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月4日,在香港金紫荆广场由四位香港少年担任升旗手的升旗仪式在网络上广泛流传。在看了这一纪念五四运动九十九周年的升旗仪式的全程直播之后,笔者深深感到振奋。尤其是其中一位男生升旗手在接受採访时候表示“这可能是我一生中唯一一次在金紫荆广场升起国旗区旗,中国是我们的祖国,我特别骄傲。”让笔者尤为感动。
最近“港独”好像充斥在各大媒体和民间舆论之中,青年学生升旗这种正能量举动不能不说是鼓舞人心的。这一举动,也让公众知晓:提到香港,不仅仅只有媒体塑造出来的“港独”众多“拟态环境”,更有许多像这些升旗手以及“正义姐”蓝雪宝这些爱国爱港的同胞。
联想到去年香港警察赴外参加国际警察比赛发生的令人动容的一幕。开幕式出场的时候,本来中国香港队是执区旗走在中国队前面,但中国香港队负责人转身请中国队走在他们前面,并说“你们执的是国旗,你们走前面。”那一刻,此时无声胜有声,一个小小的细节让我们倍感温暖。
媒体的责任,在于平衡报道,多元呈现。香港社会,或许没有那么美好,有些撕裂,但也绝没有那么糟糕。除了哗众取宠的“港独”,更有许多热血香港青年,以祖国为骄傲。“港独”今天的嚣张,与少数媒体的推波助澜有一些关系。媒体平衡报道同时,我们应该採取更多措施,加强香港公民对于祖国的认同感,让“港独”没有立足之地,成为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
首先,爱国爱港教育应该融合入国民教育体系之中,提升香港学生对于国家的认同感和归属感。综观国内外,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爱国教育从来都是任何国家国民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环。香港的国民教育体系应该加强对于这部分的培养,如在小学阶段就向学生普及国旗区旗,国歌国徽等相关知识,让大家知道自己的国籍是中国。同时,普及《宪法》、《基本法》和“一国两制”知识,从理论层面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国家的制度。然后,从书本到实践,多举办一些诸如升旗仪式、中华文化周等能够提升学生对祖国认知的活动。通过这样的教育,让香港公民在走出国门的时候,可以向世界更自豪的说“I am from Hong Kong, China”。
其次,以交流促理解是提升香港公民国家认同感的重要举措。随着中国的崛起、港珠澳大桥的建成,越来越多的香港公民有更多机会深入内地,了解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很多香港公民还是抱有旧眼光来想像内地,对中国内地有根深蒂固的“刻板印象”。多举办一些香港内地的交流活动,从学生到社会各界,让香港公民可以切身感受到祖国强大香港才能更好的发展、祖国强大才能为香港在国际中发挥作用提供有力的后盾支持。
再次,也应该为港澳台同胞在内地工作生活学习提供更多便利。随着越来越多港澳台同胞到内地,国家应该在配套措施上给予更多的便利。如简化港澳台同胞在内地的工作手续、在内地火车站自动取票机上开设港澳台同胞刷证取票功能等,让港澳台同胞“回乡证”发挥和内地居民身份证同样的作用。从细节上切实增强对于自己是中国人的认同。
“港独”绝不是香港社会的主流,也永远不会成为香港社会的主流。香港不仅仅是香港人的香港,同时也是全体中国人的香港,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永远不能割捨的领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