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森网消息:《星岛日报》报道,国家主席习近平早前作出重要指示,支持香港成为国际创新科技中心,容许本港科研机构直接申请内地经费,实现“资金过河”。有份筹备计划的中联办副主任谭铁牛接受《星岛日报》专访时表示,香港发展创科中心,是各界的共同愿望。他指香港具备优秀科研实力及人才,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国际创科中心,香港可发挥引领作用,强调香港要大力发展创科以巩固传统优势,否则经济发展道路只会愈走愈窄。二十二所科研机构早前各获发百万人民币经费,谭铁牛形容这只是“探路钱”,为“资金过河”订立制度规矩,“走通以后,就不限于这个钱了”。
国家科技部和财政部本月公布开放“中央财政科技计划”,香港的大学和科研机构今后可直接申请国家科研项目经费,国家主席习近平更指示要支持香港成为国际创科中心。曾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的谭铁牛,一六年来港出任中联办副主任后,一直负责与本港科学界联系,收集“资金过河”诉求并向中央反映。他接受本报专访时表示,香港科研很有实力和基础,把香港发展为国际创科中心,既是香港优势所在,也是香港社会各界的共同愿望,更是香港发展的现实需求。
香港科研过往一直不受重视,但谭铁牛指出,香港在科学基础研究、科研人才方面其实很有实力。虽然香港地方很小,但有四至五所大学排在世界头一百名,“在世界其他地方找不到”。香港科研人才密度亦很高,他提到,要选上中国两院院士,门槛很高,但香港却有四十多人成为院士,“即便是北京、上海也比不上。”香港在某些学科的研究,包括医学、化学、数学、计算机科学、电子工程等,在世界上都走在前头,“所以我们不能说香港创科没有实力。”
他认为,香港社会对发展创科,亦逐步形成共识,除了科研界,二十四位两院院士上书国家主席习近平表达愿望之外,他引用去年香港中文大学一个民调发现,有百分之七十受访者认为香港发展创科是非常重要或重要,显示发展创科是社会的普遍共识和愿望。特区政府亦展现了很大的决心,将创科列为施政重点,包括预留五百亿资金,又推出科技人才入境计划。
过去香港定位是国际金融、航运及贸易中心,创科现时成为中央支持香港成为第四个面向世界的国际中心,谭铁牛认为,这是香港发展的现实需求。他指出,发展创科,有利于巩固三个传统中心的地位;例如金融行业竞争激烈,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有时在国际排名也被挤出三甲,“如果不重视创科、不发展创科、不把创科广泛应用到金融行业,发展金融科技,那香港能不能保持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也是让人担忧的。”
他直言,香港经济比较单一化,主要是地产, “如果还是走这条路,传统优势在减弱,新的增长点还没有培起来,那香港经济发展的路会愈走愈窄”,因此需要发展创科去激活、巩固传统优势,同时令经济多元化,实现转型升级。他指出,香港在大湾区能发挥特殊重要作用,国际创科中心既是香港的重要定位,也是大湾区的重要定位,“在大湾区建设国际创科中心,香港能发挥引领作用,因为香港科学研究、高端的科研人才,显然是在前头,那是其他任何地方无法比拟的、是公认的。”
为了支持香港的科研发展,中央推出“资金过河”政策,去年九月起,在港的十六家国家重点伙伴实验室及六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香港分中心,已分别获得一百万元人民币的研究经费。谭铁牛形容这些只是“探路钱”,因为过去中央的财政从来没有直接过境香港,“路怎么走,钱怎么从北京走到大学实验室,有甚么过程,要办甚么手续,这过程从来没做过,落实习主席的批示,你要把这个过程搞清楚”,因此通过“探路钱”以订立制度规矩,依法依规办事,确保以后的经费依法依规过来及使用,“走通以后,就不限于这个钱了”。
谭铁牛指,科技部和财政部为了让港澳科技人士和机构申请中央财政支持,专门出台新政策,打破只有境内人员和机构才可申请的障碍,“澳门也很开心,他们说他们搭了顺风车。”他提到,以后国家科技部发布的项目,香港科研人员与内地科研人员有同等待遇,一样可以申请,有关评审制度亦已经很有规范,而去年全国投入到研发的资金就达到一点七万亿人民币,当中很多是企业投入的研发。
他形容今次计划体现了习近平及中央政府对香港发展的支持,顺应香港民意,不少科学家对中央的举措很感动,“没想到那么快、那么具体、那么明确,他们争取多年的问题,终于得到了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