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汶川地震十年 港大建筑师助灾区村庄“重生”

2018-05-12 23:38:38 信息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布者:isen点击量:

中新社香港5月12日电 题:汶川地震十年 港大建筑师助灾区村庄“重生”

中新社记者 杨喆

金台村位于四川省巴中市南江县流坝乡,曾是2008年汶川地震重灾区,灾后重建更一度再因自然灾害中断。而在震后十年之时,这里却完全成为另一副模样。

不大的村中有22栋房屋,每栋的屋顶都有梯田状的农田,可种植作物、收集雨水;每一个楼底的入口处,墙体凹进,留出空间,村民们可以在门口闲坐或售卖农产品。在知名建筑设计杂志《Dezeen》评出的“2017年度十佳住宅”评选中,该处新建民居项目成功入选。

点击进入下一页
香港大学建筑学系副教授林君翰(中)与团队反复改善房屋设计,让设计的房屋更适合居住者的实际需求。 中新社记者 李志华 摄

该项目设计工作由香港大学非赢利的设计研究组织“城村架构”负责。作为该组织创办人之一,香港大学建筑学系副教授林君翰日前接受记者采访,分享设计理念。他说,希望自己设计的房屋,可以更好帮助灾区居民开启新的生活。

接手项目之初,他面对的则是一片饱经灾难的土地。2008年,汶川发生地震,金台村房屋受损严重,着手重建。然而在2011年,当地发生洪水和山体滑坡灾害,中断重建项目,让这个几年内两遭地质灾害的村庄一度面临困境。

为此,当地公益机构负责人四处奔走,最终找到香港大学的“城村架构”。而“城村架构”不仅承接了规划设计工作,更找来香港地产商出资援建。

点击进入下一页
香港大学建筑学系副教授林君翰接受记者采访。 中新社记者 李志华 摄

村子面积小、住户多,使得建筑空间受限。林君翰面临最首要的问题,就是保障房屋的采光和通风。为确定设计方案,林君翰的团队30多次到当地考察,进行测量研究,并与当地沟通,制作模型,不断修改。

部屋顶用来种菜,既可自由选择作物品类,也方便照看和采摘。经过反复商议修改,屋顶被设计为梯田形状,依山势起伏,与周围环境相容,又兼顾房屋采光。这在林君翰的农村房屋设计中,尚属首次。

村子的下方,安装有污水处理设备,家庭产生的污水、废水经过处理后流入芦苇湿地进行净化;村里设有一处饲养家禽家畜的设施,可采集动物排泄物,充分利用沼气产生的清洁能源;为方便人与人的沟通,设计师还打造了一个社区中心供村民交流。

相比于房屋外在的设计感,林君翰认为,这些实用而又契合文化传统的设计才是他最期待做的。

如今,早已完成项目的林君翰团队还会时常回到金台村,根据村民生活需要,继续改造房屋。“我们要做的不仅是把房子重新建起来,还要根据灾后情况和当地村民生活做重新设计。”

林君翰说,设计房屋是建筑师的责任,而观察农村的变迁,改善房屋设计,方便生活,则是建筑师更好帮到当地灾民的机会。

回望震后十年,林君翰说,自己在慈善机构的重要支持下努力帮到灾区村民,同时也在这一过程中更理解农村生活的习惯和逻辑,从中获得诸多宝贵经验。未来希望能利用好这些经验帮到更多人。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