联会2018年新春酒会、国家发展战略与香港青年机遇座谈会、2018年香港植树日活动、中联办与特区政府高层官员新春团拜活动、“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香港研讨会、“一带一路”总商会就职典礼、港区省级政协委员联谊会第六届理事会就职典礼、工联会70周年会庆晚会、“人民总理周恩来——纪念周恩来诞辰120周年(香港)大型展览”开幕礼、川港合作会议第一次会议、新界社团联会成立33周年酒会、香港友好协进会成立29周年暨董事会就职典礼等20多次活动,平均每月数次,内容涵盖了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不同领域,地点则不限于香港,还包括了北京、四川等地,展现了中联办与特区政府之间多层面、全方位的协同与配合。

王志民主任与林郑月娥行政长官还经常就相关重大问题不约而同发声,比如,就“港独”问题,林郑月娥表示,将“港独”说成是言论自由和学术讨论属于混淆视听,如今在大学里张挂“港独”宣传品的行为,是有组织甚至有系统,已经脱离了所谓“讲一讲都不可以?”的范畴,这种说法,明显正在冲击“一国两制”,违反基本法,破坏中央与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关系,是不利于香港发展,所以必须要停止。王志民则表示,这些严重冲击了“三条底线”的活动,远远超越了所谓“学术自由”“言论自由”的界限,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对香港的繁荣稳定是实实在在的危害。我们相信,所有真正“爱香港是我家”、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广大香港市民,都必定对这些活动“零容忍”,都必定坚决说“不”。再比如,就香港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林郑月娥表示,自国家改革开放以来,香港就一直积极参与珠三角区域的建设。放眼未来,香港在“一国两制”的独特优势下,配合国家发展“一带一路”、粤港澳大湾区带来的无限机遇,将继续发挥国家所需、香港所长的功能,在国家的发展中再作贡献。王志民表示,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支持香港融入国家发展大局,这为香港发展指明了战略方向,也是香港与内地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必然选择。特别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中央鼓励和支持香港发挥“一国两制”优势,在国家整体发展战略中找准定位、发挥所长的重要举措,也是当前香港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最佳着力点。就重大问题不约而同发声,体现出在香港发展重大问题上,中联办与特区政府有着一致的观念与共同的愿望,把握“一国两制”的制度安排,为共同目标凝心聚力。

 

 

2月6日,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特区联络办公室在香港举行新春酒会。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左五)、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特区联络办公室主任王志民(左六)、外交部驻香港特区特派员公署特派员谢锋(右五)、解放军驻香港特区部队司令员谭本宏(左四)等,以及香港各界嘉宾出席酒会(图:香港特区政府新闻处)

香港行政立法机构是维护香港繁荣稳定的重要政权力量。中联办以开放开明的姿态与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及立法会保持紧密联系。3月25日晚,中联办邀请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和特区政府高层官员在中联办大楼举行2018年新春团拜活动。中联办主任王志民出席并致辞,副主任黄兰发、杨建平、杨健、仇鸿、陈冬、谭铁牛、何靖,秘书长文宏武及有关部门负责人出席。王志民说,他三次来港工作,香港已成为自己的“第二故乡”,对香港和香港市民充满感情。他将和中联办同事一起,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我们既要把实行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地建设好,也要把实行资本主义制度的香港建设好”的要求,全力支持帮助行政长官和特区政府依法施政、积极作为,把实行资本主义的香港建设好,让其他实行资本主义制度的国际城市羡慕。

2月7日,中联办邀请香港立法会全体建制派议员在中联办大楼举行2018年新春晚宴。4月23日,应香港特别行政区立法会主席梁君彦邀请,中联办主任王志民,副主任杨健、何靖及有关部门负责人出席了立法会午餐会。王志民主任在致辞时强调,中央政府和广大香港同胞都殷切希望,特区立法会与林郑月娥行政长官领导的新一届特区政府有商有量,不断造福市民;也殷切期待并相信,“爱国爱港、民主监督、理性务实、和衷共济”应该也必将成为香港特别行政区立法会文化的核心价值。当天恰逢“世界读书日”,王志民主任向议员们赠送了宪法和基本法合订本以及《邓小平论香港问题》两本书,并邀请议员到中联办作客,再聚“西环”、再续友情。

