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港交所李小加:用“小身体”顶住“大帽子”

2018-05-07 17:27:17 信息来源:中国证券报发布者:isen点击量:

点击进入下一页

GDP仅2万多亿港元的香港,拥有一个近35万亿港元市值的资本市场

李小加:用“小身体”顶住“大帽子”

本报实习记者 黄灵灵 摄

本报记者 吴瞬

李小加,港交所历史上第一位非香港土生土长的行政总裁,来自内地的背景让媒体的“聚光灯”始终聚焦于他。

李小加执掌港交所8年,港交所在这8年间不断创造历史:互联互通取得巨大进展,沪港通、深港通、债券通相继开通;收购伦敦金属交易所(LME);25年来最大变革,新的上市制度4月30日正式生效,小米等“同股不同权”公司开始赴港上市……

5月4日,李小加在香港接受了中国证券报记者的独家专访。在他看来,GDP仅有2万多亿港元的香港,拥有一个近35万亿港元总市值的资本市场,无疑是一个“小身体”戴着一顶“大帽子”,也意味着香港资本市场存在天然的不稳定性。港交所需要与时俱进,不断适应与调整,才能保持和巩固自身优势,这也是近年来港交所不断改革的初衷。

港交所的特殊角色

“一般的市场都是背靠本地经济,经济体量的大小,决定了有多少公司会在这上市,GDP和上市公司市值的比例一般是1:1左右。香港是一个很独特的市场,香港只有2万多亿港元的GDP,可是我们这儿上市公司的总市值差不多是35万亿,这么小一个GDP顶了这么一顶大帽子,天然就是不稳定的。”因此,香港资本市场实际上是承载了远远超于这个市场之内的经济体的资金和融资需求。李小加认为:“来这儿上市的公司,来这儿的钱,都是自由流动的,我们没有任何天然的权力让它来这儿。那作为一个小身体,你真想撑住这个大帽子,不要一会倒了,一会跑了,一会来了,一会不来,就意味着你要不断的调整你的支点,你这个支点一定要放在最有利的地方。”

李小加表示,对这个市场有充分认识后,就不应该有一种天然就应该怎样的心态。“香港天生缺乏这种天然对别人的支配能力,我们只能靠自己创造吸引力,让人家愿意来而且愿意持续地呆在这儿。如果情况稍微有什么变化的时候,我们能够迅速地去适应改变,让人家有理由继续待在这儿。”

“这个市场必须要有一个不断适应的能力,才能让这个小小的身体通过不断地调整,牢牢地把这个大帽子顶在身上。同时,这个小身体必须永远抱有一种危机感和使命感,我的使命就是要顶住这个大帽子。”李小加说。

不仅是香港,港交所本身所扮演的角色就非常特殊。李小加表示:“港交所是三个角色集于一身,既是监管者,又是一个市场基础设施的运营者,港交所本身也是个上市公司。这其中既有监管利益,又有公共利益和商业利益。三者利益有一个做不好都不行,互相之间怎么找到有机的平衡,是一个非常有挑战,但是也是非常有趣的一件事情。”

改革值得多花时间

理解了香港与港交所的特殊角色,就不难发现,港交所虽然在近几年成功推出多项重大改革,但这些改革往往都是异常艰难地才能推进下去。仅上市改革一项,从拒绝阿里巴巴到新的上市制度出台,中间就历时超4年。

在李小加看来,港交所最大的挑战是如何凝聚市场共识、以理服人。“我们看上去似乎很强大,但在我们这个市场,推动任何改革都必须靠巨大的市场说服力和市场信用。我们手中的工具有限,只能靠摆事实、讲道理。”

回顾当年的阿里巴巴事件,李小加表示:“当时在阿里巴巴这个事情上,可以看到整个市场的意见是空前不一致。大家都知道香港作为一个经济体,作为一个市场,失去这样的机会,损失是非常直接和可惜的。但回过头来看,实际上我们不用太在意损失了什么,因为这次新经济发展的大潮流才刚刚开始,中间差了一两波并不要紧。”

“在上市改革这一重大问题上,我们必须在坚持程序正义、市场公平和投资者保护等大原则的前提下,凝聚市场共识,与市场各方一起制定规则。”

制度的安排是不能朝令夕改的,李小加认为,从这一角度来看,多花一点时间和成本都是值得的。“表面上看,香港效率似乎比较低,做事情时间很长,但是实际上是因为我们所做的改革是对规则的改革,需要极其严肃,改革完以后要得到市场广泛的接受,经得起时间和市场的考验。”

下一步改革更难

“任何一个大的改革,时机到了,就很容易顺水推舟。如果时机还没到,你靠硬推是推不了的。所以说,要不断注意市场和利益取向的变化,使得大家在突然发现这个棋盘正在往一个新的方向走的时候,能够早点把棋子摆下去,使得很多的事情能够水到渠成。不能等大家都知道这个潮流之后,临时去挖渠和去做水利工程,这就太晚了。”李小加认为,互联互通、上市改革等问题实际上都是未雨绸缪、水到渠成的结果。

据了解,此前港交所的《2016-2018战略规划》中的深股通、债券通等工作基本已顺利完成。对于下一个三年战略规划,李小加向中国证券报记者透露,目前港交所新的战略规划正在制定之中。

不过,李小加强调,下一个三年战略规划非常难制定。“我们运气很好,过去的三年战略规划,基本上三年前说的事后来都做到了,似乎给别人一种错觉——你们看得很准。但实际上事前很难全都看准,规划能否实现,有不少运气的成分。”

李小加坦言,规划是基于现状做出的对未来的最佳判断,这个判断一定要动态地进行执行和调整,而且越到后边越不一定看得准。“比如说在一条河上一个桥都没建的时候,你去建个桥,这是大概率不会出错的。但如果河上已经建了七、八个桥,下次还要建桥就会非常难决策。未来要建什么桥,火车桥、公路桥还是什么隧道,很多东西你不一定看得准。”

对于这些年的成绩,如果要打分,能给自己多少分?对此,李小加表示,自己给自己的成绩打分肯定是不客观的,但如果给自己的努力打分,他认为可以接近满分。

 
 
分享到: