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科研资金过境来港 香港科研事业迎来春天

2018-05-18 12:35:01 信息来源:新华网发布者:isen点击量:

科研资金过境来港 香港科研事业迎来春天

新华社香港5月17日电 题:科研资金过境来港 香港科研事业迎来春天

新华社记者 周雪婷 张雅诗 李滨彬

国家科技部、财政部等中央政府部门日前出台了多项支持香港科技发展的政策措施,不仅解决了国家科研经费过境香港、科研仪器设备进入内地免关税等问题,也为香港科研人员更广泛地参与国家科技建设拓宽渠道。

香港科技界人士认为这是中央给香港科技界的一剂“强心针”,不仅体现了中央对香港科技发展的重视和对香港科技界人士的关怀,也解决了长久以来制约香港科技界与内地交流合作的政策障碍,为今后推动两地科技合作奠定了制度基础,香港也能发挥优势更好地参与科技强国建设。

科研经费问题陆续解决 多家香港科研机构受惠

随着香港与内地科研交流日益紧密,国家科研经费不能过境香港使用,长期以来是困扰香港科研人员的问题,不少香港科研人员为完成研究只得两地奔走。而在新政策下,香港与内地科研交流渠道将更加畅通,中央财政首批支持香港科研机构总计约2200万元的科研资金已经到位。

中国工程院院士、香港中文大学讲座教授沈祖尧表示,他所在的实验室——消化疾病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已拿到了第一笔资金99万元。“但我相信这是一个开始。”沈祖尧说,这笔资金将用于后续研究、购买大型器材和学术交流。

国家科技部于2015年批准国家钢结构工程研究中心香港分中心在香港理工大学成立。该中心主任钟国辉表示,以往虽然大学科研人员可以申请国家研究项目经费,但经费无法过境到港使用,他经常要去内地做研究。而由于他在香港也有教学任务,所以每个月都要腾出几天去内地,深感不便,拖慢研究进度。如今经费可以过境,香港科研人员可以专心在港做研究。

香港浸会大学协理副校长卞兆祥表示,浸会大学中医药学院正在积极申请国家科研经费支持学校项目研究。他表示,国家科研经费过境来港让香港整体科研经费的“盘子”扩大了。他期待之后经费申请、项目评估以及实施细则可以尽快公布,使相关政策更好地被落实。

香港特区政府创新及科技局局长杨伟雄表示,国家允许香港高校和科研机构申请中央财政科技计划项目,是为香港科研业界拆墙松绑,也可促进内地和香港合作。未来香港的大学和科研机构有机会独立或联合其他香港或内地机构,一起竞投重大科研项目。

国家科技部副部长黄卫日前在香港表示,深化内地与香港科技合作的相关举措已陆续展开,长期困扰两地科技创新合作的体制、机制、政策障碍也已突破。第一笔助港科研资金到位后,未来国家科研经费将在香港与内地公平竞争的基础上陆续来港。

打通与内地合作关卡 产学研合作迎来新机遇

香港科研基础雄厚,拥有高水平的科研人员,其中两院院士有43名,还有22所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和研究中心的分部。此外,香港的科研评价体系与国际接轨,科研成果可直接得到国际认可。

虽有众多优势,但香港科研也有短板。不少香港科研人员认为,香港在科研成果产业化方面做得不够,而此次中央出台的新政策打通了与内地科研合作的关卡,让香港的科研成果在内地得以更顺畅地转化。

黄卫介绍,未来科技部将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科技融合发展,支持香港创业孵化机构与内地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进行深入交流和对接,促进创新要素在粤港澳区域高效聚集与融合,让香港的科研成果在内地产业化。

卞兆祥表示,内地作为科研成果产品转化的一片热土,在临床医药方面与香港合作空间很大。浸会大学中医药学院目前跟昆药药业、片仔癀药业等多个内地药企合作,希望未来香港的研究成果产品化步伐也能相继加快,让更多的病人受惠于科研成果。

国家科技部于2017年11月认定香港科技园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并纳入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服务体系。香港科技园公司董事局主席罗范椒芬表示,随着新政策的落实,香港与内地科研沟通的渠道会越来越畅通,香港的基础研究和高端研究可以在大湾区产业化。

工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程实表示,新政策的推出可以推动香港科技园、香港应科院、香港各高校科研机构的先进技术向内地进行转移和产业化。另一方面,科研合作的加强也将缩短科技研发和市场应用之间的链条,尤其有益于加快香港与内地在新经济领域的融合。

纳入国家科研体系 香港科研人员为建成科技强国出力

让香港科研人员感到振奋的是,此次新政策将香港科研人员正式纳入国家科研体系中,未来香港科研人员可以直接申请参与国家大型科研项目建设,发挥香港特有优势,为祖国建成科技强国而出力。

中科院院士、香港科技大学副校长叶玉如表示,香港科研在不少领域已经取得世界前沿的地位,成果受到世界认可。在新政策下,内地与香港可以共享更多资源,如病人的样本、大型的设备等。“我希望未来香港科学家不只是国家大型科研项目的参与者,更有机会在项目中担当领导者。”

沈祖尧表示,香港生物科研领域发展起步早,实验标准与国际接轨,科研人员与世界各地的著名高校联系紧密,具有国际视野。相信在与内地科研机构合作时,可以给他们传授经验,帮助他们更快适应国际标准,同时也可以不同的实验思路给人启发,推动内地生物科技的发展。

钟国辉说,香港的基建和建筑工程发展很蓬勃,钢铁结构工程方面的研究做得很出色。这正好可以应用于提升内地的钢材生产技术,将内地优质钢材输出到国际建筑市场上,体现了“国家所需,香港所长”。

在新政策下,香港科研机构也希望能够受惠于国家重要科研项目建设。香港数码港董事局主席林家礼表示,数码港期待今后能够受惠于相关国家重要科研项目,例如新一代互联网、量子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智慧城市、5G移动通讯技术等。他还希望国家在香港设立更多科技投资基金,也希望国家科技部门和科技企业在港设立机构。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