从事后立法会议员接受媒体采访时的反馈看,这次会面起到了不错的效果。据《南华早报》报道,促成是次午餐会的立法会主席梁君彦表示,虽然这只是礼节性的会面,却能成为双方沟通的好机会。建制派召集人廖长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表示:午宴反映中联办领导层愿意与香港各界不同政见人士沟通。新加坡《联合早报》评论称这“显示北京乐意与温和泛民接触”。而香港社会各界也通过媒体报道感受到了中联办的开放开明。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香港总会理事长卢文端撰文称,“这次见面交流出现了香港社会所希望见到的结果:不仅议员与中联办官员轻松交流,而且王主任在致辞和随后会见媒体的过程中,就大家关心的问题坦诚沟通,有问必答,情真意切,入情入理。整个过程呈现出一种‘行埋一齐’的融洽气氛,是香港整体形势发生重要改变的一种体现。”

中联办与香港各同乡社团、主要商会、重要政团等社会各界联系广泛深入。其中,与传媒界的密切联系,更加体现了开放自信的姿态。王志民主任来港履新后的第一场正式公开活动就是参加香港新闻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八周年酒会。今年2月23日晚,中联办邀请香港主流传媒高层人士在中联办大楼举行2018年春茗活动,中联办主任王志民、副主任杨健、主任助理陈山玲、秘书长文宏武及有关部门负责人出席。王志民在致辞中首先感谢香港传媒长期以来对中联办工作的大力支持,向出席的传媒高层人士表达新春问候。王志民给每人赠送了一份特殊的“新春年礼”——《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第二卷的英文版,以及习总书记十九大报告的繁体字版。他希望媒体通过客观报道,向香港市民传递充分、准确的资讯,积极支持特区政府依法施政,支持香港融入国家发展大局,让香港同胞尤其是香港青年得到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2月15日,中央政府驻港联络办公室主任王志民邀请郭宏晞、罗颢凝同学等26位香港“少年警讯”成员来到中联办大楼,向他们转交了习近平主席的回信,转达了习主席对香港青少年的关心和问候。图为香港“少年警讯”成员郭宏晞(左)展示习主席回信、罗颢凝(右)展示送给习主席的贺卡并合影(图:中新社)

青少年是香港的未来,中联办尤其注重与香港青少年的沟通交流,在交流中加强教育引导。王志民主任在2017博鳌亚洲青年论坛(香港)上发表主题演讲,呼吁香港的青年朋友们不忘初心,将个人发展与国家发展同步,将个人的梦想融入中国梦、民族梦,续写狮子山下拼搏奋斗新故事、出彩人生新传奇,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开创无愧于时代的香港青年新华章。在出席香港青少年军总会大楼启用仪式暨三周年会庆时,王志民主任致辞表示,在国家改革开放40周年的今天,在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成人礼”后的今天,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保持香港长期繁荣稳定的接力棒传到了香港青年一代手里。大家要“相信自己、相信香港、相信国家”,传承和弘扬“爱国爱港、自强不息、拼搏向上、灵活应变”的香港精神,在新时代好时代赢得更加出彩的好人生。在转交习近平主席给香港“少年警讯”成员的回信并转达习主席对香港青少年的关心和问候时,王志民主任又殷殷叮嘱各位“少年警讯”成员“不辜负习近平主席的期望,把爱家和爱国统一起来,把实现个人梦、家庭梦融入国家梦、民族梦之中,努力学习,早日成才,服务香港、报效祖国”,并表示中联办也希望和香港的青少年同心同行,一起走向美好未来。今年两会期间,王志民主任在繁忙的会务中抽出时间,在北京出席了“国家发展战略与香港青年机遇”座谈会,他在致辞中表达了中联办与香港青少年同心同行的愿望:香港中联办作为中央政府派驻香港的机构,始终牢记、遵循习近平总书记的教导。青年既是行政长官工作的重点方向,也是今后中联办工作的重点方向。香港中联办一定能配合特区政府,和香港青年同心同行、和未来同心同行,愿意为香港青年更好的明天做促成者、贡献者。

在两地交流中建桥铺路、推进融合

香港回归20多年来,中联办发挥沟通桥梁作用,对促进两地交流合作作出了重要贡献。《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深港通”“沪港通”“债券通”以及国家最近出台的为香港同胞在内地学习、就业、生活提供便利的政策措施,都有中联办的推动和参与。十九大以来,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粤港澳合作、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等重大发展规划的推进,中联办在两地交流中承担更多的职责,发挥更大的作用,展现更加开放开明的姿态。

中联办与内地各个地方政府及重要机构广泛接触,增进两地之间的相互了解。王志民主任履新以来,就会见了北京市、浙江省、江苏省、广东省、海南省、广西自治区、甘肃省、江西省、福建省等地方政府及文化部、统战部、中国科学院、中华全国总工会、国家开发银行、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中国银行、民生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交通银行、中国光大集团股份公司、中信集团、中国平安保险、中国人寿保险等机构来港考察的相关负责人,向他们介绍香港的发展,探讨两地合作的机遇,不断推动香港与内地的更加广泛深入的联系。

《香港各界扶贫促进会(筹)参与四川巴中南江县精准扶贫合作备忘录》的签署,正是中联办不断推动两地交流所达至的一个成果。5月11日上午,四川省人民政府与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在成都举行川港高层会晤暨川港合作会议第一次会议,确立新合作机制,为川港多元化合作设立平台。四川省委书记彭清华、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国务院港澳办主任张晓明及中联办主任王志民等出席并见证《香港各界扶贫促进会(筹)参与四川巴中南江县精准扶贫合作备忘录》签字仪式。这一备忘录的签署,背后有中联办的积极推动。今年两会期间,港区全国政协委员林武、谭锦球、王惠贞、蔡加赞、黄少康等就发挥香港各界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作用联名提案,得到全国政协和国务院扶贫办高度重视,被列为重点提案。王志民主任了解到有关情况后,对香港各界主动服务国家大局的热情给予充分肯定,指示中联办有关部门积极支持以港区全国政协委员、人大代表及工商企业家为主体筹组香港各界扶贫促进会,并根据国务院扶贫办的推荐,将革命老区四川省巴中市南江县作为促进会首个扶贫点。香港各界扶贫促进会计划首期筹集扶贫资金1亿元人民币,支持南江县完成脱贫“摘帽”任务。最终备忘录的顺利签署,将进一步增进川港两地深层合作,为两地交流提供新的合作模式。

中联办积极争取便利港人发展的政策措施。国家主席习近平于2017年7月1日在香港主持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五届政府就职典礼时表示,中央有关部门会积极研究出台便利港人在内地学习、就业、生活的具体措施。此后,一系列便利港人内地发展的举措不断发布,包括了教育、就业、住房公积金、国家社科基金等方面,这些举措的产生,中联办都从中做了大量推进工作。

最近,在解决国家科研项目资金不能过境香港的问题上,中联办发挥的积极推动作用,正是这些工作中的一个具体体现。近年来,针对香港学者反映最多、最强烈的关于国家科研项目资金不能过境香港的“老大难”问题,中联办深入大学实验室调研,走访院士教授听取意见,多次召开座谈会,鼓励在港两院院士积极向国家和特区政府建言献策,融入国家创新科技体系,为香港长期繁荣稳定发挥特殊作用、贡献特别力量。2017年6月,24名香港两院院士联名致信习近平总书记,表达了报效祖国的迫切愿望和发展创新科技的巨大热情,并反映香港学术界最为迫切的希望国家科研经费能过境香港及科研仪器设备入内地免关税等诉求。习近平总书记对此高度重视,作出重要指示并迅速部署相关工作。遵照习近平总书记指示精神,中联办配合国家科技部及中央有关部门落实指示要求,进行半年多的政策协调,使长期困扰两地科技创新合作的体制、机制、政策障碍得到了历史性突破。《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中央媒体都公布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和中央惠港科技政策,在香港各界引起了热烈反响,香港媒体形容为“重大突破”“历史性突破”,香港创科事业将迎来大发展的春天。下一步,中联办还将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为指引,积极协助特区政府用好这些政策红利,推动香港在参与国家科技强国建设中共担民族复兴历史责任,共享祖国繁荣富强伟大荣光。

门常开、人常在、事常办

一直以来,中联办在香港市民眼中带有某种“神秘”色彩,十九大以来,中联办不断创新形式,向香港市民展现“不神秘、更亲民”的风貌。

中联办官网开设了“员工专栏”,刊登中联办各级工作人员在香港的工作感受、心得体会,包括王志民主任的署名文章《香港情青年缘》,向香港市民展现生动可感、有血有肉的中联办工作人员形象,拉近了与香港市民的距离。在中联办官网上出现的另外一个变化是,中联办重大会议有了越来越高的“曝光率”,让香港市民更多地了解到中联办的内部事务,增加了中联办工作的透明度。此外,为增进中联办工作人员与社会的深入交往,中联办组织粤语学习班,提升工作人员的语言能力,把掌握粤语作为考核工作能力的一项重要指标,体现了中联办走入香港社会的积极姿态。

开放日是中联办展现自身风貌的又一创新形式。4月28日、29日中联办举办公众开放日,这是其成立71年来首次对公众开放。开放日当天,王志民等中联办领导与香港市民和媒体记者亲切互动、合影留念,王志民和中联办员工还一起与市民进行了乒乓球友谊赛。开放日使得中联办“不神秘、更亲民”,增进了中联办与香港市民的互信。

开放日活动引起了媒体的广泛关注。《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中新社等十余家中央媒体均对香港中联办开放日进行了报道,香港本地更是几乎所有的媒体进行了报道。早在今年2月,《信报》英文版就曾报道称,“中央政府联络办公室利用软实力吸引香港人,办公室主任王志民承诺与香港人和政府携手并进。他还宣布计划在联络处举办开放日,使其工作对普通人更透明。”开放日之后,《大公报》刊发评论表示,中联办与市民之间的距离似乎逐渐拉近,过去被强加身上的“神秘面纱”卸了下来,中联办对中央负责、为港人办实事办好事的性质也逐渐为广大市民所了解和认识,长期积聚下来的误解和隔阂有所突破。《文汇报》刊发报道称,中联办开放日两天内共收获了740多个签名及留言,参观市民为国家、香港及中联办送上真挚祝福,也为中联办往后与香港各界的交流工作及办内设施建言献策。香港电台网站刊发香港市民谢小姐的话:“开放日有助香港的年轻人认识中联办,拉近距离。”

不少外国媒体也报道这次开放日活动。CNBC(全球性财经有线电视卫星新闻台)在报道中描述:为了表现出较温和的一面,上周末中联办首次向公众开放。中联办主任王志民说,公众一直认为中联办“很神秘”,但他自己早前在官网上公开说:“我们的工作根本不神秘。”

而各媒体报道下网友的大量留言,从另一个侧面展示了开放日活动在香港引起的热烈反响。香港中学教师严江聪说,“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做法,比较开明、开放的形式”;网民“良太中西”在网上留言说,“中联办成为中央与市民的直接沟通渠道是需要的。中联办应该更积极开放和与市民沟通”;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学生李菀容说,“作为香港的大学生,我发现原来中联办没有想象中的有距离,所有的官员甚至是王主任都非常亲切。希望日后中联办继续同香港市民拉近距离”;香港教育大学学生王倩雯在参观后留言说,“图片展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路以来中央对我们香港同胞的关爱,感受到‘情缘’,也让我们了解到‘根源’”;香港青贤智汇创会主席谢晓虹作为第一批参观市民走进中联办大楼,她说自己感受最多的是“包容和聆听”,希望未来中联办多举办类似的活动,与香港市民多交流,多互动;香港市民徐浩华在Facebook发文称,“误会源于沟通不足及过度神秘化,是次活动让市民了解到中联办驻港人员除工作外,亦有跟香港一般市民同样的生活,破除神化”;网友“冼家乐”则对下一次开放日表示期待,在网上留言道:“几时再开放可以入去睇睇”

正如王主任在开放日上的致辞所说,如果说这是(指“员工专栏”)与各界朋友“线上”键对键的沟通,那么今天的开放日,就是我们大家“线下”面对面的交流。“线上”“线下”相互配合,沟通和交流一定能更加具体深入,一定能增进了解、增进感情。王主任的致辞真挚坦诚、饱含情感,中联办开放开明的新风扑面而来。

习近平主席在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大会暨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五届政府就职典礼上的讲话中表示,“有伟大祖国作为坚强后盾,有中央政府和内地人民的大力支持,有回归20年积累的丰富经验和夯实的发展基础,有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团结奋斗,‘一国两制’在香港的实践一定能够再谱新篇章,香港一定能够再创新辉煌!”中联办正是在这一精神的指引下,更加开放主动、更加开诚布公、更加开拓创新地履职尽责,努力将伟大祖国的坚强后盾、中央政府和内地人民的大力支持与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团结奋斗融汇起来,凝聚共识、加强协调、推动发展,在新时代为香港的繁荣稳定谱写新的篇章!

 

 

5月11日,四川省委书记彭清华、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主任张晓明和香港中联办主任王志民在成都出席改革开放40周年川港合作暨香港援建10周年成果展(图:香港特区政府新闻处)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